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基础四川话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拥有多种含义。1、由于成都及重庆两大城市在四川地区的地位和对外的重要影响,四川话通常指西南官话成渝片,即成渝话,成都话和重庆话是其代表。2、也可指四川方言,即流行于四川及重庆境内的方言的总称。四川话的特点:作为官话的一个分支,西南官话的内部一致性是很高的。作为西南官话的一部分,四川话内部的一致性也是很大的。同普通话相比较,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也都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怀。尽管如此,作为地方方言,尤其是鉴于明末清初四川人口来源的复杂,至今仍有三十多个客方言岛、四十多个湘方言岛的情况下,四川话内部,四川话与普通话,都表现出相当的差异性。语音方面,以成都话为例,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①声母无卷舌音zh、ch、sh、r不卷舌;增加了舌面鼻浊音n、舌根鼻浊音;鼻音n和边音l是一个鼻化的边音,听起来像二者的自由变读。②韵母中无后鼻音韵母eng、ing、ueng,无单音韵母e、-i,无合口呼韵母uo,增加了齐齿呼复韵母iai、合呼复韵母ue、撮口呼复韵母ǖo。③声调调值无高升调。就四川话内部来看,语音方面也表现出一些差异性。单就声调来看,就近三分之一的县市有独立的入声声调,有20个县市古入声不归阳平而归阴平或去声。但是,这些地方(西昌、冕宁除外)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调值与成渝片这四个声调的调值相类,分别为高平调、中低降调、高降调、低升调或低降升调。至于细微差别,各地颇有不少,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多说了。构词法方面,跟普通话对比,构词法上显著的不同是名词和动词的重叠式,即,名词能够重叠,动词一般不能重叠。1、名词的重叠。四川话的单音节名词和名词性语素大都能重叠,且多数重叠式第二字儿化(川东比川西多)。重叠式表示小称。非重叠式有单字单用、加"子"尾、加"儿"尾或儿化等几种方式。具体的词各地不尽相同。例如:草-草草 虫-虫虫儿 壶-壶壶儿洞-洞洞儿 人-人人儿 嘴-嘴嘴儿某些动词性语素和形容词性语素也能重叠,重叠后构成名词。例如:沉沉(沉淀物) 抽抽儿(抽屉)皱皱(皱纹) 方方儿(方形木块)2、普通话有动词重叠式,重叠式的动词大都有尝试的含义。四川话动词一般不重叠,动词加“一下”或“哈儿”表示尝试或短暂动作。例如:看一下 看下儿 看一哈哈儿听一下 听下儿 听一哈哈儿一些地区动词有“A-A”的格式,作谓语、状语或补语。例如:他飞一飞的跑。肚子痛得绞一绞的。3、值得注意的是,四川话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相当丰富。虽然普通话也具有相同的构词方式,但四川话这类词远比普通话多,而且表意丰富,感情色彩浓烈,使用频率高。这从川剧、方言作品和地方报刊上都可明显感觉到。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语缀构成这种生动形式,表达不同的状态或感情色彩。例如,“火巴”(软)前面加“溜”、“稀溜”、“捞”、“捞捞”,后面加“溜溜”、“捞捞”、“稀稀”等都表示很软,但程度却有细微的差别。这里A+bb的格式尤其值得注意(A表示中心意思,一般能独立成词,bb是叠音后缀,表示某种状态或感情色彩):①A多为形容词性语素,但也可以是动词性语素或名词性语素,组成的Abb格式都是形容词。例如:红扯扯 黑黢黢 臭烘烘 慢梭梭;翻叉叉 吊甩甩 闪悠悠 垮筛筛;风浩浩 心欠欠 猴抓抓 嘴刮刮。②相当一部分Abb式形容词可变换为AbAb格式,语意较Abb式略轻。例如:活甩甩/活甩活甩 扯稀稀/扯稀扯稀蔫梭梭/蔫梭蔫梭 慢吞吞/慢吞慢吞③大部分Abb式是由A+bb构成,但有些可以认为是Ab重叠b而构成的,它同时存在Ab的重叠式Aabb。例如:光生/光生生/光光生生伸展/伸展展/伸伸展展死板/死板板/死死板板。还有些Abb式没有与之相应的Aabb式。例如:密匝匝/密密匝匝 昏沉沉/昏昏沉沉。④语素A的词汇意义很清楚,语素bb的词汇意义有些是清楚的,如“展展”、“甩甩”;有些则要同A组合之后才显示出来,如“生生”、“筛筛”。什么bb与什么A组合是约定俗成的。句法方面,四川话在句法上与普通话对比,显著的不同是在补语的构成上。1、能直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作程度补语(后带“了”)的词相当丰富,且富于表现力。例如:很:累很了/胖很了/看书看很了。惨:喜欢惨了/安逸惨了/热惨了/方惨了/好惨了/坏惨了。完:对完了/好完了/体面完了/精灵完了。2、动词后用“倒”、“起”、“倒起”作补语,相当于普通话的助词“着”或用“到”、“了”、“起来”等作补语。例如:看倒看倒就睡着了。(着)到处都买得倒这起布。(到)管不倒那么多。(了)坐起说不如站起干。(着)赶紧睡倒!(下)把裤脚挽起。(起来)你坐倒起说嘛。(下)你等倒起,我一哈儿就来。(着)3、某些动词后加"得"表示可以、可能、应该做某事,普通话往往用“能”(可以、应该+动词表示。例如:这起菌子吃得。(可以)这个小娃儿刚满一岁,就走得了。(能)十二点了,睡得了。(应该)四川话与普通话对比,在句法方面,另一个显著的不同是语气词。例如:得嘛 用在陈述句末,表示客观情况如此,有强调的意味。例如:我们是一家人得嘛。他走了得嘛。哆 用在祈使句末或某些陈述句末,表祈使语气或委婉语气。例如:让我再看一眼哆。哈 用在陈述句末,有强调和提醒对方的意味。又用在祈使句末,有较强的请求意味。例如:这是你自己的说的哈。这是你说的,我没得这个意思哈。莫搞忘了哈。做完了再走哈。嘛 有多种用法。用在陈述句末,表示事情显而易见或本应如此。用在祈使句末,加强祈请语气。用在特指疑问句句末,表示询问。例如:这种破烂大家都不要嘛。这衣裳早就该洗了嘛。快点吃嘛!莫哭了嘛!你要好多钱嘛?嗦 用在非问句或反问句末,表示询问或增强质问、不满的语气。例如:这是给我的嗦?我说你几句你就烦了嗦?你是死人嗦?哟 用在疑问句或感叹句末,表示责问或不满等。例如:你在搞些啥子哟?他把我整得好恼火哟!在 用在陈述句末,常与"倒、起、倒起"等连用,表示动作的进行或持续,有补足语气的作用。例如:饭煮起在/煮起饭在。位子他坐倒在。那屋子还空倒起在。综上所述,四川话和普通话虽同属官话,但作为地方方言,仍有不少自己的特点。上面仅是撮其大要,至于更细微的差异,则主要体现在词汇中。
麻烦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