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正是因为一次次改良水稻,从而提升了水稻的产量,提升了水稻的适应性。不管是海水稻,还是沙漠稻,都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能有一点提升是一点。是好事,是绝对的好事。要知道,水稻的适应性提升了,就能在更多原本无法种植的地方种植,水稻的产量提升了,就能在原本需要很多土地的前提下用很少的土地产出更多稻米。海水稻的意义在于适应盐碱地,沙漠稻的意义在于水肥土壤不行的地方也能种植。这难道不是巨大的好事么?我觉得以前有个焦裕禄,就是为了治理兰考的盐碱而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要知道我国人口那么多,稻米依然是主食,很多杂食也是靠稻米小麦在支撑。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无论是任何创新都值得肯定和发扬,尤其袁隆平团队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成绩更是令人感到欣喜,更是对创新精神的完美诠释。袁隆平及其团队,敢闯敢拼,不断地通过自身的努力,敢于突破技术难题,实现水稻的推广种植和丰收。尤其是这次在迪拜沙漠水稻实验的成功,更是创新精神的重要体现。在生命的荒漠中,本就是荒无人烟,降雨量极少,种植需水量极大地农作物——水稻,本身就是一种对自己的突破,和对技术的创新。而正是这种创新精神,解决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饥饿问题。
看到袁隆平沙漠水稻种植成功的消息,想到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上,有人还在诚诚恳恳安安静静脚踏实地做着造福大众的事情,我非常感动。尤其是袁老已经88岁,仍然奋斗在科研前线,真是要谢谢袁老和他的团队,让老百姓能吃饱饭,功德无量!真想向天再借五百年,让袁隆平老师能继续造福人类!
意义非凡,海水稻可以在盐碱地种植,甚至可以用海水直接浇灌。受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影响,世界上很多地区尽管沿海,却是荒漠(因为缺少降水),比如中东地区,非洲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西部等。很多地方有大片的土地和较好的光热条件,就是缺水。如果可以直接用海水种植,很多这样的荒地就能充分利用起来,生产更多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节约更多的耕地。袁老真是当代神农,功德无量。
很多人说袁院士的沙漠水稻没多大用,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所有的科研都是从一个个小的目标开始,不断的累计,任何一个小项目的完成都会推动科研发展。最后向所有农业一线科研人员致敬,作为一个农学本科生已经在慢慢体会到农业发展的不易,我也会尽自己努力,为国家做贡献,我们这一代大部分的人不愁吃不愁穿,没有物质的担忧,不应该只考虑以后能拿多少工资,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社会影响,做一个能给社会带来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