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收缩是指新浇筑混凝土在硬化前发生的体积变化。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未凝结硬化前,还处于塑性状态时发生的收缩。
导致塑性收缩的原因很多,包括泌水或沉降、基础或模板或骨料吸水、水分的快速蒸发、水泥浆体积的减小、模板的肿胀或沉陷等。
扩展资料:
一、原理
塑性收缩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混凝土浇筑密实后,由于混凝土原材料存在的密度、质量、形状等差异,沉降和泌水同时进行,对于大水灰比或明显泌水的混凝土,上表面的水分蒸发后,混凝土的体积比发生沉降和泌水前的体积有所减少。
另一方面,混凝土表面失水速率过快,形成凹液面,产生毛细管负压力,混凝土尚未硬化,弹性模量很低,开始出现塑性收缩。同时若混凝土表面的抗拉强度低于限制收缩导致的拉应力时,开始出现塑性收缩。
二、防治措施
塑性收缩引起的开裂,是由化学收缩、自身收缩、表面水分的快速蒸发( 大于泌水速度) 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在拌面修饰前或修饰期间可发现塑性收缩引起的裂纹。可通过遮挡混凝土表面等措施降低其表面的蒸发量,达到控制塑性收缩的作用。
防止塑性收缩和裂缝的方法就是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最好保持混凝土表面潮湿(覆盖湿布、洒水等),至少也要防止水分从混凝土表面蒸发损失(包裹塑料薄膜、喷洒养护剂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塑性收缩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未凝结硬化前,还处于塑性状态时发生的收缩。塑性收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失水,即由于水分从混凝土表面蒸发损失,导致的混凝土体积收缩。塑性收缩导致的裂缝就称作塑性收缩裂缝,主要发生在混凝土暴露表面,裂缝深度一般不大。防止塑性收缩和裂缝的方法就是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最好保持混凝土表面潮湿(覆盖湿布、洒水等),至少也要防止水分从混凝土表面蒸发损失(包裹塑料薄膜、喷洒养护剂等)。
混凝土其它收缩有:
——化学减缩:水泥水化产物总体积小于反应物(水泥+水)总体积导致的体积收缩。在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发生。
——自生收缩:水泥浆体内部孔隙的干燥过程导致孔隙体积收缩引起的收缩。在混凝土硬化过程发生。
——温降收缩:水泥水化放热导致混凝土温度升高,水化基本完成后混凝土逐步降低到环境温度,伴随温度降低会产生收缩。
——干燥收缩(干缩):环境湿度低于混凝土内部湿度,则混凝土水分会从内向外迁移,到表面蒸发损失,引起体积收缩。发生混凝土硬化以后。
塑性收缩比较容易防止。化学减缩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化学减缩的体积主要形成水泥浆体的内部孔隙。自生收缩、温降收缩和干燥收缩需要采取技术对策应对,只要防止收缩导致的拉应力始终小于当时混凝土抗拉强度,就能够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
新拌混凝土处在泌水过程中或泌水后的柔软塑性状态时,受内外因的影响,有时表面会产生杂乱或定向的裂纹,这种裂纹称之为塑性收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是由新拌混凝土在塑性阶段的各种收缩引起的。这些收缩包括毛细管压力收缩、塑性沉降收缩、早期化学收缩和早期自收缩等,而其中以毛细管压力作用为主。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处于塑性阶段发生的收缩。没有跟他对应的收缩,除此之外,还有干缩、碳化收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