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理解儒家的积极入世与道家的消极避世的?????(结合现实谈一谈) 非常感谢

2024-12-18 16:07:5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出世是为了避免世俗的执著,不是逃脱出离的意思。
入世是为了更好的出世,同样是为了说明不执著不贪婪。
从宗教的眼光看,不存在积极或消极的概念,而且在宗教生活中,消极和积极都是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行为,执著于积极或消极都是对“道”的错误见解,所以《道德经》上说“知常曰明”。

道家的现实观很简单,一切都是有其自然的过程,都是无为而自化,所以现实的行为只是一种符合道德规范、符合物质发展规律的行为轨迹,不需要自行去阻拦什么、抵挡什么,突出人在宇宙中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特点是静,其工作是疏导,所寻找的是如何认同、如何把复杂变为朴素和太初,找到事物的本质,因此需要服从现实和把问题客观化,减少自身的疏忽。
儒家的现实观也是以自我的约束为基本点,《大学》中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我们经常只注意到最后修、齐、治、平那几句,却忘记了开始就说到的格物而后至知,达到心正。

儒家与道家甚至佛法,与现实与世界都是互动的关系。世界的和平、稳定、团结需要各种信仰的各种民族共同完成,道家以其独特的思想分析、心理分析,对东方民族的重要性非常明显,所以对现代生活也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当代经济繁荣而人心烦乱的时候,适当地提醒大家安静、稳定、平淡,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单独去谈发展谈经济,忽视了心性的交流,对社会安定团结都有不好的影响。
宗教的兴盛也离不开思想的交流,大家互相学习互相补充才能发展。所以现实的一切科学成就、人文成就,都是在彼此影响中完成的。

回答2:

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实际上同处一辄,两者是并行不悖的。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孟,而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庄。老庄主张清静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无不为。之前道家一直主张消极避世,那是因为千年以来统治阶级都以儒家为正统,道家根本就没有办法施展,所以儒家才会积极入世,而道家因其条件所致只能独善其身。现在就不要再讲求什么儒道之分了。
这个现实社会让人太失望了,我相信很多人宁愿接受道家思想。

回答3:

消极避世不利于社会发展,持这种信仰的人,会慢慢的被地球淘汰,直至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