1.不积跬步,无bai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du成江海。
——《荀子》
译:不把半zhi步、一步积累dao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2.学不可以已。
——《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3、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4.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5.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6.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选自《弟子规》
2、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选自《弟子规》
3、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选自《弟子规》
4、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喜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选自《三字经》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选自《三字经》
二年级:
1、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选自《千字文》
释义:灾祸是作恶多端的结果,幸福是乐善好施的回报。
2、仁慈隐恻,造次弗离。——选自《千字文》
释义: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最仓促、危急的情况下也不能丢掉。
3、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选自《笠翁对韵》
三年级: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选自《论语》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选自《论语》
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选自《论语》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选自《论语》
四年级:
1、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选自《大学》
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选自《中庸》
3、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五年级:
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德经》
释义: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释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释义: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一生忽然就过去了
六年级: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3、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2.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4.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5.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6.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7.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8. 无欲速,不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9.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10.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
11.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
12. 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1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1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1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6.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
1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18.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19.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2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
21.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子罕)
2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论语·子罕)
23.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2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25.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26.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7.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2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29.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
30.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31.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32. 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论语·微子)
3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3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5.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3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3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论语·为政)
3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39.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40.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41.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
氏)
42.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
4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44.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学记)
45.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46.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47.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