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典故家喻户晓,《史记》有载,大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为后世所传扬。也正是因为他治理水患的功绩,舜才将夏朝的王位传给了他,而禹登基后为了巩固夏朝的统治,将中原地区分为了九个大州,并设九鼎传于后世,意在夏王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载。
那么何为九州呢?即“荆州、冀州、扬州、徐州、豫州、凉州、雍州、兖州、青州。”其中,最北端的是辽宁一带的冀州,最西端的是西至新疆的雍州,最南端的是云贵一带的梁州,最东端的是向东可至大海的扬州。九州就是古代人常说的中原之地,而冀州,又是九州的中心,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了。
至于九州的范围之外,就是古代人所称的“蛮荒之地”,这些偏远地区所生活的人民,被统称为“蛮夷”。他们根据东南西北又有不同的划分:北为狄、西为戎、南为蛮、东为夷。中国人的“蛮夷观”延续了数千年,带有着一种华夏文化的优越感,一直到1940年,由于落后于西方,被列强用大炮轰开大门方才醒悟。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禹对天下如此划分,在一定时期内确实起到了维护夏朝内部稳定的作用,也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夏朝历时471年,在公元前1600年被商人所灭,而商又被周灭,周又分东西二周,至东周,现春秋战国时代,一直到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设郡县,将天下统归皇帝一人前,都基本沿用大禹的这种天下划分制度。
封建时代到来后,虽然天下已不是简简单单的以九州来划分了,比如冀州,后来又分为了并州、幽州、营州,后来这三州又被统治者所不断更改。尽管如此,可九州的观念而还是深入了人心,一直到现在,这些上古时代的“州”都还有将自己名号保存下来的。
那么如今继承这些“州”名号有哪几个呢?一共有六个,也就是“荆州、青州、徐州、兖州、冀州、扬州”,不过这些“州”已经不是行政划分单位了,划分他们的都是现代的“市”,比如说荆州市、徐州市等等。古代九州中的任何一州,地域范围基本可达我国现今的2到3个省。
如今保留下来的这些州,地域范围是远远不能与它们以前相提并论的。而这些州的变更或者是消失,与封建时代的统治对于国家的重新划分有很大关系。封建时代是“家天下”,可以说整个国家都是皇帝一家的,因此他的权力是最大的,而朝代更替又较为频繁,新的朝代建立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必然要重新划分势力。
而重新划分势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新划分地域范围。在这一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那些九州就被越划越,直到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因此,如今保留下来的六州,只是单单继承了名号而已。而当年的九州,到现在也就成为了慢慢演变成为了一种文化概念。
九州的说法是从夏朝开始的,大禹在治理洪水后,将天下分为九州,并铸九鼎。这九州分别是:雍州,凉州,青州,荆州,冀州,扬州,豫州,徐州,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