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富阳

2024-12-19 02:06:1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富阳历史悠久,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县。初置时幅员辽阔,辖境含今桐庐、建德等地。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析富春县地置建德、新昌(后改寿昌)、桐庐3县。次年(226),又置新城(后改新登)县。富阳、新登两县建置以此而始。

  富阳古称富春。新莽始建国元年(9),改名诛岁。东汉建武元年(25)复名富春。东晋太元十九年(394),为避简文帝生母太后郑阿春讳,更名为富阳,富阳之名始于此。新登初名新城,后梁开平元年(907)始有今名。

  富春之地,春秋属越,战国属楚。秦汉以后,隶属多变。隋、唐、宋、元、明、清均归杭州府(临安府、杭州路)所辖。民国时期,初属钱塘道,民国16年(1927),废道直属于省。民国27年,改属第一行政区,后又多次变更,至民国37年,改隶第四行政区。1949年5月4日,富阳解放,初属临安专署,1952年改为省直辖,1955年划归建德专署。1958年12月,改属杭州市至今。

  富阳历史上曾两度撤并。隋开皇九年(589)并入钱塘(后改钱塘)县,大业三年(607)复置;1960年8月并入桐庐县,1961年12月复置。新登历史上曾5次省并。三国吴黄武七年(228)并入桐庐县,西晋太康十年(289)复置;旋又并入富春,东晋咸和九年(334)复置;隋开皇九年并入钱塘县,大业三年复置;唐武德七年(624)并入富阳县,永淳元年(682)复置;1958年10月并入桐庐县,1961年12月又从桐庐县析出,划归富阳县。

  1994年1月1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销富阳县,设立富阳市,行政区域不变,隶属杭州市。
  山川竞秀,地灵人杰。富春江钟灵毓秀,富阳镇人才辈出!宋代有以诗文名重一时的谢氏三代五诗人——谢涛、谢绛、谢景温、谢景初、谢景平;明代有武林三名医之一的沈汝孝;清代有董邦达、董诰父子及周凯,皆以政绩、书画著称于时;现代有法学家郁曼陀和文学家郁达夫昆仲双烈,“各以清名扬海内”;当代有中医张绍富,被誉为接骨“神医”而闻名中外。现择选简介:
  谢绛
  谢绛(995-1039)字希深,祖籍河南阳夏。祖父谢从礼,盐官县令。卒后葬富阳新顺五庄。自此,全家定居富阳。父谢涛,累官至太子宾客,景佑元年(1034)病殁开封。次年三月,谢绛扶棺南归,葬于富阳城东春明村;又建宅于城北小隐山,筑书楼于宅前。尔后其子景初、景温、景平等一门五进士,亦即一门五诗人,连女婿桥志臣也是同时 著名诗人。
  沈汝孝
  沈汝孝,字太国,号爷斋,明万历间(1573-1620)坊郭里人。汝孝童年,从父习医,所投辄效,成名医。万历中,举人周羔染关阂疾,众医不能愈。汝孝独以“三 、莪术”等药投30剂而愈。羔次子兆斗以劳郁至病不救,杭医钱维邦曰:“周郎病劳惫极而尸 也。”遇医士卢似立过寓,切兆斗脉,抚掌笑曰:“正所谓阳脉下逐,阴脉上争。胃气闭而不通,故脉乱、形 ……不可骤攻,须七日少间(病好转),三七日(21天)而愈。”汝孝闻之,跃然酾以汤液,煮以齐和,病瘥,一如二君言。清光绪《富阳县志》中称:“盖武林医者,钱能攻,卢善守;而太国则非攻非,而适于二君之中者,三人遂称鼎足焉。”子孙能世其业。
  周公纯
  周公纯,字天锡世居坊郭里周家弄。康熙间岁贡生。精于医,见草木皆知名。据传,又擅符咒,人以“法师”称之。
  周晚年以行医为业,为人治病,疗效显著,有不用药物而愈者。凡贫病之家,往往以寻常药物治之,不费一钱,无不见效。有一少年以肩担搬运为生,一日,以冷羊内和冷饭饱餐后而卧,旋得病,以三十六钱诣周求治。周询知病原,即付钱三枚,命去澡室沐浴,并嘱其于入浴快意后再来取方。少年从定,浴罢诣周。周曰:“病已愈,不必再服药。”有患面疮者,周命其去城隍庙丹池东,摘取长尺许叶厚有刺之草,和鲜肉捣匀服之,病即愈。有富翁患消渴症,随食随饥,就医于苏州名医叶天士,不效,乃诣周求治。周给以杀虫之石灰丸数颗以解。
  董邦达 董 诰
  董邦达(1695-1769),字孚存,居坊郭里东鹳山麓,故自号东山。祖炳文,县学生员,从医;父国翰,业农。
  邦达幼聪颖,能言即辨四声,由其祖父口授经书,琅琅成诵。后因家贫辍学务农。17岁复刻苦攻读,入县学,旋补禀生。后在壶源(湖源)、钱塘等地以教读糊口,勤奋自学,博览群书。
  雍正元年(1723),为拔贡生。七年,乡试中式,经刑部尚书励廷仪保举,以七品小京官在户部行走。十一年,成进士,改庶吉士。乾隆二年(1737),散馆,授编修。次年,充陕西乡试正考官。六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历任殿试读卷官、经筵讲官、武会试总裁、都察院左都御史、翰林院掌院学士,迁工部、礼部尚书等职,赐紫禁城骑马。二十四年,以老乞休。同年疾卒,赐祭归葬乡里,谥文恪。
  邦达生长富春,酷爱山水之胜,临摹名家书画,得其神韵。为“画中十哲”之一。画作,清高宗为之题咏者甚多。乾隆二十三年(1758)腊月二十四日,董邦达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宗室敦诚家聚会,谈诗论画,一见如故,并为曹所著《南鹞北鸢考工志》题签和撰写序言,至今传为文坛佳话。
  董诰(1739-1818),字雅伦,号蔗林,董邦达长子。幼有异禀,读书不烦督责。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顺天乡试。明年,成进士,殿试名列一甲第二。清高宗以大臣子改为二甲第一――传胪,授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三通馆协修、武英殿纂修。乾隆三十一年散馆,授修。后历任右中允,内阁学士,礼、工、户、各部侍郎,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奉命辑《满州源流考》。四十四年在军机处行走,五十二年 户部尚书,嘉庆元年(1796)授东阁大学士,四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其间,赐第北京西直门外,赏紫禁城骑马,两次名列功臣图形紫光阁。二十三年病逝,终年79岁。清仁宗亲临祭奠,哀诗有“两朝知遇一身肩,世笃忠贞清节坚”,“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币置庄田”等句。谥文恭。并于鹳山西麓建大学士牌坊及董公祠。
  董诰工诗能文,书画亦清。后入直南书房,凡宫廷楹壁装裱,大多由诰供奉,进呈画本,均经两朝御笔题咏,并收入《石渠宝笈》三编。
  高傅占
  高傅占,字说岩。筑堂名秋水,人称秋水先生。居县城之西门岭。其祖名华官,任伏羌(今甘肃甘谷县)知县。父容照,县学生员,早卒。傅占与史谓占自幼育于外祖母家,极聪颖,读书过目成诵,写诗文,千言立就。12岁与史谓占受业于学使者,入府学。谓占成进士,留京师;傅占在家以教读为业,侍养老母。
  周 凯
  周凯(1779-1837),字仲礼,号芸皋,富阳县城宜家弄(又名宜家弄)人。早年从学阳湖文派领袖恽敬、张惠言。嘉庆十年(1811)成进士,殿试二甲,授翰要院庶吉士,后改编修,充国史馆提调,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在京期间,与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结“宣南诗社”,为京都24诗人之一。
  道光三年(1823),出任湖北襄阳知府。任内著《种桑说》3篇,并派人入浙江,采购桑苗8000余株,移植于汉水之滨,倡导襄民养蚕。又发动民工疏浚高阳池,受益农田1000多亩。同时,创办义塾80余所,自捐官俸印刷启蒙课本。任内诉讼案件大多亲自审理。此外,如建桥梁,修城垣,实仓廪等,政绩显著。在襄阳四年,常微服出访,求时事之兴废,考前人之得失,写成《襄阳杂识》。离任前,则将已办而未完成,以及后来亟须办理诸事,辑成《襄阳必告录》。道光六年, 升湖北汉、黄、德道。任内曾四至京山县查勘江堤,著《勘堤纪程》、《疏浚汉水内外二河故道议》。
  十年,任福建兴、泉、永道。到任之初,深感厦门处泉、漳之交,扼台湾之要,而金门又为厦门外围,似此海疆要区,商业重镇,应有完备之志书,以供守备参考。遂与孙云鸿、林火昆 火黄 等先后纂倏《厦门志》与《金门志》。对兵制、防海、船政等作了详细的记述,具有一定的参考、查证、实用价值。周凯预感到海防的重要性,主修《厦门志》与《金门志》,这一创举是富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在周凯后三年,就爆发了举世震惊的鸦片战争。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英国侵略军舰队进窥金门、厦门,被闽浙总督邓廷桢和福建水师提督陈化成率部据险击退。事实证明了周凯的远见卓识。
  十六年,周凯调任台湾兵备道。之前台湾人张丙起事,聚众杀官吏,自称开国大元帅,年号天顺。清政府为维护领土完整,即派人“剿平”。周凯至任,犹有张丙余党为患,乃与总兵张公琴及台湾官员陈杰峰等合力搜捕,斩杀40余人。周凯在台任职时,见当地百姓把桑树当柴烧很可惜,就派人把浙江的养蚕能手带到台湾,帮助台湾同胞发展蚕桑。台湾岛上螃蟹成灾,啃吃水稻,当地百姓却不知道螃蟹可吃。周凯派人捕捉螃蟹,煮熟了吃,并教会百姓吃蟹,蟹灾因此而灭。次年七月,周凯病殁于任所。周凯互后,身无分文,皇帝感其清廉,下旨运用库银为他办了丧事。灵柩方回归故里。
  周凯工诗善画,绘有《武当纪游二十四图》,为传世名作;著有《内自讼斋文钞》、《内自讼斋诗钞》、《襄阳诗集》、《均阳纪游诗》、《高阳池修禊诗集》、《富阳先正古文选》、《富春杂识》等。
  王义祖
  王义祖,字榆圃,别号小隐山樵,坊郭里人。世居城中,与周凯家毗邻。清嘉庆廪贡生。义祖好读书,擅诗,工画。早提普与山阴谢裕庵、周凯等结“草草园诗社”,朝夕过从,时相唱和。后周、谢宦游在外,义祖居家课子弟,暇则携生徒登城北小隐山,舒啸终日。周凯宦成而归,又复与之吟诵唱和,并为其诗集作《序》云:“自魏、晋、六朝、唐、宋及元、明人诗,靡不毕览,别其源流门径,不屑于模仿家数,依傍门户。晚年始臻平淡。”嘉庆二十五年(1820),富春江上游洪涝成灾,浮尸顺流而下。义祖雇工打捞,并为之买棺埋葬。道光元年(1821),浙江巡抚阮元荐举义祖为“孝廉方正”,因亲老不就。卒年74岁。著有《小隐山樵诗钞》、《康寿堂古文钞》各若干卷。
  王 銮
  王銮(1817-1893),又名鸾,字子和,王义祖之孙。幼好读书,经其祖父指授,学业日进,并初解画理。后从舅父周凯学画山水、花鸟、谷物。及长,随周漫游金、厦、台、澎,得江山之助,丘壑益富,画艺更精,名重一时。曾一度至松江、衢州等地卖画。归故里后,闭户习画,不出乡里。其亲朋大都跻身仕途,“而銮不慕荣利,足迹未尝入公门”,时人称其品致高洁。王銮画师周凯,追踪元、明诸大家,早期作品工细秀丽,后转写意。谷物多描摹名士隐逸,造型生动,形象逼真,功力深厚;山水多取材本地风光,清丽萦合,沉雄奇秀,引人入胜;花鸟取法自然,色彩艳丽,生意勃发。尤工设色牡丹,蜜叶稠叠,鲜葩艳发,人得尺幅,如获至宝。其所作册页有《问天图》、《壮士图》。
  赵润林
  赵润林(1849-1917),字宝涵,坊郭里人。清光绪贡生,幼时品学兼优,为当时年高而有学识者所赏识。母性争急躁,润林每能先意承旨,博其欢心,以至孝闻名乡里。知县周笃生甚器重之,书赠“名教完人”匾额,以作士林楷模。
  润林廉洁好义,热心于地方公益事业,凡修建文庙,修恩波桥,纂辑《县志》,无不积极参与。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邑人推举润林为首任劝学所总董,至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卸任。时已年老力衰,遂将任职期间所得薪俸捐建市屋一所,租给轮船局。其租息供每年修文庙之用。其孙赵光远,上海南洋医专肄业,是抗日战争前富阳新华药房坐堂医师,为富阳镇最早的西医之一。
  郁氏三兄弟
  郁华(1884-1939),字曼陀,又字庆云,幼名连生,富阳镇满洲弄(今达夫弄)人。自幼聪慧好学。光绪二十五年(1899),应府、道试,均名列第一,补博士弟子员。二十九年,考取官留学日本,系浙江省首批派遣留学生之一。初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师范科,继进法政大学专修法律。学成归国,历任京师审判厅、大理院推事,兼司法储才馆、朝阳大学教授,最高法院东北分院刑庭庭长。“九•一八”事变那年,日本军部威胁利诱,欲使郁华为侵略者服务。郁华在皇姑屯一农民帮助下,化装潜入关内。民国21年(1932),调任上海公共租界内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兼东吴、政法等大学教授。其间,曾多方设法,营救田汉、阳翰笙、廖承志等出狱。任上坚持司法尊严,以维护民族利益,保护爱国人士,严惩民族败类。同时,坚抿敌伪之诱胁,不为所屈。遂于民国28年11月23日遭日伪特务暗杀于上海寓所门前。为纪念郁华烈士,36年4月,富阳地方人士于鹳山建“郁曼陀血衣冢”。由郭沫若撰文、马叙伦书写的血衣冢志铭,高度赞颂郁华一生之伟绩。1952年10月,人民政府批准其为革命烈士。
  郁华工诗擅画,公务之余常以诗画陶冶性情,抒发爱国热情。早年参加进步文学团体“南社”,与柳亚子等时相唱和。在沪时,亦曾与鲁迅、田汉、阳翰笙等革命作家相交往。其文学修养与艺术功力曾给胞弟郁达夫、长女郁风以深刻影响。身后有《静远堂诗画集》、《郁曼聍陈碧岑诗抄》及《刑法总则》、《判例》等著作行世。
  郁诰
  郁诰(1891-1971),字养吾,为郁华胞弟。清宣统三年(1911)8月在杭州就读陆军小学堂时,因参加“反清起义”被捕,辛亥光复后获释。民国3年(1914),就读于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毕业后,加入中华医师学会。8年参加高等文官考试合格,先后在海军部及天津纱厂任医。16年回籍,开设“松筠医院”,并任富阳县医师公会常务理事。19年,任升平镇镇长。抗日战争中,易地场口行医。解放后,鼓励4个子女先后参军。1950年当选为富阳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任城东行政会主任。1952年,无偿提供房屋、医疗用具及所有药品创办富阳县城关镇中西医联合诊所。1971年去世。
  郁诰医德医风高尚,对待贫病者,收或不收药费,而对富有者则不允短少,自谓“劫富济贫”。郁诰习西医,通内、外、产科,并于首创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富阳镇医疗事业的发展有特殊贡献。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名文,字达夫,幼名荫生,郁华之幼弟。少小聪明,九岁题诗,即已“四座”为“惊”。清宣统二年(1910)毕业于富阳县立高等小学堂,后就读于嘉兴、杭州等地。
  民国2年(1913)9月,他随赴日考察司法的长兄郁华至日本,初入东京神田正则学校,次年夏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为官费留学生,与郭沫若同班。4年夏,预科毕业,进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8年夏毕业,旋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至11年3月毕业,获经济学士学。7月20日,结束十年留学生生活回国。10年7月,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留日同学发起组织进步文学团体创造社。是年9月至翌年7月,为创造社事,数次往返于东京与上海之间。其第一本小说庥《沉沦》于10年10月出版。翌年5月,由他主编的创造社第一个刊物《创造季刊》在上海出版。
  12年,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继续在上海主持创造社工作。先后任北京大学统计学讲师、武昌师范大学文科教授、广东中山大学文科教授等。
  19年春,先后参加中国自由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均为发起人之一。“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人民抗日救国会,从事募捐、宣传等活动。22年1月,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4月,移家杭州。25年2月,应福建省主席陈仪之邀,任福建省政府参兼公报室主任。11月中旬,赴日讲学,访被迫流亡之郭沫若于千叶县乡下,并劝其归国。
  26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特专程赴沪,迎接潜返祖国的郭沫若。12月,日军入侵富阳,郁母陆氏不届饿死。达夫化悲痛为力量,于次年3月应郭沫若之邀赴武汉作毂委会政治部第三厅设计委员,并去山东、河南等地前线劳军,旋返福州。是年底,应《星洲日报》社之邀前去新加坡,任该报副刊编辑,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担任新加坡文化界战时工作团主席,兼战时工作干部训练班主任,为培养和输送抗日干部效力。新加坡沦陷前夕,与胡愈之等流亡苏门答腊,定居巴爷公务,化名赵廉,集资开设赵豫记酒厂,借以掩护爱国华侨和抗日文化人士。后因汉奸告密,受秘密监视。民国34年8月29日,日本虽已宣布无条件投降,达夫却仍被日本宪兵秘密绑架、杀害于印尼丹戎革岱。1952年12月,春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毕生致力于新文学运动,是“五四”以来革命文学运动的开拓者和著名作家,同时又是杰出的反法西斯文化战士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其文学遗作有小说40余篇,散文、评论、随笔170余篇,诗词500余首,已有12卷《郁达夫文集》行世。

回答2:

富阳古称富春,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富春县,1994年1月18日撤县设市。二千多年来,一脉灵气的富春江,先后孕育了三国吴大帝孙权、现代文豪郁达夫,晚唐诗人罗隐、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清代父子宰相董邦达、董诰等一大批杰出人物,李白、吴均、白居易、陆游、苏东坡、纪晓岚等文人墨客的足迹遍布全境,人文历史底蕴积淀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