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人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人期
太丘长陈寔和朋友约好一同外出,约定中午出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陈寔不管他,自己走了,走了以后,那位朋友才到。当时陈寔儿子元方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来客问元方:“令尊在家吗?”元方回答说:“家父等了您很久,见您不来,已经走了。”那位朋友便生起气来,说道:“真不是人呀!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扔下别人不管,自己走了!”元方说:“您是跟家父约定中午走的。到了中午还不来,这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人家的父亲,这是不讲礼貌。”那位朋友听了很惭愧,就下车来招呼他。元方掉头回家去,再也不回看一眼。
《两小儿辩日 》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译:孔子往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孔子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寒冷,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说的对谁说的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智慧)很多呢?”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智①子疑邻
宋②有富人,天雨(第四声)墙坏③。其子曰:“不筑④,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第三声)亦云⑤。暮⑥而果⑦大亡⑧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第三声)。
雨:下雨 暮:晚上 亡:失去 云:说
而:表修饰,限定后面动作的时间 动+而+动
其:代词.
宋:宋国
坏:毁坏
智:以...为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父:
fǔ:老头 (甫:对男子美称)
fù:父亲或和父亲同辈的人
[编辑本段]译文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它,一定有盗贼进来偷东西。”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却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
[编辑本段]主旨
它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说不定害了自己。 从邻居家的老人这方面,告诉我们给别人提意见,要尽量用能让别人欣然接受的方式。 同样的事但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却不同对待,这是不正确的。做人做事要公平,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