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辽阳市经济在困难中艰难前行,工业经济增长压力较大,投资面临困境。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二季度以来,全市经济呈现工业生产逐步回暖,投资情况有所好转,消费、物价保持基本稳定,经济总体由冷趋暖,增长实现低谷攀升的发展态势。
一、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在工业经济增长压力巨大,服务业各行业未有明显突破的情况下,全市经济在冶金和农产品加工业增长不断攀升、矿产建材业形势好转的带动下,增长实现低谷攀升。全市GDP完成528.9亿元,增长5.6%,比一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11位,比一季度前移3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亿元,增长4.6%,比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1.7个百分点,列全省第8位;第二产业349.1亿元,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3.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6.1个百分点,列全省第12位,其中工业332.42亿元,增长5.4%,比一季度加快3.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6.1个百分点,列全省第12位;第三产业165.5亿元,增长6.0%,比一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9个百分点,列全省第9位。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67.1%和31.2%,分别拉动GDP增长0.1个、3.8个和1.7个百分点。
(一)生产形势有所好转
1.农业生产平稳发展
今年上半年同常年比气侯变化剧烈,5月前近65%的农田耕层出现轻到重度干旱,给玉米等旱田作物播种带来了不利影响,影响了春播进度;5月水稻育苗和移裁基本顺利;6月部分地区出现轻到中度干旱,影响部分地块玉米及蔬菜生长;6月下半月旱情解除,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上半年前期设施农业稳定发展,大棚等设施面积增加,大棚蔬菜、水果等收成良好;目前经济作物种植和生产及渔业生产保持稳定发产态势;但是由于牛、生猪存栏、出栏下降,生猪价格虽曾上升,但又出现反复,导致牛和生猪生产负增长态势仍未扭转,畜牧业仍然低位徘徊。上半年全市农业总体上延续平稳发展态势,农业总产值完成28.2亿元,增长6.2%,其中农业产值完成13.0亿元,增长7.5%;林业产值0.3亿元,增长7.6%;牧业产值12.6亿元,增长4.1%;渔业产值1.8亿元,增长9.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7亿元,增长14.3%。蔬菜播种面积1.2万公顷,比去年同期增长3.9%;产量19.9万吨,下降28.6%。食用菌产量1.2万吨,增长3.2%。瓜果播种面积0.1公顷,增长13.1%;产量1.7万吨,增长39.7%。肉类总产量5.5万吨,其中猪肉产量3.7万吨,牛肉产量0.5万吨,禽肉产量1.8万吨。禽蛋产量3.1万吨;牛奶产量0.5万吨。生猪存栏41.6万头,下降12.8%;牛存栏3.8万头,下降31.7%;羊存栏11.2万只,增长4.8%;家禽存栏929万只,下降22.0%。
2.工业生产稳步回升
全市工业经济在2月份达到低点后,3月份以来,呈现谷底攀升、逐月好转态势。虽然化工等部分行业受到市场和政策等因素叠加影响生产下滑,以辽化为化表的大中型企业生产形势总体萎缩态势未见扭转,但是以忠旺集团为代表的冶金及金属加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处于良性上升轨道。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3.7亿元,增长5.4%,增速分别比1-2月、1-3月、1-4月、1-5月提高11.5个、4.9个、1.6个和0.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9个百分点。主要特点:一是重点行业拉动作用明显。5个重点产业中4个产业实现正增长,冶金及金属加工业拉动作用显著。冶金及金属加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9.7亿元,增长23.8%,对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02.9%,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速提高5.6个百分点;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值21.8亿元,增长48.8%,对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0.5%,拉动增加值增速提高3.3个百分点;矿产建材业增加值73.0亿元,增长4.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0.9亿元,增长9.5%。化工化纤及塑料业增加值53.8亿元,下降18.3%,下拉增加值增速5.6个百分点。二是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全市10种代表产品产量7升3降。其中,铁矿石原矿、服装、天然毛皮服装、钢材、铝材、水泥、化学纤维分别增长11.2%、18.6%、97.0%、27.3%、21.6%、1.4%和42.0%。原油加工量、柴油和塑料制品分别同比下降19.9%、18.0%和20.4%。三是产销衔接情况不断好转。累计产销率97.6%,分别比1-3月、1-4月、1-5月提高0.4个、0.2个、和0.5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实现18.7亿元,增长27.9%,其中两大家主要出口企业忠旺集团、宁峰木业有限公司增势良好,带动作用显著。
3.服务业增长趋缓
上半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没有明显亮点,剥离生产性服务业进展不快,服务业投资项目没有新的大项目投产形成新增长点。受政策环境、工业生产增速不高等关联性因素连锁影响,原来增长较快的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出现了新变化,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批发业和餐饮业增速放缓,房地产业负增长,政府支出缩减导致公共管理业增长缓慢。上半年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0%,比一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从限额以上统计数据看,服务业也是微增长或回落:1-5月,全市257家重点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仅增长0.1%,比一季度低1.8个百分点;1-6月,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零售额比一季度回落5.8个百分点。公路运输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增长9.0%和8.9%,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17.0和4.5个百分点;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增长4.4%和4.8%,增速比去年回升。邮政业务总量和电信业务总量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9.0个和16.2个百分点。
(二)需求形势有喜有忧
1.消费市场稳定增长
上半年,传统商业受到了中央政策对公务集团消费和现代网络商业的双重冲击的影响,但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带来的消费市场仍然广阔,加上辽阳市特色市场消费潜力较大,中小型大众餐饮消费活跃;节日效应、婚庆效应不断释放,全市消费品市场总体仍较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81.3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幅虽比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主要特点:一是限上市场贡献减弱,限下单位表现活跃。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2.4亿元,占零售总额的比重28.9%,拉动零售总额增长4.2个百分点;限额以下消费市场零售额达128.9亿元,增长11.0%,占比呈提升趋势,拉动零售总额增长7.9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消费市场增长的主力军。二是消费热点转换,升级步伐总体放缓。受政府一般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即将启动等因素及消费升级加速等因素的影响,汽车销售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市30户限上汽车销售法人企业零售额增长26.5%,大大高于限上平均水平。此外,粮油、肉禽、蔬菜等食品类、饮料类增长增长超过20%,服装类超过15%;化妆品、建筑及装潢材料、通讯器材、家俱等前阶段消费热点变冷,消费下降。这些情况表明目前多数百姓消费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消费升级步伐总体放缓。
2.固定资产投资降中趋稳
今年前5个月,投资增速一路下滑,增速1-2月增长17.5%,1-3月增长17.2%,1-4月下降7.6%,1-5月下降22.0%。全市了加快项目入库等工作,6月当月新增项目个数、新增项目计划投资额都有较大增加。新项目入库后,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比前5个月比有所好转。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6.5亿元,下降7.4%,比1-5月提高14.6个百分点,但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5个百分点,列全省第14位。建设项目和房地产投资全线下降,其中,建设项目投资281.0亿元,下降5.7%,房地产开投资55.5亿元,下降15.1%。从产业看,一产投资保持增长,二、三产业投资下降。第一产业预计完成投资9.1亿元,增长35.1%;第二产业投资193.9亿元,下降8.5%,其中工业投资188.2亿元,下降9.8%;第三产业投资133.5亿元,下降7.6%。从新增项目看情况看,上半年新增项目个数175项,计划总投资743.9亿元。
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5.5亿元,同比下降15.1%,其中住宅投资下降21.6%。房屋新开工面积238.8万平方米,增长3.3%,其中住宅增长13.5%。商品房销售额48.4亿元,下降12.3%。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1.1万平方米,下降32.7%。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32.8万平方米,下降4.1%。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71.7亿元,下降4.8%。
3.对内对外开放数据有喜有忧
上半年,在忠旺集团增资项目的带动下,全市实际利用外资5.7亿美元,增长57.6%,列全省第1位。在对日韩和欧盟出口快速增长带动下,全市出口总额完成4.3亿美元,增长7.4%,列全省第9位。引进省域外资金完成149.3亿元,增长16.9%。
(三)运行质量总体欠佳
1.企业效益情况不佳。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3.5亿元,同比增长1.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在全省14个市中排名末位。从重点行业来看,冶金及金属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2.4亿元,增速最高,增长19.5%,高于全市18.1个百分点;化工化纤及塑料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1.3亿元,增速最低,同比下降21.4%,比上年同期水平下降5.8个百分点,低于全市22.8个百分点。扣除辽化因素主营业务收入完成673.5亿元,增长11.4%。规上工业实现利润26.4亿元,比同期减少1.3亿元,下降4.8%。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3.2%,比同期下降0.21个百分点,比全省低0.98个点。扣除辽化后规模企业利润总额实现49.3亿元,同比增加4.5亿元。
2.财政收入负增长。今年前5个月全市财政收入基本稳定,1-2月、1-3月、1-4月和1-5月增速分别为10.8%、10.4%、9.4%和11.2%,到1-6月出现负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2.2亿元,同比下降9.5%,比一季度下降19.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5.5个百分点,列全省未位。各项税收完成43.6亿元,下降7.9%,列全省末位;其中增值税5.4亿元,增长4.8%,全省第12;营业税8.1亿元,下降7.2%,全省第9。财政收入中非税税收入完成18.6亿元,下降12.9%。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69.8亿元,增长6.2%,比一季度提高4.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
3.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49元,增长9.2%,列全省第14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83元,增长12.1%,列全省第11位。
(四)结构调整稳中有进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3%,比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0.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上半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05,比上年同期缩小0.05。县域经济发展加速。县域GDP增长7.8%,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2个百分点。
(五)经济环境整体向好
全市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稳中有升,金融支撑力度加大,但用电量情况尚不稳定。
从消费环境看,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扬。上半年上涨2.0%,交通、文化娱乐、居住类为物价小幅上扬的主要因素。
从生产环境看,出厂价格逐步回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5.8%,虽仍下降,但回暖态势比较明显,从15个工业部门看,除化工工业外,其它部门出厂环比价格均为上升或持平,其中5个部门环比上升。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1%。出厂和购进价格差距逐步缩小,成为促进企业经营形势向好的有利因素。
从金融支撑看,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03.9亿元,比年初增加32.8亿元,比上月增加23.2亿元。
从工业用电量看,全市工业用电量57.2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下降0.38%,为连续数月小幅攀升后首次微降。其中采矿业下降2.70%,制造业增长1.8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8.68%,从主要耗电行业看,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分别下降4.96%、19.8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8.71%、6.11%和26.4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看,当前全市经济形势整体好转,但经济运行的压力仍未彻底消除,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工业生产经营情况不容乐观,投资萎缩比较明显、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和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等等。
1.畜牧业复苏缓慢。种植业方面,气候依然存在不确定因素,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生长还存在灾情隐患。畜牧业方面,牧养殖情况形势依然堪忧,生猪市场供需不平衡、生猪价格低迷状态持续,配套设备门槛高、投资较大,养猪户的积极性不高,主要种类养殖仍处亏损状态,多数养殖户观望态度浓厚,严重制约畜牧业生产复苏进程,畜牧业增长低谷徘徊局面难以打破。
2.工业生产经营情况不容乐观。一是需求不足。市场总体低迷,企业开工不足比较普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负增长状况一直没有扭转,部分产品购销价格倒挂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压力,钢铁等行业的下游产业需求下降,行业销售不畅,订单严重不足。二季度景气调查显示,需求低于正常水平、生产能力利用率低于正常水平占一定比例,产品需求少、订单不足的问题比较普遍;二是亏损面提高。亏损企业131户,同比增加28户,亏损面21.3%,亏损面同比增加4.6个百分点。铁矿采选业、钢材、水泥等行业产成品价格振荡下降,企业利润空间大幅收窄,部分企业出现生产下降和亏损局面。三是企业资金不足情况比较普遍,企业招工难问题比较突出。
3.投资萎缩,后劲不足。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新项目落地难、入库难,项目储备不足,投资剩余量少。部分新项目难落实,处于搁浅状态,部分县区等县区项目储备近于枯竭。房地产消费热度聚减,投资活跃度下降。房屋消费和投资出现持币观望现象。1-6月,商品房销售额完成下降12.3%,比1-5月下降14.6个百分点。投资、施工面积、待开发土地面积和本年土地购置面积分别比去年下降15.1%、6.2%、76.3%和32.7%。房地产弱势,不但直接对服务业增长造成直接冲击,也会对全市水泥、钢材、选矿业及装饰行业销售、建筑业等行业造成连锁负面影响。
4.消费面临增长放缓压力。一方面受经济形势影响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能力提高有限;另一方面,受到宏观政策环境不利政务性、集团消费以及电商等新市场经营模式造成消费流出等因素的影响和冲击,部分消费场所增长压力大,甚至负增长。表现在一是大型超市等传统零售业和高档洗浴、会馆等消费场所销售下降;二是特色服务业区消费增长放缓,弓长岭温泉旅游休闲度假集聚区、佟二堡皮装裘皮商贸流通集聚区限上单位销售额(营业额)、零售额二季度以来增长逐月放缓。
三、几点建议
总体看,上半年在外需不振、产能过剩和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大,宏观经济呈现增长放缓,省、市经济也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进入4月份以来,为了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实行“微刺激”,并提高“微刺激”频率,加大“微刺激”力度。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和效应显现,外部环境也得到了改善,近期全国经济出现了好转迹象,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等经济先行指标,均显示经济活动在扩张、经济景气度在上升,但从全国物价指数看,除食品外的价格仍仅增长0.8%,为通缩状态,显示生产的需求环境仍不能过分乐观。从辽阳情况看,投资萎缩、消费增长弱动力及流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减弱;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水平很低,显示产品需求不旺;工业用电量绕零波动,显示工业生产不足情况总体仍然比较严重。总体来说,全市经济下半年仍需在困难中前进。
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出现的问题,为全面完成全年各项任务,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快投资项目服务和推进工作。保证现有项目,特别是重特大项目、年度内可能建成达产项目,以及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大项目迅速推进,保证投资全年目标顺利实现,也为全市经济顺利回升提供有力保证。二是制定更加具体的扶助企业行动计划。进一步深入了解企业需求,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用工困难、资困难及成本增加等经营困难。三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助力企业迅速成长。四是着力在引导和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和结构调整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五是加强对民生领域的关注和倾斜,保证中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形成经济和民生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