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奥地利的名人、越多越好、加上资料、

急急急急!!!!!!!!!!!!!!!
2025-01-03 16:12:0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弗朗兹·舒柏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
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创者之一。生于1797年1月31日,父亲是维也纳近郊的一所小学的校长,有19个孩子,舒柏特最小。他自幼喜欢音乐,8岁开始随父、兄学习提琴和钢琴,11岁时进入免费寄读的神学院合唱团。1811年创作第一首歌曲《哈加尔的悲哀》,16岁到他父亲的小学里当教员。他一边教课、一边进行音乐创作。17岁为歌德的诗篇《纺车旁的葛莱卿》、《野玫瑰》等谱曲。18岁那年,一天午后,他拿起歌德的叙事诗《魔王》来读,忽然心情激荡,一小时后,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魔王》诞生了。这首名曲,立即轰动了维也纳,使他从此走上音乐创作之路。舒柏特只活了33岁,但他一生却写了634首艺术歌曲。此外,他还写了8部交响曲、一些重奏、奏鸣曲,即兴曲和其他音乐作品,《小夜曲》以其深情、优美为世人所赞赏。舒伯特采用和声上的色彩变化,用各种音乐体裁形式来刻划个人的心理活动,富有大自然的和谐和生命力的气息,他将瞬息间的遐想行之于乐谱,把感受到的一切化为音乐形象,构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的旋律。他很崇拜贝多芬,1822年,舒柏特带着新发表的作品去见贝多芬,恰好贝多芬出去了。后来贝多芬在病中发现这首曲子,说“这作品充满了神奇的火花”。可是,当舒柏特再去拜见贝多芬时,贝多芬已病危不能说话了。舒柏特临终时要求亲友将他葬在贝多芬旁边,现在他俩的铜像并立在维也纳广场上。

·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
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出生在风行跳舞的维也纳一个音乐家家庭,与父亲同名。其创作以《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春之声》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他曾带领乐队访问欧洲各国,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他还作有《雷鸣电闪》等一百二十多首源自捷克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1870年起创作了《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赛男爵》等十六部轻歌剧,对于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斯蒂芬·茨威格 (stephen zweig1881~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 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 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代表 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Freud Sigmund 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科、神经科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一犹太商人之家,是其父母八个子女中的长子。他4岁时随家人迁居维也纳。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开业行医,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终生从事精神病的临床治疗工作。在探寻精神病病源方面,弗洛伊德抛弃了当时占主流的生理病因说,逐步走向了心理病因说,创立了心理分析学说(Psychoanalysis,又译精神分析),认为精神病起源于心理内部动机的冲突。他思考敏锐、分析精细、推断循回递进、构思步步趋入,探讨问题中,往往引述文学、历史、医学、哲学、宗教等材料,揭示出人们心灵的底层。主要著作有:《梦的解释》(1900年)、《性学三论》(1905年)、《心理分析导论》(1910年)、《文明及其缺陷》(1929年)。1886年与马莎·伯莱斯结婚,育有三男三女,女儿A·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卡夫卡 (Franz Kafka,1883~1924)
奥地利小说家。1883年7月3日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也均未写完。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 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 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其最著名的作品有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情绪的短篇小说《地洞》(1923年);通过小职员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1912年);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只能坐以待毙的长篇小说《城堡》;借银行职员约瑟夫· K莫名其妙被“捕”,又莫名其妙被杀害的荒诞事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司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本质的长篇小说《审判》等。

·卡尔·车尔尼(Carl Czerny)
(1791年2月21日——1857年7月15日)奥地利人。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
车尔尼师从著名音乐家、作曲家贝多芬。他是贝多芬最得意的学生,贝多芬曾在1801年--1803年的三年间免费教他弹奏钢琴。他对于贝多芬的作品积极宣传,并在他的作品500号《钢琴理论及演奏大全》的第四册的第二、三章中论述如何正确演奏贝多芬的作品。他能够背奏贝多芬的全部钢琴作品。
车尔尼作为一名钢琴教育家,培养了弗兰兹·李斯特这样的学生。他免费教李斯特弹琴,李斯特也说:“我的一切都是车尔尼教我的。”
作为一名钢琴教育家,他一生写了无数钢琴练习曲,是学习钢琴的学生联系的基础教材。他的地位在于在贝多芬时代和现代钢琴演奏架起了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