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号是指用于纪年的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但也有以国家名(国家诞生时间)来纪念的。发端于中国,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
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被认为为藩属、臣服的标志之一。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中国分裂的时期。
新的国君继位时一般需要重新使用新年号,但前一代皇帝逝世的那一年不可改元,在第二年的时候才可以改元。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以进行多次改元。
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数都改元两次以上,一个皇帝年号也有多个。到了明清两朝,基本上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康熙帝。
有三个例外,一是明英宗有两个年号:分别是正统和天顺,是因为他前后两次登基(南宫复辟);第二个个是清太宗皇太极,他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在沈阳继后金汗位。
次年改元天聪;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改国号大清,正式称帝,所以改元崇德;第三个同治皇帝,刚开始的时候使用祺祥为年号,仅仅使用了半个月,慈禧、慈安两太后联合恭亲王发动了辛酉政变,改年号为同治,取“两宫同治”之意。
皇帝启用的年号有多有少,有的皇帝在位期间不“改元”,即只用一个年号,如明清两朝。明太祖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只用了一个年号“洪武”,当皇帝时间最长的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炫在位六十一年,也只用了一个年号“康熙”。因为只用一个年号,后人便以年号代称皇帝,如洪武皇帝即明太祖,康熙皇帝即清圣祖,崇祯皇帝即明思宗朱由检,光绪皇帝即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等。
历史上大多数皇帝采用过二个或更多的年号。或企求气象鼎新时,或出现天灾人祸时,甚至偶有身体不适时,就改换年号。唐高宗改元最多,在位三十四年用了十四个年号。女皇武则天创造了另一个第一,从称帝到逊位的十五个年头里,用过十三个年号,其中的三年均采用了二个年号。晋惠帝在位期间,有一年曾四次改元,是又一个最高纪录。
年号字数有多少
极大多数的年号选用二个字,少数有三个字的,如梁武帝的“大中通”、“大中同”。还有四个字的,如北魏太武帝的“太平真君”,武则天的“天册万岁”、“万岁通天”,宋太宗的“太平兴国”,宋真宗的“大中祥符”等。字数最多的年号多至六个,有西夏惠宗的“天赐礼盛国庆”。
因为年号选用的都是吉祥字词,汉字虽多,然吉祥字词有限,故而上乘的往往被重复使用,且是多次,如“建平”多至八次,“天佑”、“太平”十次,“天成”十一次。
从明朝开始,皇帝的年号就基本固定在一个皇帝一个年号的模式上。当然,以前也有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的先例,比如贞观,或是那种登基时间很短的,来不及换年号的。 以前皇帝换年号的主要原因,使想换个年号改变一下“背运”。比如说,唐高宗李治,晚年多病,武则天为了能治好病,就更改了一次年号。 总之,皇帝改年号就是一个祈愿。希望去一个好名字来得到一个好运气。
还有一种就是皇帝的喜好,可能是皇帝不喜欢某个数字,每当年号快轮到这个数字时就换个年号。也可能是皇帝认为某年出现了什么祥瑞,就换年号表示吉祥。不过朝代越往后,皇帝该年号的频率就越小,以至有些皇帝一生只有一个年号,比如清朝所有的皇帝都只有一个年号
是为了来纪念或者来祈福,唐代的高宗皇帝就是如此。
那是他心思不定,没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