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马思聪肯定不及‘四级经理’那么深,但是我知道马思聪谱的一首歌。这就是五十年前我们每逢少先队集会必唱的、由郭沫若先生作词、马思聪先生谱曲的原版《中国少年儿童先锋队队歌》。我已经找不到马思聪先生谱的曲了,只好把郭沫若先生作的词奉献给小兄弟,请小兄弟笑纳!这首留在记忆里的原版《中国少年儿童先锋队队歌》,虽难以忘怀,但年代久远个别字句可能有误。但我敢保证歌词的主旨愿义绝对不会有错!!
原版《中国少年儿童先锋队队歌》
我们新中国的儿童,
我们新少年的先锋。
团结起来继承前辈和父兄,
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
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
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新中国的太阳,
开辟了新中国的方向。
黑暗势力已从新中国扫荡,
红旗招展,前途无限量。
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
前进!前进!前进!跟着毛泽东!
我们要拥护共青团,
准备着参加共青团。
我们全体要努力学习和锻炼,
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
前进!前进!前进!跟着共产党!
有啊~!
马思聪
中国小提琴家、作曲家,广东海丰人,1912年5月7日出生,1987年5月20号卒于美国费城。马思聪和冼星海都是留学黎音乐学院的中国作曲家。马氏长期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是中国最早的小提琴家之一。
1923年11岁留学法国,1929年回国,1930年又留学法国。1946年指挥台湾交响乐团,1947--1948年在广州和香港教学。1949年离开香港回大陆。1967年马氏到了香港后又去了美国。一生富有传奇色彩。
著名小提琴家马思聪教授,原为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系讲师,193
7年秋,应聘为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的音乐教授。讲授音乐史、乐理和声学等课程。
马思聪应聘国立中山大学时,中国已进入全面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他以音
乐为武器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之中,谱写了约20首抗战歌曲,开展抗日救亡宣传。
其《自由的号角》传播到全国许多地方。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广州的当天晚上,即10月21日夜,中山
大学在枪林弹雨中迁离广州,历尽艰难险阻,几易校址,最后迁至云南省昆明南部一
个小县澄江县,于1939年3月1日开始正式上课。到澄江办学后,由于1938
年秋中山大学成立了师范学院,马思聪便成了师范学院的音乐教授。
在中山大学师范学院,马思聪教授除了担任教学任务外,还不断谱写抗战歌曲,并经
常举行小提琴独奏会。他演奏时,琴音清澈宏亮,听来音如泉响,韵如钟馨。欣赏音
乐的人,时则振奋兴怀,时则怡静雅逸。这是师生们难得的精神享受。
马思聪教授不仅经常在校内举行小提琴独奏会,而且以社会为课堂,应云南省音乐会
之邀,为广大群众演奏小提琴,宣传抗日救亡。
在澄江办学期间,马思聪教授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社会生活体验的加深,创作
技巧的提高与熟练,感到小型的器乐曲与室内乐,已经难以抒发内心深刻复杂的感
受,开始创作交响乐等大型作品。1940年夏秋间学校搬迁到粤北坪石后不久,他
虽没有跟随到坪石执教,却于1941年完成了《第一交响曲》的创作。
当中山大学1940年搬迁到粤北坪石时,马思聪教授去了重庆,创办中华交响乐团
并任指挥。
1942年9月,时在广西桂林的马思聪又应聘回粤北坪石附近管埠的中山大学师
范学院任教。
马思聪、许幸之等教授到师院后,以戏剧、音乐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活动尤为活跃,校
内校外常可看到他们的表演。内容之丰富,演艺之精彩,为粤北办学精神生活留下不
可忘却的一页。
1945年春,由于日军进占粤北坪石,中山大学被迫进行再次迁校,马思聪教
授则去了贵阳,任贵州省艺术馆馆长。1946年去了上海,成立上海音乐家协会,
接着转赴台北,任台湾交响乐团指挥,然后又回广州中山大学执教(抗战胜利后中山
大学回广州原校址办学)兼广东省立艺专音乐系主任。
这期间,中山大学歌咏团自云南澄江迁至粤北坪石后,各学院分散各地,该团活
动终止。回广州办学后,于1948年1月9日恢复活动,选举了干事会和正副团
长,并聘请马思聪、黄友棣两教授为指导。在恢复成立歌咏团的前一天晚上,马思聪
教授在广州石牌校本部体育馆主持了音乐歌舞演奏会,全校师生一千多人观看了演
出。表演节目“深得观众好评”。
1949年,马思聪教授去了北京,任筹备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组顾问。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第一届全国文代会上,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历任中国音乐
家协会副主席,燕京大学音乐系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1967
年赴美国定居,从事作曲教学工作。
是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