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片机,全景机,口腔CT(含CBCT)为口腔科三大类临床影像诊断设备。前二者为医生提供二维的影像对病灶做初步的判读,口腔CT(或者是CBCT)则是提供完整的三维影像,给用户全方位提供更完善的临床判读信息。由于这3种技术各有优劣,所以彼此相互依存,至今仍然是口腔医院和门诊的主要诊断设备。
牙片机,虽分辨率较高,但存在拍摄位置尺寸的限制,往往无法获取较大区域的影像,且需要放置牙片在患者口内,病患拍摄时体验感欠佳;.全景片,虽能观察到全口牙列整体影像,但一直存在着失真(distortion)和影像重叠(overlap)两大技术上的瓶颈,且仍是二维,仅能观察近远中,无法查看颊舌向。近年来口腔CT应用日趋完善,由于提供了三维影像又可以局部放大观察,临床普及率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影像重建的技术无法更进一步的突破,金属伪影和骨伪影(见图1)始终制约了它全面取代二维X光的可能性。
(图1)
这个由二维,三维影像互相依存维持了多年的平衡,在今年(2018年)的10月,被来自美国芝加哥的一个研发团队改变了。 他们利用高画质的CT影像,推出了一种号称“智能3D全景”的技术,不但解决传统全景影像重叠的问题,也解决了传统CT由于受到金属伪影和骨伪影干扰而无法避免的影像失真的问题。
这个团队采用了部分AI的算法,能智能识别每个患者的牙弓曲线(见图2.1)和对应的牙齿生理曲度(见图2.2),且经过多次临床测试发现,即使对口内无牙或牙弓畸形的患者,智能3D全景也可以精确的定位,沿着个性化牙弓,由内向外逐步扫描,一次性生成33张断层全景!而且影像质量非常好,即使厚度仅仅0.25mm的牙周膜,也可以清楚的看到,清晰度堪比小牙片(见图3)。
(图2.1)
(图2.2)
(图3)
传统全景受到二维视野的束缚,脊柱伪影的干扰普遍存在,牙齿结构和牙周组织的影像细节较难鉴定,这个困扰医生多年的技术问题,也在智能3D全景研发成功后,获得了缓解。从2019年开始,简单快捷的一次性形成33张断层全景,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唾手可得的商业性产品。(见图4)
(图 4)
智能3D全景,一次性生成33张断层全景,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临床医生的诊断效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智能3D全景有可能成为口腔临床医生便捷的常规诊断利器!
CBCT是X射线发出路径呈锥体状,患者站立在透照区域,CBCT机360°扫描头部获得图像并进行立体重建;
传统CT是X射线发出路径呈扇形,患者仰卧,CT机轴位扫描头部获得图像并进行断面重建;
CBCT相对传统CT而言,有辐射剂量小、成像快且立体,价格低廉等优点。
美亚CBCT与传统CT的最大区别在于:CBCT用三维锥形束X线扫描,重建后直接得到三维图像,图像金属伪影较轻;
而传统CT用二维扇形束扫描,重建后形成二维图像数据,伪影较重。
另外,CBCT放射剂量比传统CT降低了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