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块: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知道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百家争鸣:诸子各家,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历经春秋--战国--秦--至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结束。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老、庄则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
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社会大动荡是根本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②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
③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身分自由的思想家。
百家争鸣意义: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和道德准则(礼);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道、辩证法);
法家思想:变革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
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诸子百家代表及其思想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兵家:孙膑与《孙膑兵法》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
儒家,以孔子为尊,经典六经等,政治上:仁礼,注重伦理道德的学派。
1.孔子学说: 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整理《诗》《书》《礼》《易》《乐》和《春秋》后称为“六经”, 思想体现于其弟子著的《论语》。
Ⅰ孔子思想①政治学说( “仁”、“礼”是其思想核心):A、“仁”:仁者爱人,遵循“忠恕”之道,构建和谐社会;B、“礼”:“克己复礼”,“正名”,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体现其保守一面)C、“为政以德”: 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任意刑杀。
②天道观(哲学观点): “敬鬼神而远之”,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③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法;学习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Ⅱ如何评价孔子的思想?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目的:调整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Ⅲ孔子思想影响:
1)孔子学说经历代学者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成为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2)孔子的学说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3)孔子心目中的圣人是尧舜禹,而他为中国思想文化(整理典籍,文化传承)、政治、教育(开创私学,文化下移)、民族精神(中庸、和同、积极向上、乐观)等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使得后来的人们推崇他为圣人。
2.孟子战国儒家思想大师,思想体现于其弟子著的《孟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Ⅰ孟子:①政治上,仁政思想(核心):以德服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②人性问题上,人性本善。
③倡导先义后利的浩然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3、荀子。战国儒学大师。
Ⅰ荀子思想①天道观上,主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即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按自然规律办事。②人性问题上,他主张性恶论。所以②政治上,礼法并用。
Ⅱ荀子思想的影响:荀子从儒家到法家的过渡,他的弟子韩非、李斯发展了他的政治思想,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
第二块: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的演变
1.儒家思想的形成——先秦时期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
3.宋明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 4.明清儒学继续与变异——李、黄、顾、王的思想
【二】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汉代
1、历史背景:1)汉武帝时经济得到恢复发展,黄老之学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董仲舒主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发展儒家思想: ①.“天人感应”学说: “君权神授”和仁政, 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目的。 ②伦理道德,提出“三纲五常”
3.评价:儒学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三】宋明儒学的发展——程朱理学
1.概念解析: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儒学新体系,因此被称为 “理学”。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2.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1)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信仰出现危机感。2)三教相互渗透,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3)为了振兴儒教,唐宋儒家学者不断探索,深受佛老思想影响,儒学不断丰富。
3.程朱理学: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南宋的朱熹为集大成者。
①.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源,它体现在社会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是人性。
②方法论: “格物致知”。
③ “存天理,灭人欲”。 ————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4.陆王心学:代表南宋的陆九渊,明朝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陆九渊①世界观: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心即理也”。 ②方法论进行内心的反省以求理。
阳明心学 :“致良知”,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5.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Ⅰ共同点:
1、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核心思想都是都是“理”。
2.实质: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3、影响: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Ⅱ不同点:1、对理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 “格物致知”;陆王心学提出,内心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四】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批判思想
1.批判思想产生的背景
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缓慢发展(根源);
3)社会风尚: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竞相逐利;
4思想——八股取士,因循死板,。
2.李贽《藏书》《焚书》,思想内容:
1、否认孔孟之道,反对绝对思想权威,提倡思想自由。
2、痛斥程朱理学的虚伪,反对“存天理,灭人欲”,认可追求物质利益。
3.批判男尊女卑封建礼教,倡男女平等。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三纲五常”的“天理”,动摇“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思想影响: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冲击迂腐的纲常名教,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3.三大思想家
Ⅰ三大思想家的思想
顾炎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学术思想,治学务实,学以致用,反对空谈;政治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经济上,经世致用。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术思想,“天下为主,君为客”; 政治上,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经济上,工商皆本。
王夫之:《读通鉴论》;学术思想,唯物主义;经济上,振兴工商业。
Ⅱ总结:黄宗羲、顾炎武、王夫子的进步思想: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主,提倡“人民为主”。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发展,强调经世致用。
(3)思想学术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建时代特色新思想体系, 唯物思想。
Ⅲ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1.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2. 局限性: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总结】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前秦儒家思想,儒学的勃兴 第二阶段:董仲舒的改造,成为正统思想
第三阶段:程朱理学,新的儒学体系 第四阶段:对儒学批判继承,构建时代特色新思想
一、中国古代主要的科技成就
成就 时间 代表人物 著作或成就 地位
天文学成就 战国 甘德 石申 《甘石星经 》 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东汉 张衡 水运浑象仪、地动仪 地球是圆的,早欧洲1000年
唐代 僧一行 黄道游仪、测量子午线、水运浑象仪 首次发现恒星位置变化;第一次测子午线长度
元朝 郭守敬 简仪、天体测量、《授时历》 中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
数学成就 春秋 九九乘法表、度量衡、 算筹
元代 珠算
汉 《周髀算经》 勾股定理早欧洲500年
《九章算术》 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南朝 祖冲之 圆周率小数点后7位 领先世界1000年
农学 南北朝 贾思勰 《 齐民要术 》 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元代 王祯 《 农书 》 生产工具改革、重要影响
明代 徐光启 《农政全书 》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医学成就 至西汉 《黄帝内经》 中医理论基础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医圣
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 最早的麻醉药和保健操
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古代医学最高成就
手工业 明代 宋应星 《天工开物》 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四大发明 造纸术 西汉 植物纤维纸 12世纪传入欧洲
东汉蔡伦 改进造纸术
印刷术 唐代 雕版印刷术
宋代毕生 泥活字印刷术 13世纪传入欧洲
火药 唐代 制成火药、用于军事 13、14世纪传入欧洲
宋元 军事上广泛使用
指南针 战国 司南
北宋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业 13世纪传入欧洲
3、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的发展:文人画兴起
背景:汉末以来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流离,文人觉醒,知识分子专业画家也登上了历史舞台,文人画产生。
成就: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的口号,注重人的精神气质,使绘画艺术从实践到理论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他的名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张僧繇绘画的水平,从成语画龙点睛中可见一斑。
4、唐代的绘画: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背景:国家统一,国势强盛,经济繁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兴盛,文化全面辉煌,博大精深。
成就:人物画,吴道子,阎立本。山水画,吴道子,他用的笔法来表现衣褶,有飘动之势,人称“吴带当风”。《天王送子图》是他的代表作;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卷》,《步辇图》。
5、宋代的绘画:文人画发展。背景:“重文轻武”的国策,理学对个人修养的注重,文人山水画高度成熟,成为主流。
成就:北宋文人山水画体现了国家统一之后的开阔心态;南宋文人山水画表露对南宋偏安一隅的写景照,代表有马远《山径春行图》,夏圭:《山水十二景》。
宋代风俗画。背景:商业的兴盛,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民间文化繁荣。成就:题材相当广泛,市井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最有名的要数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6、明清时期:文人画追求个性,不拘成法。背景: 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和发展,传统社会秩序的松动和价值观念的变异,明清交际的社会动荡。成就:朱耷, 有八大山人别号,他的最高成就是花鸟画。 反映出八大山人孤傲、冷峻的性格特点。清代郑板桥时常以梅兰竹自比,表现他对现实的反抗心情。
明清小说木刻版画,民间年画、门画,布贴画、剪纸。
7、中国画的特点
宫廷画、民间画注重写实;文人画不求形似,注重写意,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
第三部分古代文学
中国文学的主要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最具代表性的。
一.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诸侯国的民歌,《关 雎》、《硕 鼠》是名篇,风的内容,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有的反映了人民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反映生产劳动情况,有的是恋爱情歌;雅,是宫廷的宴饮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结构,成熟的诗歌形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
二、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出国方言,创造的新的诗歌体裁,不同于《诗经》的四言体,采用灵活的句式。《离骚》是屈原“楚辞”的代表作,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世人称“楚辞”为“骚体诗”,并与《诗经》并称“风骚”。
三. 汉赋
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盛行,一种专事铺陈词藻,文采华丽的韵体散文。代表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汉赋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四、唐诗——诗歌的黄金时期。
1.诗歌在唐极盛原因?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诗歌繁荣。
2.成就:1)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2)盛唐:①边塞战争频繁,使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助功名的新出路。大漠风光,金戈铁马构成边塞诗雄浑苍凉的艺术境界。王昌龄,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性诗人。
②孟浩然、王维,田园派代表,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融为一体,体现了超世俗的平和心境。
③诗仙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放荡不羁,蔑视权贵。 李白的非凡气魄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④诗圣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记录了人民的情感痕迹,所以又被被称作诗史。
3)中唐白居易, 白居易以诗代言,为民请命,因此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寄托了自己匡时济世的政治抱负。
五、宋词,词的句子长短不齐,能配乐演唱,更便于抒发感情。是宋代文学的灵魂,与唐诗并称“双绝”。
1、宋词繁荣的原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2、成就:1)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代表: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柳永《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如梦令》是名作。
2)豪放派: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代表:北宋苏轼、南宋的辛弃疾和陆游。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的代表作有《菩萨蛮.书 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表达了渴望收复中原和壮志未酬的悲愤感情。陆游的词思想内容与辛弃疾相似,表达了坚决抗金、反对议和、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主义思想。
六、元散曲。元代时期,文人吸取了宋金民歌的营养而创造的新题诗。元杂剧与元散曲合称为元曲。元散曲的内容,大多抒写汉族知识分子在元蒙统治者重压下的愁苦郁闷,更有把写散曲作为逃避现实的工具者。深刻暴露统治者的罪恶和社会的极端黑暗。
四、明清小说
1、唐传奇:唐朝出现了讲唱故事,标志着中国小说逐渐成熟。
2、宋代话本,说书人所用的底本。1)兴起的原因:宋代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城市市民阶层对于文化娱乐的要求不断提高,坊市制度的崩溃。2)内容:有佛经故事,历史故事等,大部分以城市现实生活为题材,塑造了小市民形象,反映了他们的心声。代表作《碾玉观音》、《错斩崔宁》。
3.明清小说。1)繁荣的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对通俗文化的需求量增大,印刷术的空前发达。
2)成就:明清小说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意义:充分显示小说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是古典文学瑰宝,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第四部分、梨园春秋
1、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傩戏。古代驱除疫鬼的仪式,原始时代:流行的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先秦时期:为国家礼仪吸取,汉唐兴盛。
2、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产生背景: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坊市的限制废弛,出现了许多集市和娱乐场所;各种通俗文化发展,流行区域:浙江温州和福建泉州、福州一带,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劳动人民愿望和要求。
3、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繁荣的原因: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宣泄在戏剧中,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四大家”,即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和王实甫;《窦娥冤》《西厢记》
4、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产生背景:北京是文化中心,四大徽班进京;博采众长、兼容并蓄,融进了北京的语汇。同治、光绪年间出现第一个繁盛期。艺术特征:综合性;写意性;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第五部分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不同阶段的认识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者如我们所说的一切文化都是以政治、经济等为基础的。每一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以当时现实生活为源泉的,是以那个时代经济和政治为基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的演变;反过来,文化成果无不体现着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
1新石器时代 :结绳记事,仓颉造字传说;契书;岩画、陶画;傩。
2夏商西周:甲骨文、金文、籀zhòu文;诗经(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傩成为了国家祭祀和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3春秋战国: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发展,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学在官府被打破,士大夫阶层崛起,思想活跃,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各国有文字,文字混乱;帛画;诗经(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楚辞。
4秦汉: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对外交流频繁。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秦印,篆为基础;隶书;汉印,具有隶书风格。大一统气象的汉赋;帛画。
5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战争不断,佛教盛行,统治黑暗。士人阶层崛起,对社会危机反思,书法、绘画成为他们表达意境,神韵的理想形式,而且书写,绘画的工具得到改进,便于技巧的创新。草书、行书、楷书逐步成熟,晋人书法崇尚潇洒自然的风韵,文人画兴起,以形写神,注重气韵。
6隋唐:国家统一,国势强盛,经济繁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兴盛,文化全面辉煌,博大精深。特别是唐朝文化显露盛唐气象。楷书完善,规范法度;草书狂放不羁。绘画雍容华贵。盛唐诗坛流派纷呈,达到诗歌的顶峰,然而唐后期的衰落和政治黑暗,产生了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如杜甫、白居易的诗作。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市民阶层数量不断增加,唐传奇出现。
7两宋:“重文轻武”的国策,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对个人修养的注重,书法融入个人意境,追求个性,忽视法度。文人山水画高度成熟,更为注重意境,两宋矛盾尖锐,词更便于表达感情,婉转细腻的婉约派,气势宏伟的豪放派。北宋的文人文艺作品表达统一后开阔心态,而南宋多表达对祖国山河分裂悲痛。
商业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风俗画的题村相当广泛,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坊市制度的崩溃,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 ,产生南戏;说书流行,形成话本。
8元: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知识分子们的愁苦,反抗,逃避现实通过元杂剧与元散曲(合称为元曲)表达。
9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和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对通俗文化的需求量增大,印刷术的空前发。明朝书法个性化创造;篆刻明代与书法、绘画合为一体;绘画风格奇特,不拘成法。明清小说繁荣,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赞扬商人聪明才智的小说;木刻版画流行。
人文精神含义: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则指公元前5世纪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本单元的主线是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西方奴隶制时代人文精神萌芽——希腊思想家们(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的思想;14至17世纪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所体现的思想;17至18世纪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弘扬——启蒙运动;而科学理性的发展仍然是人文主义弘扬的结果。
一:古希腊奴隶制时代的人文精神——人文主义的产生
(一)自然哲学时期:希腊最早的哲学是自然哲学,即对于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与人生没有关系(特点)。
(二)人本主义和系统哲学时期:讨论的中心集中到人类社会政治伦理方面来,“人”成为研究的中心。代表是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1.智者学派——强调人的决定作用
1)背景①自然哲学的产生,是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
②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 ③奴隶制经济进一步繁荣;
2)主要观点——普罗塔哥拉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A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B世间没有客观的批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C强调人作为认识事物的主体意义。
②重点是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3)评价“智者学派观点”: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强调人的主体意识,树立了人的尊严;但是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2.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知识和道德修养
苏格拉底西方文化史上的圣人,思想被保留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
1)主要观点:
①认识你自己,认为哲学的追求要重点探讨人自身;
②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
2)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相比,在对人,特别是对知识的看法上有何进步?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主体作用,认为人的主观感受就是知识。苏格拉底进一步强调人的道德,强调知识在人的道德中的作用,认为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人道德和知识是合二为一的,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的认识。
3.亚里斯多德——强调人对真理的不断追求
1)主要观点: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识 。
②强调独立思考,强调对真理的不断追求。
• 2)影响:使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即强调独立思考,强调对真理的不断追求;他还是逻辑学的创始人, 他是古代世界最博学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为现代众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并且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把理性发展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