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武汉理工汽车服务工程的学哥学姐帮我介绍一下这个专业,谢谢!!!!!

2024-12-12 11:16:2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这个专业武汉理工应该排名非常靠前吧,肯定能排前三名。

近20年来,我国汽车产业持续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市场需求强劲,令全球汽车厂商垂涎。2008年,我国实现汽车产销920余万辆,成为世界上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二大新车消费市场。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国家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

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汽车消费主体的变化,特别是私人消费成为汽车需求的关键力量,这也直接加剧了汽车厂商的竞争。市场竞争已经从产品、广告层面,全面延伸到汽车服务的各个层面。

车主对高水准服务的渴求,导致与汽车相关的各类服务空前繁荣,汽车的技术服务、金融服务、销售服务、物流服务、查勘服务、文化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务层出不穷,大大拉长和拓宽了汽车产业的链条,并直接催生了一个新兴产业——汽车服务产业的诞生与壮大。

汽车服务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服务理念不断得到提升,服务方式也正在摒弃传统的业务分离、各自独立、效率低下的落后模式,而向服务主体多元化、经营连锁化、运作规范化、业务集成化、品牌专业化、技术先进化、手段信息化、竞争国际化等纵深方向发展。

汽车工业和汽车服务产业的深刻变革,使得汽车厂商和汽车服务商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产业界将是否拥有足够的汽车服务高素质人才,视作是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要素。

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与汽车产业发展相适应,具有高水准文化素质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并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胜任汽车维修、检测、营销、管理、评估、保险、销售等工作要求,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型创新人才,显得非常迫切。

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招收第一届“汽车服务工程”(080308W)本科专业学生。由于该专业在全国范围内是第一家开办,为更好地办好该专业,适应社会需求,保障教学顺利进行与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探讨“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培养规律,项目组向湖北省教育厅申报了教学研究项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研究”,2003年11月该项目立项。经过近3年时间研究,项目组全面完成项目申报书的研究内容,达到预期目标,取得明显成果。现将主要成果及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果

1.明确了专业建设目标、思路和措施,确立了人才培养规格

项目通过研究,确立的专业建设目标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当代高等教育“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高素质、强能力”的改革方向,培养具有科学发展观、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够适应当代汽车工业和汽车服务产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高级汽车服务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对国内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的办学起到持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确立的专业建设思路和措施是:认真贯彻学校“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改革意识、质量意识、特色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学术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条件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为突破口,依托车辆工程湖北省重点学科和汽车运用工程博士点,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发挥优势,扎实工作,不断推进专业建设达到新的水准。

确立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是:本专业培养能够满足现代汽车服务业需要,具有良好团队精神和职业素养,掌握汽车服务技术知识、经营知识和管理知识,具备“懂产品、善经营、会服务、能创新”的基本专业能力,具备一定的外语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具有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综合素质,能够从事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贸易服务、汽车金融服务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

2.制定了第一套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等教学文件

众所周知,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最基础的文件。项目立项后,项目组通过实地访问、召开座谈会、专家论证和查阅资料等形式,对兄弟高校、汽车制造厂家、汽车销售服务企业、汽车金融与保险企业等单位,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研,充分听取专家学者和产业精英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

通过调研,项目组掌握了社会用人单位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毕业生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特别是弄清了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项目组围绕社会需求和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认真研究了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组织和教学模式,科学制定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编制了一整套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填补了国内空白。

项目组再接再厉,进一步制定出《课程考核规范》、《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书》和各类实习、上机指导书等教学文件,为学院办好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提供了极大的智力支持。

3.科学构建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项目组从课程实验、实习、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科学设计。

项目组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认真论证了实验项目的设置,减少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大幅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的比例,新设置了《汽车诊断与检测》独立实验课程和专业认知实习、暑期基础强化训练和能力拓展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

4.教材建设成绩卓著

自2003年以来,项目组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先后在机械工业、人民交通和武汉理工大学等出版社,正式出版专业教材20部。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教指委规划教材3部。这些教材被国内高校广泛采用,张国方教授主编的《汽车营销》发行26000余册,《汽车服务工程》获得2005年武汉理工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

5.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几年来,在项目组成员的带动下,教师积极投入课程建设,取得卓著成绩。先后有《汽车服务工程》、《汽车文化与人类文明》、《汽车发动机原理》、《现代汽车基础》等4门课程建成湖北省精品课程,《汽车营销与策划》等7门课程建成校级精品或优质课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老师们还积极开发多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并投入教学应用。

6.积极争取支持,推进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最近5年来,学校对汽车学院教学条件建设的直接投入超过600万元,通过社会捐赠的教学设备原值500万元以上。在项目组的积极争取下,上述投入约有1/3投入到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建设项目上。先后在校内建成汽车诊断实验室、汽车电子实验室和汽车商务实验室,以及汽车拆装实习基地、汽车维修实训基地、汽车驾驶实习基地和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实践能力提供了可靠保障。其中,汽车商务虚拟实验室,是项目组成员通过对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并进行软件的二次开发而建立的。该实验室构建了一个汽车商务虚拟环境,可以模拟汽车生产厂商市场研究、整车销售、资源分配、财务管理、物流配送等商务过程。该实验室系国内高校首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为了充分利用校外资源,项目组在东风汽车公司、上汽通用五菱、中汽南方集团、武汉华星汉迪等汽车生产和销售单位,建立了14个校外实习基地,较好满足了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7.努力推进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模式方式的改革

项目组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先后成功申报和完成了“中央集控式现代化汽车实验室的建设”等3项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和“《汽车构造》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合优化研究”等7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公开发表了10余篇教学研究论文。

项目组组织课程教师经常开展教学示范、青年教师试讲、教学心得交流、教学点评等教学研究活动,积极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总结出问题教学、现场教学、激励教学、网络教学、心得教学、实践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体系,并在不同的课程教学中得以应用。

目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汽车营销与策划》等3门课程实现双语教学。

2005年,学校与广州军区空军达成在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国防生的协议,并从当年开始,每年招收50余名国防生。为了配合此项工作,项目组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8.营造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和成长成才的育人环境

汽车服务工程是一个应用性强、实践性强和适合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专业,因而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项目组充分利用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开放性实验室、汽车文化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平台,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在汽车工程学院设立专业技能证书培训基地,鼓励与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

近几年,本专业学生有7人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奖,2人获得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7人公开发表科技论文,1人获得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12人获得汽车科技竞赛奖,30余人参加开放性实验项目,近50%的毕业生获得《汽车驾驶证》、《汽车营销师》、《汽车评估师》等专业技能证书。

9.培养了一支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

项目组在学院的领导下,积极推进师资队伍的建设,取得明显效果。以提高师德修养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为核心,通过人才引进、学历提高、辅助教学、“一对一传帮带”、试讲点评、交流心得、进修提高、学术交流等措施,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能力较强的专业师资队伍。

3年来,有3位教师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1位教师获得学校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一等奖,1位教师获得学校师德标兵,2位教师获得学校先进工作者,2位教师获得学校优秀教材和教案奖,博士学位获得者由9%提高到50%,全部教师的授课质量达到优良水平。

10.筹备成立了“高等学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继我校之后,截至2008年,全国相继有包括吉林大学、同济大学、长安大学在内的60余所高校,相继开办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当年招收的学生总人数在5000人以上。

为了各兄弟高校能够彼此交流信息,分享办学经验,促进共同提高,在武汉理工大学的动议下,得到当时吉林大学、长安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积极响应和人民交通出版社的鼎力支持,本项目组具体负责,于2006年在武汉理工大学顺利成立“高等学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筹)”,从而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专业建设平台。

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成立后,分别于2006、2007、2008年在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成功召开了3次工作会议,先后向各高校推出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制定了“十一五”教材建设规划,研讨了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基本规范,交流了课程建设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互通了有关办学信息等。这些富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与会各高校的充分肯定,对引领兄弟高校办学起到了良好作用。

二、主要创新点

1、界定了汽车服务工程的内涵

在系统研究世界汽车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系统的界定了汽车服务工程的专业内涵,即:除涵盖自新车出厂进入销售流通直至报废环节所涉及的全部技术和非技术的各类服务外,还延伸至汽车生产领域、汽车生态领域的其它服务。

2、确定了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制订了培养方案,填补国内空白

在深入分析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对汽车服务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系统地分析了汽车服务人才的专业素质构成,据此提出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的综合素质,适应汽车服务领域工作的高级工程人才。在“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善创新”的原则指导下,充分考虑一定的前瞻性和开放性,制订了完整系统的培养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3、首次建立了汽车商务模拟实验室,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适应未来我国汽车商务贸易的发展,开创性的运用现代IT技术,在国内首次建设了汽车商务模拟实验室,在实验室条件下构建了一个汽车商务模拟环境,模拟汽车生产商市场研究、整车销售、资源分配、财务管理、物流配送等全部商务过程。为本科生的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的途径。

查新报告见附件13。

三、主要应用情况

1、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工程人才

项目成果已应用于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的教学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中,效果良好。目前我校已完成全国首届本专业毕业生的培养,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2、支撑学科建设的发展

项目成果对汽车运用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硕士点和汽车运用工程博士点的建设起到了支撑作用。

3、在国内高校产生明显示范效果

项目研究成果在国内高校中产生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目前为止,已有长安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42所学校相继设立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在这些学校的专业申报和建设过程中,得到了我校的大力支撑。从专业调研、专业申报到制定专业培养计划、构建实验教学体系等都参考借鉴了本项目研究成果,绝大多数学校选用了我校编写的教材,部分学校借鉴了我校的课件及汽车商务实验室建设方案。部分高校使用、借鉴本项目成果证明材料见附件14。

4、为汽车服务企业员工培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项目在精品课程、课件、教材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在上汽通用五菱、武汉龙泰元汽车销售服务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湖北公司等企业的职工培训、继续教育中得到应用。部分企业适用本项目成果证明材料见附件15。

5、支撑全国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筹)工作

在全国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委员会(筹)(以下简称“教指委”)的工作活动中,项目成果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教指委基于本项目研究成果推出了本专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实践环节教学体系等。

回答2:

很好,我也是汽车学院的,08级。汽车专业就业率很高,是学校的一大特色。汽服的国防生多,大约占一半。欢迎来到汽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