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不会叫,在土里发出连续的咯咯声的,是在土里挖掘隧道的蝼蛄摩擦前翅发出的。
蚯蚓的肌肉属斜纹肌,肌肉发达运动灵活。蚯蚓一些体节的纵肌层收缩,环肌层舒张,则此段体节变粗变短,着生于体壁上斜问后伸的刚毛伸出插入周围土壤;此时其前一段体节的环肌层收缩,纵肌层舒张,此段体节变细变长,刚毛缩回,与周围土摆脱离接触,如此由后一段体节的刚毛支撑即推动身体向前运动。这样肌肉的收缩波沿身体纵轴由前向后逐渐传递。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真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味。
扩展资料
蚯蚓为典型的索式神经。中枢神经系统有位于第3体节背侧的一对咽上神经节及位于第3和第4体节间腹侧的咽下神经节,二者以围咽神经相连。自咽下神经节伸向体后的一条腹神经索,于每节内。
外围神经系统有由咽上神经节前侧发出的8~10对神经,分布到口前叶、口腔等处;咽下神经节分出神经至体前端几个体节的体壁上。腹神经索的每个神经节均发出3对神经分布在体壁和各器官、由咽上神经节伸出神经至消化管称为交感神经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蚯蚓
不会的,因为蚯蚓没有发生器官。
一、简介: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呈圆柱形,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在第十一节以后,每节的背部中央有背孔;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均具有刚毛。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2500多种,1837年被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蚯蚓在中药里叫地龙(开边地龙、广地龙),《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
二、繁殖生长:
1. 产茧量:大平二号蚯蚓每条年产茧在56-58个之间,其中春季占40%,夏季25%,秋季 27%,冬季8%。
2. 孵化率:一个蚓茧平均孵出幼蚓5-8条,最多12条,但是发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条。不同温度孵化所需时间,孵化率不同。期幼蚓体重增加缓慢,进入毓期后,增长也缓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后一个 月内,蚯蚓生长最快。此时采取可获取高产。
3.蚯蚓生长速度与饵料状态有密切关系。尽管饵料相同,由于其碎细度不同,幼蚓的生长速度可相差1.5倍,所以要保持饵料碎细状态,避免饵料有大小团块(如出现团块,可用水浇湿捣碎),保证蚯蚓快速生长。
4.养殖密度:种蚯蚓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1万条以内,生产蚓群每平方米3公斤(2-3.1万条),前期幼蚓3万条/平方米,后期下降到2万条。5.产量:每平方米产量可达10公斤/年,一般在6-8公斤,(因北方每年生产期只有8-10个月)饵料每消耗25-30公斤,可产1公斤鲜蚓,并可获得70%蚓粪,我们多年经验是5方牛粪产一吨蚓粪,鲜蚓50公斤。
常听到很多长辈说曾经听过蚯蚓叫,但是又有书上说并不是蚯蚓叫,而是住在蚯蚓通道内的昆虫(?)在叫;蚯蚓真的会叫吗?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曾经提到蚯蚓:「季夏始出,仲冬蛰结,雨则先出,晴则夜鸣,...」而在台语歌谣「秋风夜雨」歌词中唱到「风雨声音扰乱秋夜静,时常听见蚯蚓哭悲情,...」,那蚯蚓会叫罗?!
但是站在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蚯蚓内部并无类似发声的器官,应该不会发声。在我们实验室的蚯蚓养殖箱里,曾经听见低沉的、类似水的啾啾声,推想可能是因为土壤水分多,蚯蚓在土中通道爬行时,挤压所发出的啾啾水声;又据闻澳洲有一种超大型蚯蚓,Australia Giant earthworm(体长最长可达3公尺),可以听到水在其体内流动的声音,但这与古老台湾歌谣「土蚓仔歌」内所唱到的「那尾土蚓仔子,出世就身来长、它的腰来软,田埂边,它有开土孔,在那里做眠床,困到三更月光暝,它就爬出来孔口外,在那里咻咻叫、、、」所形容的较高频声音不同。据多位热心民众所述,所听到的也都是较高音频的声音,和较低频的水声似乎不太一样。因此若蚯蚓真的会叫,它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我们推测了几点原因:
1.蚯蚓内部隔膜振动?
2.食物在消化道中蠕动摩擦的声响?
3.在土中爬行,刚毛与土壤摩擦声?
4.甚至可能是蚯蚓自肛门排气的声响(就是放屁啦!)
有一本书上写着: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都会叫。我心里暗暗好笑,自言自语说:哼,蚯蚓就不会叫。但是为了证明蚯蚓到底会不会叫,我还是捉了几条蚯蚓观察。
第二天是个大晴天我满以为蚯蚓会叫,就等了大半天,别说叫,连爬也没。一连几个晴天,蚯蚓都没有叫。这一下,我可高兴了,心里想:要是知道你们的地址,我准写信叫你们改正错误。
第五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很早我就上了床。半夜我从梦中醒来,屋里突然传出了平常听不到的声音,我好奇地下了床,走到盒子旁。不错,是盒子里蚯蚓叫出的声音。中午,天放晴了,蚯蚓又不叫了。
这一下,我可吃惊不小,蚯蚓真的会叫。并且总是在雨后唱出一首奇妙的歌曲。
楼主大才,博学敏思,前途不可小觑。舍人路过此地,特来拜访,顺便指点迷津。
古代有一种“蚓曲”的说法,传说中蚯蚓夏夜能发出鸣声,其鸣声便叫做蚓曲。也称“蚓笛”
因为其发出的声音微不足道,不为人所听。古时文人在发表自己的学术时常借此自谦。
而根据现代声学原理,声音是由震动产生的。只要动物的莫一特定部位震动,就能发声。
所以,借鉴古人的经验和现在声学原理。理论上蚯蚓是会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