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雁长途飞行不会迷路?

2025-04-01 18:00:0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发现,太阳是鸟儿飞行的天然指南针。白天,许多鸟儿靠太阳的方位确定方向,晚上便靠星星和月亮。 在爱沙尼亚,人们把银河叫做“鸟的河”,因为有些鸟儿在夜间飞行时不迷失方向,靠的就是闪闪发光的银河。 有的鸟,像鸽子等,能根据磁场来判定方向。地上的森林、山川,次声波等也能帮助鸟儿识别方向。

大雁南飞其实就是几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因大雁一小时要飞近百公里,一直要飞一两个月,因此十分劳累,为了节省体力,减少空气阻力,它们常要利用空气的上升气流滑翔。前面的大雁鼓动翅尖,会发出微弱的上升气流,后面的一只就利用这股气流的冲力滑翔,就这样一只接着一只排成了队。数量少的雁群会排成“一”字形,数量多的就排成“人”字形。原来大雁并不是故意排成这个美好、整齐的队形让蓝天下的人们赞美的,它们排成队实际上是为了节省体力。

鸟类在温带地区繁殖的好处是温带地区夏季昼长夜短,有更长的白天可以觅食、哺育幼雏、避免在物种繁多的热带地区繁殖所须面临的巢位与食物竞争,并且温带地区夏季的昆虫量也比热带地区丰富,同时温带地区天敌较少,天敌的捕食压力相对较低。但是温带地区冬季气候严寒,经常面临食物缺乏的问题。在热带地区则相反,繁殖季面临巢位与食物资源的强烈竞争,同时天敌的捕食压力也比较大,但是冬季的气候温和,且冬季食物资源也比温带地区丰富很多。候鸟则因为夏天在温带地区繁殖,冬天在热带地区过冬,而兼取两地的好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是所有的鸟类都成为候鸟?答案是迁移是必须付出代价的。

例如迁移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可能遇到不良的天气、迁移方向定位错误、要适应不熟悉的新环境、并且与其它候鸟及该地的留鸟竞争资源等等。同时,当所有的鸟类都采取有较大好处的行为模式(迁移)时,竞争变大,原本没有很大好处的行为模式(不迁移)就会相对变得较为有利。因此不同的行为模式在演化上就都会存在,并达到一个演化上稳定的策略,这同时也是为什么有些鸟类会部分族群迁移,部分族群不迁移的原因。

回答2:

闪闪发光的银河,可以使它们在夜间飞行时不迷失方向。

回答3:

因为大雁会根据磁场和日月星辰判别方向。

回答4:

因为大雁会跟着太阳来改变自己的航线。

回答5:

因为它们会根据磁场来判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