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阿弥陀佛,关于高僧大德对于出家的是怎么看的?

2024-12-30 16:03:2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要出家,并非一件小事,印光法师曾举出两个条件:第一要发大菩提心,第二要有过人天分,才能荷担如来家业,做众生的人天导师.出家是大丈夫事情,非王侯将相所能为也,"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
出家乃是一件非常郑重地事情,而且在佛教徒看来,也是一件非常值得赞叹的事情,出家不是要逃避什么挫折或者世间男女情感一时想不开,他应该是佛法的传播人,是佛陀的使者,他是人天的导师,佛法能够在世界上流传下来靠的就是一代代出家人僧宝的千辛万苦的努力,要有一颗"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不为自己求安乐,只愿众生得离苦"的大菩提心,古人说:“出家乃大丈夫事也,非王侯将相所能为也!”要想出家,先要看看自己出家的发心,是否具有出离心,认识到了轮回六道的痛苦,想要出离三界六道,更要看是否具有菩提心,即愿意救度一切苦难众生的心,如果具有了菩提心,那么出家以后,有着这种菩提心的支持,一定能成就道业,相反地,只是一段时间的挫折或者情感问题,或者愿意清静几天,那么贸然出家,而没有一个坚定的信仰支持的话,出家生活也不会太平坦的。
如果一个人他彻底证悟了空性思想,对于他来说,确实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区别.但是,有几个人是真正证悟了空性,还是只是学了"佛在心中"或者"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口头禅呢?如果一个在家人凭空认为自己可以和出家人的功德相提并论,那只能说他是骄慢!!!佛陀在太多经典里面都宣说了出家的功德要比在家功德大很多,如果一个在家人却还以为自己能和僧宝平起平坐,连佛陀的智慧都不相信的话,那又何谈学佛呢?学自己好了啊.
不管怎么说,能现在发起一念想要出家修行的心,都是非常值得赞叹和随喜的,不用说已经真实出家,即使发出家心向往静处,其功德亦难以计量,《难陀出家经》云:“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于一大劫中,布施儿女,所获功德,不如发出家心向寂静地迈一步所获功德。”不用说自身出家,即使劝人出家、支持别人出家所获功德亦是无量。《出家功德经》云:“若放男女奴婢人民出家,功德无量。”不用说终生出家,即使一日一夜出家其功德也难以思议。《本缘经》云:“以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堕三恶道。”《僧祗律》云:“以一日一夜出家修梵行者,离三百六十三万六千岁三涂苦。”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对佛教有兴趣,可看末学个人简介中我推荐的佛教资料。

回答2:

这位秀才,你的问题问反了。

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态才会想出家修炼,不是以出家为目的去持有什么心态。看起来绕嘴,实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观。后一种落了下乘,不会有大成就的,起码不会成为“高僧大德”。

举个例子吧,高僧大德莫大于释迦牟尼,他出家是因为看到了人生有受皆苦,很想知道人是否可能脱离、如何脱离轮回苦难才去修炼的,他成佛前不过是一个小小“沙门”(相对于当时正宗“婆罗门”之外的旁门修炼者)对于他根本没有什么出家入大道之门的念头(那时他根本不知大道在哪里),而且他也不是存了什么普渡众生的大愿才出家修炼,佛经里明文记载他成佛后本来想立即脱离六道的,有天王恳求他开悟众生才留在人间几十年。所以他修炼的原始心态就是希望“觉悟”,是一种探索。(从佛和菩萨名称含意 “觉”也可以看出)不是为了探索能得到什么结果,而是出于最纯粹的求知。

而现代的大德如弘一法师等等,他们出家大都出于“了生死”,立意虽比佛祖低了一点,也算是在求真知。

还有的人出家是为了“求往生”(往生净土福地,不入轮回可以无碍修炼),这是求“然”不求“所以然”了,立志甚低但在佛家看来也算正信正念。

上面种种,求佛最易,信佛较难(如大德们),学佛最难(要有释迦一样无限的求知欲和毅力)。

有哪种心态,出家后你就会成为哪种“出家人”(不要以为出家人都是一样的,呵呵)

回答3:

出家需要具备专业的心态。 想法只有一个解脱。 除了吃饭,睡觉,托钵,其他的时间都用于禅修。而在吃饭,睡觉,托钵的时候要完整受戒。在家人就是业余,而出家人就是专业。

抛妻弃子等言论不适合用在出家人身上,出家人必须经过父母同意,如有妻子也要妻子同意才可以出家,那么又何来抛妻弃子之说呢?

回答4:

应该具有: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念佛的心态。照上边做到了就和出家人一样了。

回答5:

末法时期了~选择寺院要慎重'仔细...要看他们的住持还有信徒的修养如何..(而不是嘴上说的有道理)...
还有'太入世是几乎修不成的...释迦牟尼佛说:"末法时期'僧人都难自度..何况渡人"...
末法时期了~过於著重弘法(结缘)~有"不想苦修"的嫌疑~(不甘寂寞?)...到时候自己都没修成怎麼办.(俗务太多)...
意见相左之处~请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