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好看,烂不烂片全在个人观点,但我们必须承认:成龙没有卖弄情怀,没有自炒冷饭,没有“翻拍”或是“续集”。
有人说成龙《十二生肖》后票房就不复以往了,从单片来说,确实无法否认,不过有个现象或许能留意一下:
2016年7月21日,《绝地逃亡》上映,票房8.8亿人民币;2016年12月23日,《铁道飞虎》上映,票房7亿人民币;2017年1月28日,《功夫瑜伽》上映,票房17.5亿人民币。
有何特点?一个63岁的动作演员,半年里上映三部主演电影的频率,光国内就累计了33亿人民币票房,直到今年,华人明星能找到第二位吗?
要说号召力,这其实并不比当红中生2、30亿的等级要弱——毕竟,现在内地最火的吴京、徐峥、黄渤、王宝强、沈腾等,真正在电影市场建立独当一面的号召力,严格来说都是从2012年(即《泰囧》上映)为分水岭的,到现在不足7年,而2012年,成龙已经红了34年了,如果说现在他的反响是“不愠不火”,那应该说是夸他而不是黑他,试问哪个活着的华人明星,能像他这样从1978年红到2019年的?或许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一比吧?
其实,《十二生肖》之前成龙也在转型,而且还出了两部口碑不错的作品,就是2009年的《新宿事件》和2010年的《大兵小将》,两部戏都悲剧收场,更反转成龙过往银幕角色“不能死”的惯例,甚至不像以前那样搏命,而是几乎“不能打”的角色。
所以看《新宿事件》“铁头”被追杀时,我们才发现,成龙也能如此无助和绝望,除了过往的玩命特技,这也是我们对他角色命运“揪心”的时刻。
当《大兵小将》里小兵被乱箭射死,我们也明白成龙电影有发自内心的家国情怀与格局,所以也会被这样的成龙感动。
对了,有人说成龙是为国内市场和票房才“爱国”的,但不妨看看《龙少爷》的剧情和台词:
《龙少爷》拍于1981年(1982年春节上映),中英两国关于香港前途的谈判都还没开始,但成龙已在电影里传达“保护国宝”的主题,更成为跟反派决战的一大动力。所以比起其他功夫喜剧,成龙多少给这题材增添了一些深度,即便后来的《神话》,也是这个主题的延续,可见成龙确有爱国之心。
其实《龙少爷》对成龙而言也算“转型”,尤其片中一场长达8分钟的“背古诗词”,在历来香港功夫喜剧里都是难得一见的纯文戏,同时表现成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成龙的年龄已经太大了,而且已经过了事业的巅峰期,而且之前成龙的电影确实是很优秀,让大家在心里就有了一个标准
成龙现在老了,因为他的片子都是打戏,老了就打不动了
因为老了啊,已经拍不动了
现在的文艺发展太红火了,已经不是当年了,也就是那个时代成就了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