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看这两点都有:
人们对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众说纷纭。从战后所发现的资料表明,珍珠港事件其实是一场能源战,说得更确切一些,就是日本因为美国对其实施石油禁运而采取的极端措施。
美国希望通过卡住能源供给来遏制日本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因此成为其称霸世界的致命弱点。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末90%的国内石油需求来自于进口,而其中85%来自于当时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美国。
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在亚洲大陆已经进行了四年战争,目的就是为了掠夺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
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显然对美国的远东利益构成了威胁,然而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也使当时的罗斯福政府左右为难,孤立主义分子认为,一方面不能向世界上受战争威胁的国家提供军事援助,另一方面也不能对侵略国家实行经济制裁。而且,在英国政府以及美国国会的压力下,罗斯福总统被建议不能在太平洋与日本发生军事冲突,以免今后无法向盟国提供援助,而且这也会导致公众注意力转移,无暇顾及希特勒的侵略计划。
1940年7月,美国通过《出口控制法案》,这正好给罗斯福总统找到了一个报复日本在亚洲肆意扩张的借口。当日军于1940年9月开始入侵印度支那北部时,罗斯福总统借助该法案对日本实施废铁和钢材出口禁令。不久,他又实行航空燃料和润滑油禁运,声称这些物资只能出口到英国和其他西半球国家。
与此同时,日本人也在思索,并开始重新评估其外交政策。日本军方,尤其是军队高层,自从在中国东北成立伪满洲国之后,对外交政策施加了很多恶劣影响。同时,军队高层也是支持与德国和意大利结盟的主要力量,他们主张延长在中国的战争,并进一步向亚洲南部进军,从而实现其能源自给的帝国梦想。1940年夏天,公爵近卫文磨担任日本首相。近卫内阁一方面默认军方在亚洲进一步扩张,另一方面又致力于与美国达成和解。然而,近卫内阁授权军方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基地,并与德、意签署三国盟约,这使罗斯福总统和国务卿赫尔无法在谈判中做出任何让步。
1940年冬季,英国跨大西洋能源供给线遭到德国潜水艇毁灭性的打击,美国因此越发关注事态发展。1941年4月,德国攻占了南斯拉夫和希腊,并在克里特岛和北非重创英军。罗斯福总统不得不下令延长美国在大西洋的中立区,并将巡航线进一步向东延伸,以防止希特勒进攻。5月,罗斯福总统宣布进一步增强该地区潜艇追踪和护航的力度,并调遣太平洋舰队增援大西洋舰队,美国因此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华盛顿因此将支援英国置于无可争议的重要地位。
东京方面的政策这时也开始左右摇摆。近卫内阁派亲美的野村吉三郎为驻美大使,向华盛顿提出一些新的谈判要点,国务卿赫尔同意探讨这些计划,然而经过50次秘密会晤,最终仍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美国拒绝就细节展开进一步探讨,他们提出谈判只有在日本同意“四项原则”的条件下才能继续进行。日本则认为这四项原则无疑是美国在谈判方面所设置的障碍,谈判因此陷入僵局。
石油储备的下降迫使日本政府做出与美国交战的最后决策
1941年4月,日本和苏联签署了令世人震惊的《日苏中立条约》,6月,德国开始攻打苏联。这些事态的发展最终促使日本军方高层确信他们不会与苏联在伪满洲国边境地区发生正面冲突。美国开始停止从东海岸和其他一些港口向日本出口石油。日本政府则开始进行秘密会谈,日本军方高层与近卫首相在一次御前会议上向日本天皇提议向亚洲南部继续扩张,因为他们已经别无选择。天皇对此也表示同意,于是入侵马来西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和香港地区的计划开始实施,同时日本还开始着手准备与美国、英国和荷兰交战。但是具体的期限并没有定下来,与美国的谈判仍在继续。
7月24日,在法国维希政府勉强同意之下,日军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的关键要塞。26日,罗斯福总统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所有的资产,同时向日本的石油出口只可通过许可证贸易方式。英国和荷兰政府也立即仿效美国政府的做法。历史文件并没有说明罗斯福总统对于做出该项决定所蕴涵的内在意义。从罗斯福总统幕僚的备忘录来看,总统只是试图通过石油许可证贸易作为外交手段,以争取更多的谈判筹码。然而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则已经使得日本无法像以前那样支付石油美元。总之,这对于美国政府强硬派而言无疑是一场胜利,他们一直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迫使日本做出让步。
在如此政治环境之下,日本因此只能动用其石油储备。历史学家赫伯特·菲思曾经这样写道:“日本没有任何途径获取或者控制石油供给。石油储备的下降在促使日本政府做出与美国交战的最后决策。”
对于美军而言,罗斯福总统在这个时机做出的决策无疑是种失败。美国海军一直在强调美军在太平洋的劣势,相对于拥有10艘航空母舰的日本海军而言,美国航母只有区区3艘。而且美国海军一直敦促美国应该拖延与日本交战的时间,因为菲律宾军事基地的空军和地面部队力量尚未得到加强。美国驻日大使约瑟夫·格鲁也一直向华盛顿发出警告,如果将日本逼入死胡同,日军将会做出没有任何暗示的猛烈还击,因为这是日本人的民族特性。然而罗斯福总统依然坚持认为,尽管有些冒险,但这不会给美国带来严重后果。他的幕僚看似一致的看法更加促使总统认为战争依然十分遥远。即便日本攻打马来西亚和荷属东印度,也丝毫不会影响美国本土安全。
美国对日本实施财产冻结和石油禁运使日本大为震惊。战后出版的一些历史记录表明,日本当时已经陷入绝望。到1941年8月为止,日本石油储备只能维持日本陆军12个月、海军18个月。9月份提前召开的御前会议将战争提到议事日程上,10月近卫内阁倒台,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出任内阁首相。11月5日召开的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促使犹豫不决的日本天皇对美宣战,除非在谈判最后一分钟取得外交解决的途径。
美国割断了日本的能源供给线,使得日本法西斯狗急跳墙,孤注一掷
日本在谈判中佯装做出让步,表示同意立刻从印度支那撤军,然而日本一刻也没有放弃在亚洲进一步扩张的战略,因此美日谈判举步维艰,然而与美国不断延期的谈判正好帮助日军部署完兵力。11月26日,日本又在印度支那攻占了一些地方,国务卿赫尔对此极为愤怒,在谈判中要求日军完全从中国撤出。
而罗斯福总统与其幕僚则一直通过截取日军无线电信号,关注日军的一举一动。但他们并不知道日军将会在何时何地采取何种行动。更糟糕的是,美国始终无法破译日本陆军和海军的密码。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战争灾难,演绎了一场人间悲剧。对于美国而言,不幸中万幸的是,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在日军偷袭的当天正好不在港内。然而对于日本而言,偷袭珍珠港最终表明是一场更大的失败,它正好给主战的罗斯福总统找到了对日宣战的最好借口,他再也不用说服国会以保护英国和荷兰殖民地的名义向日本宣战,而本来对参战与否犹豫不决的美国人民也立即团结一致加入抗日行列。
珍珠港事件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皇家海军的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夏威夷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这个事件也被称为偷袭珍珠港或珍珠港战役。
11月26日,一支由六条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日本海军中将南云中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途上舰队保持彻底的电波静默。除这六艘航空母舰外日本舰队还包括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此外还有八艘油轮和两艘驱逐舰只开到北太平洋等候。
12月7日早晨,该舰队的飞机轰炸了欧胡岛上所有的美军机场和许多在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包括那里的战列舰。地面上几乎所有飞机被摧毁,只有少数飞机得以起飞和还击。12艘战列舰和其它舰船被击沉或损坏。188架飞机被摧毁,155被破坏,2403美国人丧身。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
这次战斗的第一炮和第一个牺牲者是美国一条驱逐舰对日本的一艘微型潜艇的攻击。那艘微型潜艇被击沉。日本一共出动了五艘微型潜艇,它们打算在空袭开始后对美国船只施放鱼雷,五艘船后来都被沉,其中只有四艘后来被找到。这五艘船上的十名水手中只有一人幸存,酒卷和男被俘,他是美国在二战中的第一个俘虏。
日本参加这次袭击的航空母舰是赤城号(旗舰)、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这六艘航空母舰一共可以装载441架飞机,其中包括战斗机、鱼雷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水平轰炸机,其中55架被毁。这些飞机分两波攻击。南云中将决定放弃第三波攻击而将主力撤回。
根据当事人报道和后来美国和日本军方发表的军事文件袭击珍珠港的过程如下:
3:42:一美国扫雷艇在檀香山港前发现一个潜望镜。
6:00:距珍珠港370海里的航空母舰企业号从370海里外派出18架侦察机飞往珍珠港。
6:10:南云中将得到攻击的命令后下令第一波起飞。日本舰队此时位于欧胡岛北220海里。
6:20:第一波的183架轰炸机和战斗机起飞飞向珍珠港。
6:30:一艘美国供给船在珍珠港外发现一艘潜艇。这个发现被传递给一艘美国沃德号驱逐舰,一架侦查机被遣往当地。
6:45:沃德号驱逐舰向潜艇发动攻击。潜艇被击沉。
6:53:沃德号驱逐舰报告攻击潜艇。
7:02:位于欧胡岛北部的一个雷达站在岛被132海里处发现不明飞机。
7:10:雷达站向空防司令部报告发现不明飞机的消息。
7:15:攻击潜艇的报告到达美军司令部。与此同时167架第二波日本飞机起飞。
7:20:美军空防司令部认为不明飞机是从大陆来的B-17轰炸机,他下令雷达站关闭。
7:40:第一波到达欧胡岛北岸。
7:49:第一波指挥官下达攻击令。
7:53:第一波指挥官向南云发送“虎!虎!虎!”的消息报告偷袭成功。
7:55—8:25:由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进行的第一波攻击。
7:58:美国海军向所有船只发出警告:“珍珠港受空袭,这不是演习!”
8:00:从美国大陆来的B-17轰炸机和从企业号起飞的侦察机同时到达珍珠港,但他们毫无准备,因此无法插手。
8:02:内华达号战列舰开始对从右舷攻击的飞机开火。两架飞机被击落。内华达号在尾部受一条鱼雷。内华达号是唯一试图逃出珍珠港的战列舰,但它多次中弹后不得不在沙滩上搁浅以防止船沉没。
8:08:KGMB电台中止其节目号召所有军人回到他们的岗位上去。
8:10: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前部弹药库中弹爆炸,亚利桑那号在9分钟内沉没,80%船员阵亡。
8:12:夏威夷最高指挥官沃尔特·肖特向整个太平洋舰队和华盛顿报告:“与日本的战斗由一次向珍珠港的袭击开始。”
8:17:美国驱逐舰海尔姆号是第一艘开始对珍珠港内潜艇攻击的美国船只。
8:26:檀香山的救火队报告三人死亡和六人受伤(可能是被防空炮的子弹击中)。
8:39:一架水上飞机在港内发现一艘潜艇和对它开火。
8:40—9:15:轰炸机的攻击。
8:40:一艘美国驱逐舰与一艘日本潜艇相撞并开始投深水炸弹。潜艇受伤后上浮。一个地方电台报道日本空袭。
8:50:第二波攻击指挥官下攻击令。
8:54:第二波攻击开始。54架轰炸机和78架俯冲轰炸机进行攻击,36架战斗机保护制空权。
9:00:一艘荷兰的远洋轮是第一个参加战争的同盟者。
9:15—9:45:俯冲轰炸机进攻。
9:30:港外和岛北的船只受到攻击。
从9:45开始:进攻减弱。
10:00:第一波飞机回到停在岛北180海里的舰队。
11:15:夏威夷总督在电台中宣布整个夏威夷领地进入戒严状态。
11:46:有人报告日军在欧胡岛登陆。
12:10:美国侦察机飞向岛北但未能发现任何敌机或敌舰。
12:40:夏威夷总督和美国总统同意在夏威夷引入战时法并建立军政府统治。
13:00:日军飞行队队长与南云中将讨论进行第三波攻击的可能性。
13:30:南云下令返航。
16:25:夏威夷总督签署战时法。
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山本五十六本人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越性。从193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交战,此前日本占领了满州。从1941年1月日本开始计划袭击珍珠港以取得战略优势,经过一些海军内部的讨论和争执后从年中开始日本开始为这次行动做训练。
日本计划的一部分是在袭击前(而且必须在袭击前)中止与美国的协商。到12月7日为止,日本驻华盛顿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与美国外交部进行很广泛的讨论,包括美国对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东南亚的反应。袭击前日本大使从日本外交部获得了一封很长的电报,并受令在袭击前(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将它递交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但大使人员未能及时解码和打印这篇很长的国书。最后这篇宣战书在袭击后才递交给美国。这个延迟增加了美国对这次袭击的愤怒,它是罗斯福总统将这天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的主要原因。山本上将似乎同意这个观点。在日美合拍的电影虎!虎!虎!中他被引用说:“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这句话山本本人可能从未说过,即使如此他似乎的确如此感觉。
实际上这篇国书在日本递交美国前就已经被美国解码了。乔治·马歇尔在读过这篇国书后立刻向夏威夷发送了一张紧急警告,但由于美军内部传送系统的混乱这篇电报不得不通过民用电信局来传达。在路上它失去了它的“紧急”标志。袭击数小时后一个年轻的日裔美国邮递员将这张电报送到美军司令部。
背景
日本从1941年中开始向东南亚的发展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安,十年来这些国家对日本的发展的不满顶多局限于递交外交抗议书,但1941年7月美国、英国和荷兰殖民政府对日本宣布禁止向日本运输战略物资,尤其是钢和石油。这一步对日本的经济和军事都有威胁,其目的是迫使日本限制它在东南亚的活动,回到谈判桌边。罗斯福下令让舰队驻扎在珍珠港(由于它离日本比美国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对日本是一个直接威胁)也是这个目的。罗斯福认为这个决定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当理查逊上将对这个决定提出抗议时,他将理查逊解雇。但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反应似乎只是加强了日本军方的决定,占领和利用这个地区。日本的石油产量很小,而提炼的石油的储藏更少,因此禁运对日本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日本政府决定占据亚洲,尤其是东南亚的资源作为对禁运的回答。他们不能假设,假如他们开始行动了,美国会在一旁袖手旁观。这是山本五十六考虑事前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
他袭击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的主意是实现这个战略目的中的一个战术步骤。日本资料显示山本于1941年初开始考虑袭击珍珠港。数月后,在做了一些预先考察后,他被批准开始准备这个行动。日本海军内部有强烈的反对这样一个行动的力量。山本威胁,假如这个行动被中止的话,他将引退。1941年夏,在一次由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这个行动正式被批准。11月,在另一次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出兵太平洋的决定被批准。在11月的会议上还决定,只有在美国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况下才放弃这次行动。
直接结果
就其战略目的而言,对珍珠港的袭击从短期和中期的角度来看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它的结果远远超过了它的计划者最远的设想,在整个战争史上,这样的成果也是很罕见的。在此后的六个月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无足轻重。没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日本对其它列强在东南亚的力量可以彻底忽略,此后它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势力一直扩张到印度洋。
长期影响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珍珠港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彻底的灾难。事实上,计划珍珠港的山本上将本人预言即使对美国海军的袭击成功,它不会,也不能赢得一场对美国的战争,因为美国的生产力实在太高了。日本的主目标之一是美国的三艘航空母舰,但当时没有一艘在港内:企业号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顿号数日前刚刚开出,萨拉托加号正在圣地亚哥维修。世界各地的海军和其他观察家都认为,将美国大多数战列舰创伤作废是这个战役的最大的成果。没有了这些战列舰,美国海军只有依靠它的航空母舰和潜艇,实际上当时美国海军只有这些舰船了,而这些舰船也是抵抗和后来反击日本的主要力量。后来证明将战列舰摧毁的作用远比预想的要小得多。
最重要的可能是珍珠港事件立刻将一个本来意见不齐的国家动员起来了。它将美国团结起来,一起要战胜日本,它可能也是后来盟军要求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不论当时日本只是击中了修理蓬还是击中了航空母舰,对珍珠港的袭击本身就已经决定了日本战败的命运。
历史意义
这场战役是有历史决定性意义的。由于日本未能击沉美国的航空母舰,它只有一个小的军事作用。但即使日本击沉了美国的航空母舰,从长远角度上来看它还是不能帮助日本。这次袭击彻底地将美国和它雄厚的工业和服务经济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轴心国在全世界的复灭。此后盟军的胜利和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的支配性地位都是由此及彼的。
从军事史的角度来看,对珍珠港的袭击标志着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军主力的转折点。但世界海军强国对这一点一直到后来珊瑚岛战役和中途岛战役后才明白过来
摘录的,希望有用:
偷袭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皇家海军的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夏威夷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这个事件也被称为偷袭珍珠港或珍珠港战役。
11月26日,一支由六条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日本海军中将南云中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途上舰队保持彻底的电波静默。除这六艘航空母舰外日本舰队还包括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此外还有八艘油轮和两艘驱逐舰只开到北太平洋等候。
12月7日早晨,该舰队的飞机轰炸了欧胡岛上所有的美军机场和许多在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包括那里的战列舰。地面上几乎所有飞机被摧毁,只有少数飞机得以起飞和还击。12艘战列舰和其它舰船被击沉或损坏。188架飞机被摧毁,155被破坏,2403美国人丧身。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
这次战斗的第一炮和第一个牺牲者是美国一条驱逐舰对日本的一艘微型潜艇的攻击。那艘微型潜艇被击沉。日本一共出动了五艘微型潜艇,它们打算在空袭开始后对美国船只施放鱼雷,五艘船后来都被沉,其中只有四艘后来被找到。这五艘船上的十名水手中只有一人幸存,酒卷和男被俘,他是美国在二战中的第一个俘虏。
日本参加这次袭击的航空母舰是赤城号(旗舰)、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这六艘航空母舰一共可以装载441架飞机,其中包括战斗机、鱼雷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水平轰炸机,其中55架被毁。这些飞机分两波攻击。南云中将决定放弃第三波攻击而将主力撤回。
根据当事人报道和后来美国和日本军方发表的军事文件袭击珍珠港的过程如下:
3:42:一美国扫雷艇在檀香山港前发现一个潜望镜。
6:00:距珍珠港370海里的航空母舰企业号从370海里外派出18架侦察机飞往珍珠港。
6:10:南云中将得到攻击的命令后下令第一波起飞。日本舰队此时位于欧胡岛北220海里。
6:20:第一波的183架轰炸机和战斗机起飞飞向珍珠港。
6:30:一艘美国供给船在珍珠港外发现一艘潜艇。这个发现被传递给一艘美国沃德号驱逐舰,一架侦查机被遣往当地。
6:45:沃德号驱逐舰向潜艇发动攻击。潜艇被击沉。
6:53:沃德号驱逐舰报告攻击潜艇。
7:02:位于欧胡岛北部的一个雷达站在岛被132海里处发现不明飞机。
7:10:雷达站向空防司令部报告发现不明飞机的消息。
7:15:攻击潜艇的报告到达美军司令部。与此同时167架第二波日本飞机起飞。
7:20:美军空防司令部认为不明飞机是从大陆来的B-17轰炸机,他下令雷达站关闭。
7:40:第一波到达欧胡岛北岸。
7:49:第一波指挥官下达攻击令。
7:53:第一波指挥官向南云发送“虎!虎!虎!”的消息报告偷袭成功。
7:55—8:25:由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进行的第一波攻击。
7:58:美国海军向所有船只发出警告:“珍珠港受空袭,这不是演习!”
8:00:从美国大陆来的B-17轰炸机和从企业号起飞的侦察机同时到达珍珠港,但他们毫无准备,因此无法插手。
8:02:内华达号战列舰开始对从右舷攻击的飞机开火。两架飞机被击落。内华达号在尾部受一条鱼雷。内华达号是唯一试图逃出珍珠港的战列舰,但它多次中弹后不得不在沙滩上搁浅以防止船沉没。
8:08:KGMB电台中止其节目号召所有军人回到他们的岗位上去。
8:10: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前部弹药库中弹爆炸,亚利桑那号在9分钟内沉没,80%船员阵亡。
8:12:夏威夷最高指挥官沃尔特·肖特向整个太平洋舰队和华盛顿报告:“与日本的战斗由一次向珍珠港的袭击开始。”
8:17:美国驱逐舰海尔姆号是第一艘开始对珍珠港内潜艇攻击的美国船只。
8:26:檀香山的救火队报告三人死亡和六人受伤(可能是被防空炮的子弹击中)。
8:39:一架水上飞机在港内发现一艘潜艇和对它开火。
8:40—9:15:轰炸机的攻击。
8:40:一艘美国驱逐舰与一艘日本潜艇相撞并开始投深水炸弹。潜艇受伤后上浮。一个地方电台报道日本空袭。
8:50:第二波攻击指挥官下攻击令。
8:54:第二波攻击开始。54架轰炸机和78架俯冲轰炸机进行攻击,36架战斗机保护制空权。
9:00:一艘荷兰的远洋轮是第一个参加战争的同盟者。
9:15—9:45:俯冲轰炸机进攻。
9:30:港外和岛北的船只受到攻击。
从9:45开始:进攻减弱。
10:00:第一波飞机回到停在岛北180海里的舰队。
11:15:夏威夷总督在电台中宣布整个夏威夷领地进入戒严状态。
11:46:有人报告日军在欧胡岛登陆。
12:10:美国侦察机飞向岛北但未能发现任何敌机或敌舰。
12:40:夏威夷总督和美国总统同意在夏威夷引入战时法并建立军政府统治。
13:00:日军飞行队队长与南云中将讨论进行第三波攻击的可能性。
13:30:南云下令返航。
16:25:夏威夷总督签署战时法。
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山本五十六本人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越性。从193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交战,此前日本占领了满州。从1941年1月日本开始计划袭击珍珠港以取得战略优势,经过一些海军内部的讨论和争执后从年中开始日本开始为这次行动做训练。
日本计划的一部分是在袭击前(而且必须在袭击前)中止与美国的协商。到12月7日为止,日本驻华盛顿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与美国外交部进行很广泛的讨论,包括美国对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东南亚的反应。袭击前日本大使从日本外交部获得了一封很长的电报,并受令在袭击前(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将它递交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但大使人员未能及时解码和打印这篇很长的国书。最后这篇宣战书在袭击后才递交给美国。这个延迟增加了美国对这次袭击的愤怒,它是罗斯福总统将这天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的主要原因。山本上将似乎同意这个观点。在日美合拍的电影虎!虎!虎!中他被引用说:“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这句话山本本人可能从未说过,即使如此他似乎的确如此感觉。
实际上这篇国书在日本递交美国前就已经被美国解码了。乔治·马歇尔在读过这篇国书后立刻向夏威夷发送了一张紧急警告,但由于美军内部传送系统的混乱这篇电报不得不通过民用电信局来传达。在路上它失去了它的“紧急”标志。袭击数小时后一个年轻的日裔美国邮递员将这张电报送到美军司令部。
背景
日本从1941年中开始向东南亚的发展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安,十年来这些国家对日本的发展的不满顶多局限于递交外交抗议书,但1941年7月美国、英国和荷兰殖民政府对日本宣布禁止向日本运输战略物资,尤其是钢和石油。这一步对日本的经济和军事都有威胁,其目的是迫使日本限制它在东南亚的活动,回到谈判桌边。罗斯福下令让舰队驻扎在珍珠港(由于它离日本比美国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对日本是一个直接威胁)也是这个目的。罗斯福认为这个决定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当理查逊上将对这个决定提出抗议时,他将理查逊解雇。但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反应似乎只是加强了日本军方的决定,占领和利用这个地区。日本的石油产量很小,而提炼的石油的储藏更少,因此禁运对日本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日本政府决定占据亚洲,尤其是东南亚的资源作为对禁运的回答。他们不能假设,假如他们开始行动了,美国会在一旁袖手旁观。这是山本五十六考虑事前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
他袭击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的主意是实现这个战略目的中的一个战术步骤。日本资料显示山本于1941年初开始考虑袭击珍珠港。数月后,在做了一些预先考察后,他被批准开始准备这个行动。日本海军内部有强烈的反对这样一个行动的力量。山本威胁,假如这个行动被中止的话,他将引退。1941年夏,在一次由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这个行动正式被批准。11月,在另一次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出兵太平洋的决定被批准。在11月的会议上还决定,只有在美国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况下才放弃这次行动。
直接结果
就其战略目的而言,对珍珠港的袭击从短期和中期的角度来看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它的结果远远超过了它的计划者最远的设想,在整个战争史上,这样的成果也是很罕见的。在此后的六个月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无足轻重。没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日本对其它列强在东南亚的力量可以彻底忽略,此后它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势力一直扩张到印度洋。
长期影响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珍珠港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彻底的灾难。事实上,计划珍珠港的山本上将本人预言即使对美国海军的袭击成功,它不会,也不能赢得一场对美国的战争,因为美国的生产力实在太高了。日本的主目标之一是美国的三艘航空母舰,但当时没有一艘在港内:企业号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顿号数日前刚刚开出,萨拉托加号正在圣地亚哥维修。世界各地的海军和其他观察家都认为,将美国大多数战列舰创伤作废是这个战役的最大的成果。没有了这些战列舰,美国海军只有依靠它的航空母舰和潜艇,实际上当时美国海军只有这些舰船了,而这些舰船也是抵抗和后来反击日本的主要力量。后来证明将战列舰摧毁的作用远比预想的要小得多。
最重要的可能是珍珠港事件立刻将一个本来意见不齐的国家动员起来了。它将美国团结起来,一起要战胜日本,它可能也是后来盟军要求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不论当时日本只是击中了修理蓬还是击中了航空母舰,对珍珠港的袭击本身就已经决定了日本战败的命运。
历史意义
这场战役是有历史决定性意义的。由于日本未能击沉美国的航空母舰,它只有一个小的军事作用。但即使日本击沉了美国的航空母舰,从长远角度上来看它还是不能帮助日本。这次袭击彻底地将美国和它雄厚的工业和服务经济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轴心国在全世界的复灭。此后盟军的胜利和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的支配性地位都是由此及彼的。
从军事史的角度来看,对珍珠港的袭击标志着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军主力的转折点。但世界海军强国对这一点一直到后来珊瑚岛战役和中途岛战役后才明白过来。
前因:二战爆发初期,美国是一个中立国家,但法西斯的野心并不允许任何一个国家保持中立,逐步侵占世界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日本在初期连续获利后便迫不及待的向美国发动了袭击,但这个决定其实是被其他法西斯盟友国所不看好的,他们认为美国是一头沉睡中的雄师,不应过早的将它惊醒。
后果:美国参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逐步成立,被侵越的国家慢慢扭转了劣势,事实证明,日本的确过早的作了决定。
有说法称珍珠港遭袭美国情报机构事先已知,且故意隐瞒迟报。因美国国会一直不批准美国参战,政府从长远出发,考虑到世界格局变化对美国未来的影响,以珍珠港事件如此大的代价换取了参战的借口。
支援欧洲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