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营养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健康与素质以及社会发展,因此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一些极其贫穷的
地区仍然存在着由于食物供应不足而导致的以蛋白质一能量不足为特征的营养不良疾病;而在大多数基本解决了温饱的地区,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不足则
成为主要的营养问题。微量营养素是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代谢的必需营养物质,其摄入不足会直接导致严重的疾病,甚至造成死亡。由于通常人们很难发现微量营养
素摄入是否充足,因此国际上把微量营养素缺乏称为“隐性饥饿”。隐性饥饿导致的健康和经济损失是惊人的,目前全球普遍存在的维生素A缺乏、碘缺乏以及铁缺
乏和贫血导致发展中国家每年损失3%-5%的GDP,并成为提高人口健康素质的主要障碍。我国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表明,由于实施食盐加
碘,我国居民碘缺乏和地方性甲状腺肿得到了基本控制;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钙和锌等微量营养素的平均摄人量分别占中国营养学会制订
的推荐摄人量或适宜摄入量的85.4%、78.9%、88.7%、21.3%、41.0%和76.7%,全人群平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达到20.1%,显现
我国还存在着比较普遍的微量营养素缺乏。
采用什么方式可以最有效且可持续地控制微量营养素缺乏是一个国际社会长期探索的问题。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显示,食物
强化(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将维生素和矿物质加入食品)是一种解决广泛性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最经济、有效和可持续的方法;因为食物强化具有成本低廉、工
艺简单、不需要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能覆盖广大人群等优点。
就全球范围来看,从1900年瑞典开展碘盐商业性强化至今已有109年的历史。美国于1943年制订了首个面粉强化
的强制性标准,使得食物强化成为政府进行营养干预的主要策略和方法。目前全球已有近百个国家开展了广泛性食物强化。我国继1993年开展强化碘盐后,卫生
部近年来又分别组织进行了铁强化酱油、营养强化面粉以及婴幼儿营养辅助食品等食物强化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在干预地区取得显著的营养干预效果,同时也对我国
未来的食物强化政策、标准和推动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此外,维生素A强化食用油、强化大米技术等项目也在进行中。显示出食物强化正在为我国控制微量营养素
缺乏和改善人民微量营养素营养状况,产生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也是改善国民营养的一项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