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如何过冬

2025-02-01 15:40:1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冬天雌蜂纷纷离巢寻觅墙缝、草垛等避风场所抱团越冬,气温越低抱团越紧,气温稍高则抱团松散,温度高于7℃时便开始散团。

春季气温高于7℃时越冬蜂开始散团并各自寻找筑巢的场所,此时修筑蜂巢、获取食物、哺育幼虫等工作都由越冬雌蜂承担,第一代蜂羽化后雌蜂便专门负责繁殖后代,从第二代羽化后的雌蜂中少数个体与雄蜂交尾并产卵。

马蜂的蜂群中有后蜂、职蜂(雌蜂)和雄蜂,后蜂为前一年秋后与雄蜂交配受精的雌蜂,雄蜂在交配后不久即死亡,雌蜂则把精子贮存在贮精囊中。

扩展资料:

饲养管理

第2年3月上旬气温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开始散团,在笼壁活动。此时,应立即投入苹果、糖蜜、糖拌馍等饲料进行人工饲养,喂养至4月中旬,笼内蜂振翅活动一段时间,才可放蜂出笼,回归大自然筑巢。

人工辅助筑巢是在自然条件下建筑蜂棚。春季气温恒定在13℃时,越冬胡蜂开始散团活动,可在夜间移入大棚中,轻开笼门或箱盖,来日胡蜂即在棚内飞翔。

气温恒定在17℃以上时,蜂开始进入筑巢产卵阶段,应随时观察,见有蜂在棚顶及四周纱网上时飞时停,应及时将蜂笼挂在棚内各处,将笼开启一半而拴牢。

回答2:

马蜂——初级昆虫社会:马蜂社会水平很低。每年秋季,雌蜂和来自其他蜂群的雄蜂交尾,然后雄蜂死去。第二年春天,多个雌蜂一同筑巢,并在巢室中产卵。与此同时,这些雌蜂互相战斗争夺最高等级。等到优势等级的社会建成后,最高等级的一个雌蜂就垄断产卵权,其余雌蜂如不飞走,只能处于从属地位,它们产的卵甚至可被最高等级的雌蜂吃掉。它们可参加哺育幼虫的工作,也可“游手好闲”,不作工。到了秋天,最高等级雌蜂产生未受精的卵,这些卵发育成雄蜂,此时不作工的雌蜂和雄蜂都飞来,分别和其他蜂巢的雄蜂和雌蜂交尾,雄蜂死去,雌蜂过冬,第二年再筑新巢。所以,马蜂社会不是永久的,一到冬季,蜂群就解体,第二年春天,雌蜂重新筑巢产卵。蜂群中没有明确的分工,所有雌蜂都有产卵的能力,只是由于优势等级,多数雌蜂不允许产卵而已,冬眠不一定要在窝里,找个隐蔽的地方,而且温度要合适,苍蝇也没有窝,找个窟窿就冬眠了。

回答3:

  1. 雌蜂和来自其他蜂群的雄蜂交尾,然后雄蜂死去。雌蜂在地底下没有冻住的土层的土洞中冬眠。

  2. 到了秋天,最高等级雌蜂产生未受精的卵,这些卵发育成雄蜂,此时不作工的雌蜂和雄蜂都飞来,分别和其他蜂巢的雄蜂和雌蜂交尾,雄蜂死去,雌蜂过冬。

  3. 马蜂社会不是永久的,一到冬季,蜂群就解体。

回答4:

胡蜂科(Vespidae):本科的蜂,通常叫黄蜂或者马蜂,中至大型,体表多数光滑,具各色花斑。上颚发达。咀嚼式口器。触角膝状。大大的复眼。翅子狭长,静止时纵褶在一起。腹部一般不收缩呈腹柄状。胡蜂有简单的社会组织,有蜂后、雄蜂和工蜂,常常营造一个纸质的吊钟形的或者层状的蜂巢,在上面集体生活。胡蜂的成虫主要捕食鳞翅目的小虫,因此,也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
马蜂学名胡蜂,俗称马蜂、黄蜂,毒性很大,其蜇针的毒液含有磷脂酶、透明质酸酶和一种被称为抗原5的蛋白,被马蜂蜇伤后应及时处理。

回答5:

昨天刚看一个电视节目,就是说马蜂蜂王如何过冬天的——把蜂王放在有空隙的木头中,春天的时候让它自然飞出来采食做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