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没有赵京娘这个人物,是小说虚构的。
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出自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卷二十一。
故事是这样的:
赵匡胤触犯了皇帝,外逃避祸,暂居在太原清幽观中。在观中,他发现关押着一个被强人掳来的女子京娘,便出于义愤,不顾路途强人出没,徒步千里,将她送回家中,京娘虽然遭兄嫂猜疑,含冤自尽,但赵匡胤仗义助人的品质是值得称道的。
首先历史上是没有赵京娘这个人的。
这个人物出自传世佳话"千古送京娘"。民间相传大宋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从道观里救出被恶徒挟持的赵京娘,结为兄妹,千里护送。途中,赵京娘对赵暗生情愫,然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匡胤虽有感京娘爱意,却无意为儿女私情所累,佯作不察,令痴情女子遗恨千古。由此留下千古佳话"千里送京娘",《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被改为多种经典戏曲。据《飞龙全传》所记,京娘归家后,就自缢而亡,她的魂灵恋情不舍,又追随了赵太祖一程,遂感叹那京娘也算得是古往今来一痴情女子了,而京娘之鬼魂,也当可与上述诸多情鬼一起,名列中国戏曲人物之"情鬼榜"了。据查,升平署抄本《盛世鸿图》中记载昆曲有《阴送兄》的剧本,惜乎无传。
以今日所能见到的文献来看,较早对此事进行详细叙述的是明代冯梦龙编纂的话本《警世通言》,此书卷二十一以“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为题叙述了这个故事。
故事发生的时间。话本中讲是在赵匡胤未曾“发迹变泰”的时节,“发迹变泰”的意思是由卑微到显达,由坏运到好运,也就是说这件事情发生在赵匡胤时来运转之前。具体而言,是在后汉最后一位皇帝汉隐帝在位期间,即后汉郭威禅位建立后周之前。按照正史记载,这一时期是赵匡胤离家闯荡江湖的时期。
故事发生的地点。从太原到普州(今山西永济)一线。话本中说太原距蒲州有千里之遥,以今日地图估算,距离接近九百里。
故事发生的起因。年轻的赵匡胤在京城开封任侠使气,好打抱不平,大闹御花园,触怒了汉隐帝,只得亡命天涯。逃难途中,来到太原地面,不期而遇在太原清油观出家的叔父赵景清,暂时居住下来。偶然之中,赵匡胤居然在观中发现一名被关押的年轻俊俏女子。经询问知道,该女子也姓赵,叫京娘,年方一十七岁。因为随父亲到阳曲县还北岳香愿,路上遇到一群强盗,见京娘长得漂亮,竟然因此放过了她的父亲,将京娘掳掠而去。两个强盗头目争要娶亲,不肯相让,又恐伤了和气,于是商定将京娘暂时寄托于清油观内。逼着道士要小心看守,等从别处抢个美貌女子,凑成一双,然后同日成亲。那伙强盗去了一月,至今未回。道士们自然惹不起这伙强盗,只得老老实实替他们看管。赵匡胤问明缘由,将姑娘搭救,并以救人救到底的侠气,毅然决定将赵京娘护送回千里之外的老家蒲州县。
故事的经过。两条主线:一是赵匡胤手提一根浑铁齐眉棒,一路上将两个强盗一一铲除,永绝后患;一是一路上赵匡胤与赵京娘以兄妹相称,尽心服侍。赵匡胤的救命之恩、侠义之举、高强的武艺,深深打动了赵京娘,让其爱慕不已。赵京娘对赵匡胤生发了爱情,决定以身相许、以身相报。谁料,赵匡胤不愿做施恩图报的小人,对赵京娘的表白严词拒绝。
故事的结果。赵匡胤将京娘安全护送到家,姑娘父母自然喜出望外。京娘的父母、兄长私下认为赵匡胤与赵京娘二人,孤男寡女,路行千里,不可能不发生点什么,遂决意将京娘许配给赵匡胤。酒桌之上,京娘父亲提及此事,赵匡胤深感侮辱,掀翻酒桌,骑马而去。家人对京娘心怀疑忌,为了证明二人清白,更是为了保护赵匡胤的清名,京娘深夜题诗于壁云:“天付红颜不遇时,受人凌辱被人欺。今宵一死酬公子,彼此清名天地知。”遂悬梁自尽。
话本的最后还说,赵匡胤当上皇帝以后,派人到蒲州寻访京娘的消息,使者抄录回了京娘临死之前的四句诗。太祖看后,甚是感叹,敕封京娘为义贞夫人,并下令在她的家乡为其设立祠庙。
故事的主旨。话本是说话的底本,其接受者为普通民众,因此话本的劝诫意味往往非常浓厚,而且非常直接。《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这篇话本的主旨在文本中交代得很清楚:虽然宋朝在很多方面不及汉唐,但在君主不贪女色方面却远胜汉唐帝王,而此种风气之形成,全赖太祖皇帝身体力行开了个好头,其教诲被后继君主遵从所致(全是太祖皇帝贻谋之善。《警世通言》卷二十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据《飞龙全传》所记,京娘归家后,就自缢而亡,她的魂灵恋情不舍,又追随了赵太祖一程。
传世佳话“千里送京娘”。民间相传大宋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从道观里救出被恶徒挟持的赵京娘,结为兄妹,千里护送。途中,赵京娘对赵暗生情愫,然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匡胤虽有感京娘爱意,却无意为儿女私情所累,佯作不察,令痴情女子遗恨千古。由此留下千古佳话“千里送京娘”,《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被改为多种经典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