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最早的版本是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武英殿版,此为官刻祖本,全40册
《康熙字典》,在清朝康熙年间由翰林院的张玉书及陈廷敬担任主编,参考明代的《字汇蔽明》、《正字通》两书而写,是一套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的详细汉语辞典,重印至今不辍。
《康熙字典》共载47,035字目,书分为12集,以214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书中并按昌枝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另外附有《字母切韵要法》和《等韵切音指南》。
《康熙字典》字头下列有该字的不同音切和意义,除僻字僻义外都引录书证。清代法律规定,凡读书人策应科举考试,书写字体必须以《康熙字典》为标准,因此,该书对学术界影响很大,成书之后,流行极广,至今仍不失为一本有价值的语文工具书。
《康熙字典》耐并敏有清代的木刻本,晚清时,上海出现了好几种影印本,中华书局过去会用同文书局的影印本为底本制成锌版,现在利用存版重印,并附王引之的字典考证于后,以供参考。
乾隆年间,王锡侯著《字贯》一书,第一次指出了《康熙字典》在引证、释义等方面的缺点,然因冒犯皇帝“御定”的威严,落得满门抄斩,其著作也被付之一炬。至道光7年(1827年)王引之奉皇帝之命,著《字典考证》校正了部分《康熙字典》引书方面的错误,当中引用书籍字勾讹误共2588条。
《康熙字典》 ,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拍侍,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袭闷吵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罩州之一。《康熙字典》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
《康熙字典》吸收团老了历代字书编纂的经验,全书共分为十二集,从子集到亥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轿或好,分别排列214个部首。总共闭铅收录了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字
4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