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拉贝斯克” Arabesqe(法语)
芭蕾基本舞姿之一。舞姿为单腿半蹲或直立,另一腿往后伸直,与支撑腿成直角,双臂成与此相应、和谐一致的姿势,从而构成从指尖到足尖尽可能长的直线。它可以立脚尖做,也可以在跳中或转身中保持不变,这也是古典芭蕾中最为优美的舞姿之一。
2、“挥鞭转” fouette (法语)
指的是芭蕾女演员单足足尖立地,一条腿为轴心,另一条腿抬起,像鞭子一样在空中急速画圈挥动,并通过持续甩腿来获得旋转动力和速度,带动身体不停的转动,非常考验演员的平衡感和腿部力量。
3、“大劈叉” Grand ecart
芭蕾舞女演员的双腿向前后或者两侧呈180度大开。臀部与双腿呈直角,躯干笔直。双腿笔直,绷起脚背。(劈叉很难,但熟能生巧。首先呈跪姿。一条腿向前,膝盖弯曲。另一条腿尽力向后伸展,前提是不造成损伤。很快,你就可以劈到180度。)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芭蕾”一词本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意为“跳”或“跳舞”。芭蕾最初是欧洲的一种群众自娱或广场表演的舞蹈,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和结构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女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起舞。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芭蕾17世纪在法国宫廷形成。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确立了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和七个手位,使芭蕾有了一套完整的动作和体系。这五个基本脚位一直沿用至今。
芭蕾舞的手位:
学习手的位置之前必须学好手的形态:大拇指尖要轻轻地碰到中指的指根处,其它的手指稍弯一些挨在一起放好。这种形态只是在初学时才要求这样做。因为那时学生还不能有意识地支配,控制自己的动作,因而手指容易紧张。以后,手的形态变得比较自然,大拇指不必碰中指,而是朝向手心既可。我国至今延用的是下面介绍的七个手位:
一位手
手自然下垂,胳膊肘和手腕处稍圆一些。手臂与手成椭圆形,放在身体的前面,手的中指相对,并留有一拳的距离。
二位手
手保持椭圆型,抬到横隔膜的高度。(上半身的中部,腰以上,胸以下的位置)但在动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胳膊肘和手指这两个支撑点的稳定。
三位手
在二位的基础继续上抬,放在额头的前上方,不要过分的向后摆,三位手就象是把头放在椭圆形的框子里。
四位手
左手不动,右手切回到二位,组成四位。它已是舞姿了。
五位手
左手不动,右手保持弯度成椭圆形。从手指尖开始慢慢向旁打开。在过程中胳膊肘和手指两个支撑点要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手要放在身体的前面一点,不要过分向后打开,起到一个延续双肩线条的作用。
六位手
右手不动,左手从三位手切回到二位,组成六位,形成舞姿。
七位手
右手不动,左手打开到旁边,双手相同地放在身体的两边。
结束
双手从七位(手心朝前)划一个小半圈,手心朝下,向两边伸长后,胳膊肘先弯曲下垂,逐渐收回到一位。结束。
芭蕾舞的脚位:
芭蕾中脚的5种基本位置,是学生最早要学习的动作。不只是因为简单,而是芭蕾课堂上大部分动作都是以这5种位置之一作为开始和结束姿态。外开并非易事,但也并非可怕,它需要时间和坚持不懈的刻苦锻炼。有些人的自然开度好,以下的动作他就能很轻易地完成。有些人开度较差些,但多练习就会逐渐达到要求。
一位脚
两脚完全外开。两脚跟相接形成一横线。
二位脚
两脚根在一位基础,向旁打开一脚的距离。(根据自己脚的大小)
三位脚
一脚位于另一脚之前。前脚跟紧贴后脚心。前脚盖住后脚的一半。
四位脚
一脚从五位向前打开,两脚相距一脚的距离。前脚跟与后脚趾关节成一条线。
五位脚
两只脚紧贴在一起,一脚的后跟紧挨着另一只脚的脚尖,前脚完全遮盖住后脚。
芭蕾基训的动作
还是足尖的基训
芭蕾基训:
最最基础的
1、芭蕾手位
国内芭蕾手位基本全是七位手
2、芭蕾脚位
国内芭蕾脚位基本分为五位脚
足尖训练的话,要有足尖鞋。但是足尖基训需要有舞蹈基础,要有练习过的“脚背”,否则很难.....
如果只是练习形体的话,建议先从芭蕾的七个手位开始练习。然后练些把上动作。在土豆网搜索“北舞附中一年级基训”或“军艺一年级基训”可以找到适合你练习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