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想写一篇论文:题为论农民工子女在异地上学;请问这个题目是以论科学发展观好?,还是以论和谐社会好

2024-12-19 09:57:2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我觉得论农民工子女在异地上学主要是以论和谐社会为中心的,提倡以人为本。
附上一篇资料参考

让异地农民工子女融入和谐的校园

汕头市龙湖区鸥上小学 陈奕清

汕头市东郊城乡结合部的公办小学近年来的本地生源逐年减少,幸有异地农民工子女陆续进校就读。作为校方,及时抓住这一契机,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所有的积极因素,最大力度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善待异地借读学生,关爱异地借读学生,既补救了不足的生源,又解决了异地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从而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

一、汕头市东郊城乡结合部公办小学近年的生源状况

在汕头市龙湖区泰山路两侧及下蓬片区的城乡结合部的社区、村居,这一带约有公办小学十余所。上世纪九十年代,蒙特区政策的惠荫及社区居民建校的热忱,这些学校大多数是易地重建,个别是新扩建,绝大多数教室富余,场室充盈。1995--1996年,这些学校实施“普九”验收,作为汕头经济特区发祥地的龙湖区高度重视,为这些学校配置了充足的教学仪器、体育仪器、图书及其它配套设备设施;近几年区教育局又为各校配置了各种多媒体互动平台、电脑室、语音室等现代化设备,可谓资源富足。但至近年尤其是2007年秋季开学前夕,这些学校就凸现本地学生逐年锐减。根源在于,近年这一带村居的计划生育大显成效,现时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学生不仅其父母生孩子须计划生育,而且其父母的父母当年生育小孩时也已实行计生政策了,即所谓‘‘两代计生”。因而近些年这些村居的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一般地说,这些公办小学2007年秋季在校本地生数约为2000年秋季在校本地生的七成。所以这些公办小学面临着生源渐减的威胁。因学生数的减少会导致教育资源及场室空间的严重浪费,且学校经费也会减少,这两点成为近年这些学校校长的心病。

所幸的是,进入新世纪之后,外省市农民工迁至汕头市务工者日渐增多,尤其是泰山路两侧、下蓬片区的村居,异地农民工到市内、郊区作生意、运输工作、环卫工作、废旧回收工作、种植蔬菜而在这一带居住,人数颇多,他们绝大多数携带子女前来,其中适龄的学童就选择靠近居住点的学校就读,在不同程度补救了这一带公办小学的生源。这十余所 公办小学,至2007年秋季本地生与异地生的比例:有的约为4:1,有的约为3:1,有的约为2:1,个别竟达到1:1!异地农民工子女进入这些公办小学就读,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一方面是省政府建设大粤东的战略和汕头市市政建设的政策所影响,而另一方面离不开近几年来这些学校在关爱异地农民工子女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广大教师热心培育异地农民工子女的人文关怀。

二、对异地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和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

根据几年来的经验,对外地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1、存在家庭教育认识上的“误区”。一是部分经济条件宽裕的家长因为常年无暇照顾子女,出于补偿心理,在孩子用钱方面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久而,孩子就养成了追求生活享受、学习怕吃苦、不思进取、自由散漫的习惯。二是个别由于隔代抚养,长辈管教不严,一味迁就,使孩子娇气、骄气都十分严重。三是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校,父母出钱学校管,自己不用操心”。这种想法与认识的偏颇,增加了对异地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难度。

2、存在周围环境的“险区”。当前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个别不法分子瞄准了外地学生,对他们进行敲诈勒索。个别来自偏僻山区的儿童则不懂交通法规,上学骑车及路过铁路也有险情。

3、存在学校教育的“困区”。一到双休日或假日,这些外地学生就脱离了教师的视野,让教师感到鞭长莫及。而且部分外地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和逆反意识都很强烈,加上父母不在身边,学校教师不敢严格管理。虽然有的学校指定专门的教师管理外地学生,但是随着外地学生的队伍日益庞大,本来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师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努力提升异地农民工子女的学业素质

我校就是上述这十余所公办小学的其中一所.兹以我校为例,谈谈近年来针对外地农民工子女的实际情况,努力提升他们的学业素质方面的若干做法。

1、 构建教育管理体系,加大对异地农民工子女的管理力度

异地农民工子女在我校就读分布在所有的班级,给学校的常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从2005年秋季以来,由校长室和教导处组成了异地农民工子女管理小组,为他们的入学、注册、教育、护导与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学校要求各班主任把外地农民工子女的管理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考核内容。其中重点要求各班做到四保证:一是保证本地生不欺负外地生;二是保证异地农民工子女不辍学;三是保证他们在学习上不滑坡;四是保证他们在校没有严重违纪现象。另外,农民工子女回乡就读,要求其家长将孩子回原籍就读学校的回复送至我校。通过努力,学校形成了教育和管理的体系,确保了农民工子女的良好学习条件。

2、 强化“电访”制,使异地农民工及其子女感受亲情

我校全体教师于教师会或其它形式的会议,常将外地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作为话题,因而形成共识:我们潮汕人的先民也来自于古中原地带,而异地农民工纯属中华民族,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故此我们务必把这些孩子当本地学生看待。所不同的是,异地农民工的子女由于父母忙于生计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而对他们的教育必须加大力度,多花心血,多加关爱。有一些甚至行为习惯甚劣,有的则学习成绩极差,应尽可能的利用学校的关爱去弥补家庭关爱的缺憾和缺失。而对其家庭的联系,电话访问就极其必要了。学校要求各班班主任将每一学生的家庭电话抄录成电话联系表。但是,少数农民工因贫穷买不起手机或电话,学校则要求班主任“强制”这些家长将其邻居或朋友的电话号码提供给班主任。这做法虽有些生硬,但却务必要做,因为我们深感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对孩子是何等的重要。我们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学生的家庭直接或间接得到教师的电访。这样,老师们通过经常的电访,向家长告明孩子的学习情况、行为习惯,商讨如何对孩子的教育,有一些家庭比较特殊、或者学生个人情况特殊的,则校长室也留其电话号码,必要的话电请家长到校长室面谈。通过联系与沟通,使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更为密切,农民工子女迟到逐步减少,违规违纪的现象逐步消除,个别有不良行为习惯也迅速改变,步入和谐健康之路。这几年来,我们最感欣慰的是,没有一个外地家长向校长、教师诉说子女在校被本地生欺负之事,由此,学校深受外地家长的信任,外地生源不断涌入学校。

3、 开展“三帮”活动,让农民工子女心中升起希望之星

为了让异地农民工子女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我们开展了“三帮”活动。“三帮”就是帮贫、帮教、帮学.个别农民工家庭很贫困,学校根据一定的原则给予减免适当的杂费,作为家长,深为感激,更积极地鞭策孩子读好书。有些农民工来自四川、安徽等省份的偏僻山区,其子女在原籍学校没读过英语而到我校就读四、五年级,学习英语极为困难,学校就腾出个别小办公室,专门提供放学后让教师作小组式的辅导。有些农民工打工方式漂移不定,其子女也跟着东迁西移,就读学校经常变动,父母为生计劳碌,无暇管教孩子,导致孩子学科成绩低下,学校就要求科任教师或加强辅导,或安排本地生结对帮学。在“三帮”活动中,学校教师与学生、本地生与外地生结成了和谐的亲情关系。去年冬天,一福建籍农民工的孩子姐弟俩(分别就读三年级和四年级),因父母那晚事务忙无回家,姐弟又无钥匙开家门不能归家,而晚间潜入学校(他们以为学校才是最好的归所)。幸亏值夜的岩老师于23点到校值夜发现,然后岩老师偕门房伯连夜送姐弟回家。其时他们的父母及亲友已分头寻找,甚至到别的乡里找。作为父母,夜间丢失一对儿女,其内心是何等的焦急。当岩老师他们将孩子带进家门时,这对农民工夫妇感动到直流眼泪。第二天他们专门到学校致谢。

4、 落实安全教育及监管的措施

我校利用与龙湖区交警三中队挂钩的机会,邀请交警的同志到校举行交通安全法规的讲座,主要是让外地学生熟悉汕头市的交通法规。因外地农民工居住的地方靠近广梅汕铁路,我们每年还邀请铁路派出所的警长到校讲授铁路安全知识。学校周边的池塘、溪渠很多,个别外地学生比较随意玩水,校长则常常在学生会议强调这些池塘、溪渠脏污多菌,不能前至洗澡或游泳。每学期学校给家长一封信也特别强调各种安全防范要求。

5、 经常开展走访及座谈活动

为掌握外地学生在家中的情况,一方面,班主任定期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在校外的情况,有利于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每学期还召开二三次的外地学生的专题教育及管理的座谈会,与会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以了解和满足外地学生的需求及愿望,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6、 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展拓外地农民工子女活动的空间

在正常课堂的学习,我们对农民工子女与本地生一视同仁,而对参与一些内容健康的课外活动,对农民工子女则多一些优待,这是为了营造和谐的亲情氛围,让他们感受关爱的阳光和温暖。如2006年组织部分高年级学生参观体现鸥汀乡文化底蕴的密林文学研究社等地方胜迹,学校就多安排一些外地生参加。又如2007年6月组织部分少先队员参加汕头市环境保护局与龙湖区教育局举办的小学生环保培训活动,也尽量多安排外地农民工子女参与,以让他们了解城市环保的要求。2007年九月份学校组织感谢师恩的书信活动,三年级以上的所有外地学生都参与。另外,学校领导在年级会议上、教师在班会晨会上常向外地学生讲述汕头市、龙湖区、鸥汀乡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旨在让外地生“入港随俗”,因而在节假日,不少外地生和本地生经常在一起,十分亲密友爱。

这样,在学校、教师、同学们的关怀下,异地农民工子女愉悦地融入和谐的校园,成为校园中幸福成长的好孩子。应该说,与我校同类的公办小学大致也如此做法。因此,在对提倡以人为本、解决外地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让外地农民工安心工作和生活、补足学校生源、构建和谐社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等方面,龙湖区城乡结合部公办小学的教师功德无量.

回答2:

要是应景,就选和谐,大众化,好切入,素材多;科发观也可:发展,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都能切入。

要真写就跑跑腿,搞点调研,拿出点有用的东西来吧!不过费力不讨好,彼此呵呵

回答3:

为了升级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