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 酒 醒 这三汉字的来历故事

醉 酒 醒 这三汉字的来历故事
2025-01-02 20:13:4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1、“酒醉醒”三字,传说是由大禹和他的医官造的。

2、东汉人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对“酒”字的分析为:“从‘水’、‘酉’”。对“酒”这种事物的来源写道:“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

3、“从‘水’、‘酉’”,意即:“酒”是个会意字,说它的构造与“水”和“酉”有关,说它与水有关,这好理解,因为酒是液体,其原料中也原本有水。那么,“酉”是什么意思呢? “酒”字又怎么和“酉”有关呢?另外,“醉”字、“醒”字又怎么和“酉”有关呢?这里面有一个故事。

4、一天傍晚,有个叫仪狄的农夫见大禹治水辛苦,就把自己酿造的浆水给他喝。大禹喝了一口,感到香甜可口,沁人心脾,于是就把一罐子浆水都喝了。哪曾想喝完以后,大禹就感到头重脚轻,于是他坐在地上闭上眼睛,接着便倒在地上,一动不动了。

卫士们认为是仪狄用毒药毒死了大禹,就要把他杀了治罪。医官却说“且慢!让我给大王诊断诊断再说。” 诊断的结果是:大禹呼吸下常,只是脉搏稍快一些。于是医官断定:大禹没有死,只是熟睡。这样卫士们便把禹王抬进草棚,盖上兽皮,轮流看护。

第二天早上,大禹睁开眼睛,见大家神情异常,就问发生了什么事。医官就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大禹听了哈哈大笑,让人把农夫仪狄请来。

大禹请仪狄坐下,说:“昨天傍晚你让我喝的浆水,味道香甜,后来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现在我感觉身上的疲劳已经消除,舒服极了。不知那浆水叫什么名子?”

仪狄说:“浆水是我用糯米做成的,还没有名子,就请大王给起一个名子吧!”

大禹说:“我是昨天酉时(17~19时)喝的,酉时的水……就叫它‘酒’吧!”

医官说:“昨天你酉时喝酒,之后就倒在地上,不省人事,所以大家都以为你卒(死)了。但你又沿线卒,这该叫什么呢?”

大禹说:“酉时喝酒,喝多了像卒……就叫‘醉’吧!”

医官说:“据此说来,您昨天酉时喝酒醉倒,今天清晨太阳升起来时复生,就该叫‘醒’啦!”

大禹点点头,说:“好!这个‘醒’字造的很有意思!”

5、我国古代有仓颉造字的说法。上面的故事说明:“酒”字与“醉”字是大禹造的,醒字是大禹的医官造的。这下如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所讲的那样:“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

“酒醉醒”三字的来历,虽带有传说性的小故事 ,但却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

扩展资料:

1、酒,迁就满足。

用来迁就满足人性中的善恶激情的刺激性饮料。字形采用“水、酉”会义,“酉”也作声旁。另一种说法认为, “酒”是成就的意思,是导致或吉或凶之事的原因。古昔时代仪狄发明了酒,大禹尝酒后大加赞美,并因仪狄的天才而疏远了他。还有说法认为,是杜康最早发明了高梁酒。

2、“酉”是“酒”的本字。酉,甲骨文里的酒字,像是有酒篓伸进大缸的酒坛。至今还有人做文抄公,把这个符号加上一个圈,成为商标使用的。

“酉”的“酒坛”本义消失后,甲骨文的酒字旁边加上“水”,强调坛中饮料的液态性质。老祖宗实在厉害,一个字里就气象万千:“水”是酒的主要材料,“酉”是象形容器—“酒坛”。

有人认为“酉”是十二地支的第十位,对应农历八月,意味万物成熟成“就”——“酒”。

也有人认为,“酉”字里面的“一”是曲和粮食的混合物,“两直”是气体上升,也是酒坛的颈部,上面的“一”是坛盖。这个说法,倒把酿酒的初始原理,简单地呈现出来了。

3、还有一种说法,酉是下午5-7时,是喝酒最佳时间。《增广闲文》说:“莫饮卯时酒,昏昏醉到酉。”古人的总结实在精辟。卯是上午5—7时,这时候喝醉了酒,不使你昏沉沉醉到傍晚酉时,也使你一整天头脑不清醒。

回答2:

  《楚辞·渔父》众人皆醉唯我独醒
  “酒”跟“醉”一般是一起的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天,杜康想研制一种可以喝的东西,可是冥思苦想就是想不出制作方法,晚上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一个鹤发童颜的老翁来到他面前,对他说:“你以水为源,以粮为料,再在粮食泡在水里第九天的酉时找三个人,每人取一滴血加在其中,即成。”说完老翁就不见了。
  杜康醒来就按照老翁说的制作。他在第九天的酉时(5点--7点)到路边寻找三人。不一会来了一个书生,文质彬彬,谦虚有礼,杜康急忙上前说明来意,岂料书生欣然允诺,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书生走后,又来了一队人马,带头的是一位威武英气的将军,杜康上前说明来意,将军也捋臂挽袖,支持杜康,也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这时酉时已经快过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马上到七点了)可杜康还没找到第三个人,他有些着急,转念一想,只要是人不都可以吗,于是他找到了村子里的一个无亲无故并且傻乎乎的乞丐,按住他,扎破他的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疼的乞丐一会大喊大叫,一会晕头晕脑。有了这三滴血,杜康终于制作成了,可是他又犯愁了,起什么名字呢?他一想,这饮品里有三个人的血,又是酉时滴的,就写作“酒”吧,怎么念呢?这是在第九天做成的,就取同音,念酒(九)吧。这就是关于酒来历的传说。
  据说,每个人喝酒时都会受到这三个滴血人的影响:1.书生的血,喝酒开始的时候都是谦虚礼让,你让我我敬你;2.将军的血,喝得差不多的时候开始像将军一样,豪言壮语,天不怕地不怕;3.傻乎乎的乞丐的血,到这最后时刻,恐怕都像乞丐一样神态百出,各式各样了.
  本段纯属娱乐,绝无它意,大家一笑了之.这正是小饮怡情,大饮伤身,奉劝诸君,切莫太过贪杯.
  “醒”:象形。金文字形,象酒坛形。“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酉”的字多与酒或因发酵而制成的食物有关。
  故事:酉时开始星星出现

回答3: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到了汉代,汉承秦制,中央集权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加强。汉武帝雄才大略,东征西伐,不断扩大中央帝国的版图,为保边疆的永安,建立了屯兵制,这屯兵制使得中国文化在边疆迅速地传播和扎根。同样也对信息传播的质量、速度、数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时小篆又逐渐简化演变成为隶书,史称“隶变”。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因为小篆繁杂难写,有变革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本质原因是与中国人书写的工具毛笔的发明和普及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毛笔的书写形式把篆书的图画性进行了方正平直化的变革,使图画性质的汉字转向抽象化,并初步形成了构成汉字基本要素的点、横、撇、捺、竖、提、钩、折的笔画特点及方块字形的外形特征。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