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对鲁迅说过哪句有名的评价

郭沫若对鲁迅说过哪句有名的评价
2024-12-13 17:23:5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郑州李爷01  2019年2月8日 20:43 来自 HUAWEI P10 Plus https://weibo.com/6865526227/HfKaJ2AeL

李爷我让你们见识下什么叫君子坦荡荡
看看鲁迅是怎么说他和郭沫若的骂战,再看看1936年郭沫若是如何评价鲁迅先生的。
李爷不把你们这些脑残公知和二逼小清新打的只有鼻子没有脸,那江湖上李爷的传说就不是传说了。
李爷说:李杜绝世,鲁郭并立。神一般的存在。左联鲁盟主,郭副盟主。
给郭沫若说句话,有些二逼小清新就搬出鲁迅所谓骂郭沫若的话。二逼小清新是不知道鲁迅曾经特别说明过:所谓他骂郭沫若的话大多是高长虹捏造的。
脑残公知二逼小清新更不知道,1936年郭沫若已是公认的大文豪。嗯,二逼小清新不知道当年郭沫若是单挑鲁迅和胡适的存在。
脑残公知二逼小清新更不知道,1936年11月16日在日本东京也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鲁迅追悼会,致悼词者正是郭沫若。
鲁迅说:“我和郭沫若、茅盾两位,或相识,或未尝一面,或未冲突,或曾用笔墨相讥,但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然而小报却偏喜欢记些鲁比茅如何,郭对鲁又怎样,好象我们只在争座位,斗法宝。”
郭沫若看到后深感愧疚,在日本写出《搜苗的检阅》,向鲁迅表示歉意。
郭沫若:“我自己究竟要比鲁迅先生年轻些,加以素不相识,而又相隔很远,对于先生便每每妄生揣测,就如这次的纠纷吧,我在未读到那篇万言书之前,实在没有摩触到先生的真意。读了之后才明白先生实在是一位宽怀大量的人,是‘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的。因此我便感觉着问题解决的曙光。”
老百姓说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孔夫子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脑残公知和二逼小清新,用所谓鲁迅骂郭沫若的话来贬低郭沫若,正是小人常戚戚也,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李杜绝世,鲁郭并立,神一般的存在。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举国哀悼。上海举办了鲁迅先生葬礼,同时在日本东京,也举行了一场规模近千人的追悼会。中方代表正是中国文豪郭沫若!

郭沫若作为中方代表参加鲁迅东京追悼会
北平《世界日报》1936年11月16日:
东京鲁迅追悼会
郭沫若谓鲁迅之死:
是世界的损失
尤其在大众被压迫时
更值得我们哀痛纪念

【东京通讯】东流文艺社、质文社、中华戏剧学会、文海文艺社、中华美术会、中华留日世界语学会等团体联合发起之鲁迅追悼会,经一星期之努力筹备,已于四日午后在日华学会举行,虽非假期休息日,而参加者仍非常踊跃。日方到会者有著名文学家佐藤春夫氏及改造、同盟、时事新报等记者多人,我国文豪郭沫若以及留东学术团体三十三个及个人到会者总数共计七百余人,大会于隆重肃穆中举行。
兹将郭沫若讲演词志次:
今天在国外纪念我们的导师鲁迅先生,是最悲痛的一件事。我和鲁迅先生未曾见过一面,但对他个人了解却是很深。刚才佐藤先生说,他是鲁迅先生的弟子,未免太客气了,以佐藤先生那样有地位的作家,也说是鲁迅先生的弟子,那么我应该是弟子的弟子了。现在我是以徒孙的资格来参加追悼会。
鲁迅先生的死,就是刚才佐藤先生所说的,不但是中国的损失,东方的损失,而且是世界的损失!他的死是很值得哀痛的,尤其是死在大众被压迫的时候。但是鲁迅先生永远不死!他的死,在我们是损失,在他是光荣的!而且是中国历史上的无比的光荣!现在国内有无数的劳苦大众,无数的青年空前地哀悼着他,同时在国外也有许多作家哀悼着他,像今天佐藤先生这样悲痛地来哀悼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从没有的。
中国有句俗话说:三代以下无一人。——所谓三代就是夏殷周。——现在只有鲁迅先生一人当得起。
夏殷周以后的伟大的人物,只有鲁迅先生一个人!为什么他值得我们这样敬仰,就是刚才一位朋友报告过的,他在思想、文学、生活里面,都有一贯的不妥协的精神!现在他虽死了,但他的精神,他的一贯的不屈服的彻底的精神,是永没有死!
今天我们纪念他,就是要学习他这种精神。鲁迅先生死了,但是我们有很多青年。每个青年都须得准备做第二鲁迅!
从前在中国最伟大的是孔子,他死后,有人曾经这样哀悼他:“呜呼孔子,孔子孔子,孔子以前,既无孔子,孔子以后,又无孔子。呜呼孔子,孔子孔子。”这几句话,我们中国人认为孔子是最伟大,从夏殷周三代后最伟大的人物。但是我们不同!我们希望后人生出许多的鲁迅先生。现在,我把这哀悼的话改为:“呜呼鲁迅,鲁迅鲁迅,鲁迅以前,无一鲁迅!鲁迅以后,无数鲁迅。呜呼鲁迅,鲁迅鲁迅!”(六日)

回答2:

鲁迅与郭沫若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崇高的地位,他俩都是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与鲁迅曾有过不必要的误会,但他们更有同声相应之处,其情谊是真诚可见的。郭沫若在(鲁迅与王国维)中,曾坦率地表示:“在今代学人中,我最佩服的是鲁迅。”从几副船联中,不难看出他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1936年10月19日,
鲁迅在上海逝世,郭沫若当时在日本,惊悉鲁迅先生长逝的噩耗,非常悲痛,当晚写了(民族的杰作——悼唁鲁迅先生),并写有挽联: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

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上联,他把鲁迅与“苏联无产阶级艺术的杰出代表”高尔基相提并论,对两个大星之一的鲁迅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下联寄托了作者对鲁迅及其作品无限敬仰之情,“二心”系指鲁迅的杂文集《二心集》,此处用借代手法,指鲁迅的全部作品。“东亚西欧”、“南天北地”,用方位名词相对,表示鲁迅巨星殒落,普天同哀。

平生功业尤拉化;

旷代文章数阿Q。

此联是当时郭沫若代表质文社同人书写的挽联。质文社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留日支部的一个杂志社。

上联赞扬鲁迅提倡文字改革的功绩。下联极力推崇中篇小说《阿Q正传》,称它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世界文学的名著。

为纪念鲁迅逝世四周年,郭沫若于该年作了《写在菜油灯下》一文。在此文末尾写了一副对联作为结束语:

鲁迅是奔流,是瀑布,是急湍,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海;

鲁迅是霜雪,是冰雹,是恒寒,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春。

上联前半部,用江河溪流险滩深壑迂回奔流曲折奋进的景象,形象地比喻鲁迅不妥协的倔强性格与明快的文风;下联前半部是上联前半部的映衬、加深,以霜雪、冰雹、恒寒,含蓄地说明鲁迅对恶势力的斗争,像秋冬那样地肃杀酷冷。上下两联的最后一句,相承相衬,预示着鲁迅的影响日益广泛,后继者必然日增。这副对联,正是鲁迅人格的写照,鲁迅精神的体现。

1942年10月,郭沫若在创作历史剧《孔雀胆》时,曾得到友人杨亚宁的帮助。杨亚宁购得鲁迅石膏浮雕像一具,要求郭沫若写一副对联,郭沫若欣然命笔。此联是:

返国空余挂墓剑;

斫泥难觅运风斤。

上联写的是:自己从日本返回祖国,鲁迅已经去世,以生于同世未能相晤为憾,现在只空留下内心对鲁迅深沉敬仰与悼念之情。“挂剑”语出《史记·吴太伯世家》,说的是季札把空剑挂在徐君墓树之典。郭沫若借此表示对鲁迅先生生死不渝的友情。下联用《庄子·徐无鬼》之语“斫泥”、“运斤成风”来赞扬鲁迅目光敏锐,文笔犀利,似去污治病的“解剖刀”。鲁迅喜爱庄子,郭沫若用鲁迅喜爱的著作词语赞扬他,别有一番深情。

1955年郭沫若瞻仰上海大陆新村鲁迅故居时,题联:“中国已新生,方向更光明。”此联表明了鲁迅向往的新中国已经诞生,黑暗社会一去不复返,瞻望新中国灿烂前景,感慨、喜悦、怀念、崇敬的感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由上可见,郭沫若同志对鲁迅的联评,充分地体现了他对鲁迅的崇高评价。

回答3:

他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
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是反革命,封建余孽对于社会主义是二重的反革命。
鲁迅是二重性的反革命的人物。

回答4:

“鲁迅是我们中国民族近代的一个杰作。”

回答5:

中国已新生,方向更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