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末各皇子争皇位时为什么五、六、七、十一、十二皇子没有参与?

2024-12-16 09:06:1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康熙在位期间情况比较特殊,按道理来说皇帝立太子,应该是立年纪最大的那一位,也就是立长子这样才能够稳固政权。但康熙第一个儿子胤禔的出身不好,因此康熙皇帝就不是很喜欢他。而二儿子胤礽,刚满一周岁康熙皇帝就将其立为皇太子,也预示着胤礽未来将是清朝的储君。但无奈这个儿子不争气,为人又比较木那,在犯了几次错误之后被康熙废掉太子之位。

这时候其他的兄弟看到太子被废,也就是说大家都有机会成为太子, 因此兄弟之间开始相互算计,明争暗斗。而参与皇位争夺的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那么问题来了,康熙皇帝一共有24个儿子,为何只有9个参与皇位争夺呢?

实际上康熙皇帝一共生了35个儿子,但那个医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一点小病可能就会要了一个人的命。因此康熙的35个儿子,总共是夭折11个,所以后来列入排序就只有24个。这也让很多人误认为,康熙皇帝一共只有24个儿子。

而这24个儿子中没有参与皇位争夺的有15个,分别是皇五子:胤祺(据说此人和善,不喜欢争夺),皇六子:胤祚(只活了5岁),皇七子:胤祐(据说他是瘸子),皇十一子:胤禌(12岁时就没了),皇十二子:胤祹(母亲出生低下),皇十五子:胤禑(没直接参与,但内心偏向十四爷),十六皇子胤禄(此人喜欢吟诗作乐从不问朝政),皇十七子:胤礼(不喜欢争斗),皇十八子:胤祄(8岁就没了),皇十九子:胤禝(两岁就没了)。

剩下的二十阿哥胤祎,二十一阿哥胤禧,二十二阿哥胤祜,二十三阿哥胤祁,二十四阿哥胤秘,九子夺嫡时期他们都还很小。连皇位是什么可能都不知道,就更别提去跟哥哥们争抢了。以上就是康熙的其他儿子,为什么没有参与九子夺嫡的原因。

回答2:

没有参与的不是不想参与,康熙的皇子不挣皇位的分为几种。
第一种:命短死掉了人都不在了。
第二种:本身就没有地位,出身不好。
第三种:没有权利在身,身边无法行程势力集团。
具体的有兴趣可以详细查看清史,像《清实录》、《清史稿》、《东华录》、《上谕档》。
首相就要明白为何康熙会废、复立太子。
康熙大权在握太久,太子常年无真正实权,谨小慎微,活的胆战心惊。好容易康熙在外领军大战,太子胤礽有点权利,慢慢的形成了太子自己的领导班子和势力集团。但是康熙为了大权不旁落,防止有一天落得李渊的下场。同时又宠这个儿子,不好裁撤所有太子势力集团的官吏,就想到了用其他皇子制衡胤礽,让他胤礽没法扩张势力。
可这步臭棋走的实在太臭,看似高明实则是臭到了极点。被扶持的给予了权利的几个皇子立刻就利用职权笼络了庞大的势力集团。来跟太子集团pk,互相争夺要职。(老八之所以没有得天下,和老二一样,康熙最忌讳的就是结党营私,最忌讳皇子有势力集团摆开车马拥立,这就是夺权。而老四之所以得天下,他用的是幕后操控,粘杆处养的看似市井之徒,但实则是明朝的东西厂卫,也不对,毕竟不是太监,算是明代锦衣卫一样的特勤机构,到处抓官吏的弱点。有的东西是能请罪请掉的,有的东西也是恩自上出赦免的。可只要抓到你一但被发现就必死无疑的弱点,你是不是就必须听我吩咐。当官的屁股哪个干净,而今的官场都遍地贪官,就更别说古代了。这就是粘杆处的可怕,也是锦衣卫和东西厂卫的可怕。)

回答3:

老五和老七的个性是那种不会争的类型……(这个是从雍正给他们两的立碑中体现的……)
附:
允祺(1679-1732)玄烨十三子,排序为五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从康熙帝征讨噶尔丹部,命领正黄旗大营。三十七年,封多罗贝勒。四十八年,晋封和硕亲王,赐号恒。五十一年,赐银5000两。雍正十年,五月病故,时年54岁。赐祭葬如典礼,谥温。十二年,立碑勒铭,颂扬他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
允佑(1680-1730)玄烨十五子,排序为七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从康熙帝征讨噶尔丹部,命领镶黄旗大营。康熙三十七年,封贝勒。四十八年,晋封多罗淳郡王。五十一年,赐银5000两。五十七年(1718)正蓝旗满洲都统延信西征,奉命管理正蓝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务。雍正元年,以恪尽职守、诸务必举、革...老五和老七的个性是那种不会争的类型……(这个是从雍正给他们两的立碑中体现的……)
附:
允祺(1679-1732)玄烨十三子,排序为五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从康熙帝征讨噶尔丹部,命领正黄旗大营。三十七年,封多罗贝勒。四十八年,晋封和硕亲王,赐号恒。五十一年,赐银5000两。雍正十年,五月病故,时年54岁。赐祭葬如典礼,谥温。十二年,立碑勒铭,颂扬他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
允佑(1680-1730)玄烨十五子,排序为七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从康熙帝征讨噶尔丹部,命领镶黄旗大营。康熙三十七年,封贝勒。四十八年,晋封多罗淳郡王。五十一年,赐银5000两。五十七年(1718)正蓝旗满洲都统延信西征,奉命管理正蓝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务。雍正元年,以恪尽职守、诸务必举、革除积习,晋封淳亲王。八年(1730)病故。时年51岁。谥度。诏命勒石记功,颂扬他“敬谨小心、安分守已“的秉性。
老六、老十一早殇了……
老十二好像不太得宠,后来跟雍正的关系也不是太好……

回答4:

老六和十一死得早殇,
老五允祺(1679-1732)玄烨十三子,排序为五子,与老九同母,
康熙三十五年(1696),胤祺随父征讨噶尔丹,奉命领正黄旗大营,以功于三十七年三月晋封为多罗贝勒。四十八年(1709),晋封为和硕亲王,赐号为恒亲王,赐银5000两,子弘升为世子。康熙评价此子心性甚善,为人敦厚。
胤祺没有结党,也没有争储。雍正即位后,借故削其子的封爵。
雍正十年病故,赐祭葬如典礼,谥“温”。十二年,立碑勒铭,称其“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

允佑(1680-1730)玄烨十五子,排序为七子,心性淑。以疾解旗务诏褒其“敬谨小心,安分守己”之秉性。

十二皇子,其母地位低,为苏麻拉姑所养大,无心争储。

回答5:

老五和老七的个性是那种不会争的类型……(这个是从雍正给他们两的立碑中体现的……)
附:
允祺(1679-1732)玄烨十三子,排序为五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从康熙帝征讨噶尔丹部,命领正黄旗大营。三十七年,封多罗贝勒。四十八年,晋封和硕亲王,赐号恒。五十一年,赐银5000两。雍正十年,五月病故,时年54岁。赐祭葬如典礼,谥温。十二年,立碑勒铭,颂扬他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
允佑(1680-1730)玄烨十五子,排序为七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从康熙帝征讨噶尔丹部,命领镶黄旗大营。康熙三十七年,封贝勒。四十八年,晋封多罗淳郡王。五十一年,赐银5000两。五十七年(1718)正蓝旗满洲都统延信西征,奉命管理正蓝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务。雍正元年,以恪尽职守、诸务必举、革除积习,晋封淳亲王。八年(1730)病故。时年51岁。谥度。诏命勒石记功,颂扬他“敬谨小心、安分守已“的秉性。

老六、老十一早殇了……
老十二好像不太得宠,后来跟雍正的关系也不是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