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最后一句到底算不算病句?

2024-12-23 07:57:2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孔乙己》的最后一句是:“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他大概的确已经死了。”

其实严格地来说这句话确有病句之嫌,

大概表示不确定,而的确又表示确定,前后矛盾。

但是往往文学作品着重的并不是语句的绝对严谨

更重要的则是整个语境的通顺,以及感觉。

最后这一句中的“大约”与“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中的“大约”遥相呼应,

不仅达到了上下呼应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表现出作者的一种猜测的语气。

以这种语气,完整地贯穿了全文回忆记事的感觉。

如果以现在的语法规则来评判《孔乙己》的最后一句话,确实不符合语法规范;因为“大约”表明了不确定性,后面又用“的确”予以肯定,不合乎逻辑,前后矛盾!的确是一个病句。

但回到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再结合全文语境,我们发现这个“病句”却闪现了璀璨的思想光芒,鲁迅创作《孔乙己》,饱含了“哀其不幸”的同情,“怒其不争”的愤懑;以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凶残的吃人本质。

这里的“大约”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与上文中“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中的“大约”遥相呼应;表示一个鲜活生命的存亡状态,整个社会上的人,包括“我”都漠不关心,此时无声胜有声。谴责了当时社会人性的冷酷与无情,特用用了模糊的词。

而“的确”,说明本该出现在咸亨酒店里的人,一年多了仍没出现是事实;依孔乙己被封建统治阶级毒害的程度,和他迂腐穷酸而又麻木不仁的个性,死是唯一的结果。控诉了封建社会地主统治阶级草芥人命的事实,用了肯定的词。

大师就是大师!如果平淡无奇地娓娓道来,肯定引发不了读者的共鸣。而故意用“大约”和“的确”来阐述,就是明确告诉读者,孔乙己在当时的社会只有死路一条。这样能发人深思,催人警醒。我为作者精致的文笔喝彩!

回答2:

《孔乙己》的最后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不算病句。从社会意义的角度来说,“我”没有直接的线索来确切的证实孔乙己死了。但是死亡几乎是他这样一个迂腐、麻木不仁的人的必然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