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语文阅读题

2024-11-30 01:41:4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秦的统一

秦王嬴政

姓嬴名政。13岁即秦王位,由相国吕不韦执政。22岁亲理国政,平定了权势很大的宦官发动的叛乱,免除了相国吕不韦的职务,消除了已经发展到分裂秦国的两大势力。从公元前230年起,发动了最后消灭东方六国的统一战争。到39岁,即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秦灭六国

前230年派内史腾攻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颍川郡,韩亡。

前229年派王翦等大举攻赵。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克赵都邯郸,虏赵王迁,赵亡。赵公子嘉奔代,自立为代王。

前226年派王翦攻燕,取燕都蓟,燕王喜迁都辽东。

前225年派王贲攻魏,包围魏都大梁,引河沟水灌大梁城,魏王假降,魏亡。

前225年派李信率20万大军攻楚,楚军反击,秦军大败。改派已经告老还乡的王翦率60万大军攻楚。前224年,楚集中全国兵力抗秦。王翦坚壁不与战。楚人一再挑战,王翦置之不理。楚军不得战,引而东,王翦追击,大破楚军,杀项燕。前223年,秦虏楚王负刍,楚亡。

前222年派王贲攻辽东,虏燕王喜,燕亡。

前222年王贲攻代,虏代王嘉,代亡。

前221年王贲自燕南攻齐。秦兵入齐都临淄,民莫敢抗拒。齐王建降,齐亡。

经过10年的征战,秦王嬴政终于先后灭亡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诗句。李白用“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的诗句,来描绘嬴政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雄姿和气概。诗载《全唐诗》卷161。

郡县制

春秋后期,在楚、晋、秦的边地,出现了一些国君直属的县以及郡。到战国时期,不但各国边地,而且在中原与各国相邻的边境也设了郡。秦国陆续兼并各国土地后,每得新地,必定设郡。随着秦并六国,就把原来在秦国实行的一整套郡县制度普遍推行到了全中国。郡的长官为守、尉、监。郡守治民,郡尉典兵,监御史则为新置郡负责监督百姓及官吏的官员。郡下分设若干县。县的长官万户以上为令,不满万户为长。县令(长)以下设丞、尉,分管民政及军事。郡县的官吏都由中央任免和考核,规定俸禄,彻底改变和废除了过去的世袭制和封邑制,保证了中央政令贯彻到基层。

36郡

《史记·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都提到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把天下划为36郡。但都没有列举36郡的名目。《汉书·地理志》在各郡国下注称秦郡有36郡,包括《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所置的南海、桂林、象郡。于是长期以来对秦郡的设置过程和郡的名目存在着各种说法。1948年,谭其骧《秦郡新考》考证如下:

内史,为秦京师直辖区,体制与外郡不同,不在郡数之内。

始皇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36郡,按秦置郡先后,为上郡、巴郡、汉中、蜀郡、河东、陇西、北地、南郡、黔中、南阳、上党、三川、太原、东郡、云中、雁门、颍川、邯郸、巨鹿、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砀郡、陈郡、泗水、薛郡、九江、辽东、代郡、会稽、闽中、长沙、临淄、琅邪(yá牙)。其中,黔中、广阳、陈郡、闽中补《汉志》缺。

26年后,增设4郡:南海、桂林、象郡、九原。

后复分薛郡置东海,分邯郸置恒山,分临淄置济北,分琅邪置胶东,分河东置河内,分九江置衡山等郡。这样,自内史以外,秦郡凡得46。

统一文字

汉朝人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叙》里说,战国时期,各国“田畴异(亩,田亩大小不一样),车涂(途)异轨(车辆的宽狭不一样),律令异法(法令不一样),衣冠异制(衣服帽子的式样不一样),言语异声(说话口音不一样),文字异形(文字写法不一样)。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于是把原来的史籀大篆简化成小篆,由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这三部书既作为学童的识字课本,又是推行小篆的范本。那时候,因为“官狱职务繁”,迫切希望进一步简化文字。县吏程邈因得罪始皇,关在狱中,他经过十年的悉心钻研,造成了一种更为简便的文字。秦始皇知道以后,很赞赏这种简化的字体,免了他的罪,升了他的官,把他编造的简便文字命名为隶书。隶书到西汉初年就通行全国了。隶书书写简便,跟现在的楷书已经很接近了。

统一货币

战国时期,各国货币不统一。齐、燕通行的刀币,是从实用的刀子变化来的。韩、赵、魏通行的布币,是由古代锄草的农具演变而来。布是的同声假借字。的形状像铲,所以又称“铲币”。楚国通行的蚁鼻钱是从贝壳形的铜币演变来的。蚁鼻钱正面突起,铸有文字,笔画像只蚂蚁,两个小口像鼻孔,所以称蚁鼻钱。楚国还通行爰金,爰金是方形的,每小块一两,16块为一金(斤)。周、秦用圆形的钱。秦统一以后,规定以秦国的上币黄金(以镒为单位)和下币钱(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统一的货币,行用全国,废除了其他各种货币。

统一度量衡

秦统一后,颁布诏书,统一度量衡。后代发现的秦权上,刻有秦始皇的诏令:“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灭六国),黔首大安(人民安居乐业),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隗状)、绾(王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规定标准的度量衡器由官府负责监制。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中举行盛大宴会。博士70人上前祝寿,仆射(主管博士的长官)周青臣当面歌颂秦始皇完成统一的功德,博士淳于越(齐人)却建议效法殷周分封子弟功臣,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主张禁止诸生引证《诗》《书》和百家语,以古非今,“入则心非,出则巷议”,诽谤朝政,“惑乱黔首”,提出了“焚书”的建议,得到秦始皇的认可。当时所焚之书包括两部分:一是统一前的列国史记,二是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至于秦国的史书、博士所藏的图书和百姓家藏的医药、卜筮、种植的书不在内。所禁书籍都必须在30天内上交地方官府焚毁。为此,还制订了一系列法律,如: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凡要学习的一律以吏为师。严厉坚决地贯彻了焚书令,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由于六国史记的被焚,战国纪年至今还不能完全搞清楚。

焚书的第二年,卢生、侯生等方士、儒生诽谤秦始皇。秦始皇派御史追查,将四百六十多名为妖言以乱黔首的方士和儒生在咸阳活埋,史称“坑儒”。

蒙恬

秦代名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蒙恬将兵30万,北逐匈奴,夺取河南地(今河套以南地区),并且因河为塞,临河筑44县城,迁谪戍居住。又监修长城和直通咸阳的直道。蒙恬驻兵上郡十多年,威振匈奴。秦二世即位后,迫使蒙恬服毒自杀。

秦长城

秦统一以后,保留了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方的长城,加以修缮和连接,建成一条西起陇西郡临洮,东至辽东郡的长城,长五千多公里。秦长城北边的一段,沿阴山山脉的狼山、乌拉山、大青山往东,经滦河上游直至辽东,位置在现在明长城的北边。秦长城遗迹,至今仍有残存,如山西大同北的“紫塞”,甘肃岷县城西,开城县北均有长城的遗址。这些遗迹有的是用土掺碎石子夯筑,宽窄高厚因地形而异,一般下宽5米,高约1~4米,夯层8~10厘米;有的用石块砌成内外整齐的城墙,保存完好的地段,有的高5~6米,下宽5米,上宽3米。

越族

秦朝时候,居住在珠江流域一带的越人叫南越,因地属《禹贡》九州的扬州,也叫扬越;居住在闽江流域一带的是闽越;居住浙江瓯江流域一带的是东越,也叫瓯越、东瓯。总称百越。越,又作粤。

秦始皇统一越族地区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派屠睢率领50万大军分5路向岭南进兵。一军从越城岭突进,直下今桂林,一军从萌诸岭南下今贺县,一路越骑田岭,直下番禺(今广州),一路从大庾岭进入粤北,一路集结今江西余干。秦军的进攻,遭到了当地越人的反抗,秦军三年不解甲,不弛弩。秦始皇派史禄凿灵渠以通粮道。前214年,又派任嚣和赵佗率援军前往,征服了岭南的越人,在那里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并继续征发50万人留在那里戍守,与越人杂居。

东南沿海的越人在秦灭六国之前已降秦。秦在那里设置了会稽郡和闽中郡。

秦没有派遣军队和官吏进入闽越地区。闽越王仍然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

灵渠

位于广西兴安境内,一称湘桂运河或兴安运河。秦派兵进入越族地区时开凿。灵渠长33公里,其中4 5公里为人工开凿。它沟通湘、漓二水,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成为联络中原与岭南地区的水路通道。灵渠初名秦凿渠,或仅称渠。后因漓水上游为零水,亦称零渠、渠,唐以后始称灵渠。《淮南子·人间训》《史记·主父偃列传》《汉书·严安传》都记:“使监禄凿渠运粮”(监,御史)。秦制以御史监郡。因此监禄亦称史禄。

灵渠的渠道工程非常艰巨复杂。灵渠渠道穿行于丘陵地带,坡度大,水流急,行船困难。当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意将河道开凿得迂回曲折,以便延伸流程,杀缓流速,利于平稳行船。同时,每隔一段路程,设置一个“陡门”,又叫“斗门”,就是简单的船闸,可以启闭,以便分段拦蓄渠流,使水位逐段抬升或降下,船只节节前进,安然过山。这实际上就是现代的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我国用这个方法开凿灵渠,比美国所修的巴拿马梯级运河早两千多年,它充分说明了灵渠设计者的匠心和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才能。

附一:课本思考题答案提示

秦朝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答:①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②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小政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③在全国推行郡县制。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⑤修筑长城。⑥开凿灵渠。

附二:练习题提示

选择:B

附三:本课参考书目

林剑鸣著《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

翦伯赞著《秦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2版)第一编第1—4章。

《秦汉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第1版)秦部分。

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第二册第三编第二章。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1965年出版)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罗世烈《秦汉史话》第一章。

回答2:

秦的统一

秦王嬴政

姓嬴名政。13岁即秦王位,由相国吕不韦执政。22岁亲理国政,平定了权势很大的宦官发动的叛乱,免除了相国吕不韦的职务,消除了已经发展到分裂秦国的两大势力。从公元前230年起,发动了最后消灭东方六国的统一战争。到39岁,即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秦灭六国

前230年派内史腾攻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颍川郡,韩亡。

前229年派王翦等大举攻赵。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克赵都邯郸,虏赵王迁,赵亡。赵公子嘉奔代,自立为代王。

前226年派王翦攻燕,取燕都蓟,燕王喜迁都辽东。

前225年派王贲攻魏,包围魏都大梁,引河沟水灌大梁城,魏王假降,魏亡。

前225年派李信率20万大军攻楚,楚军反击,秦军大败。改派已经告老还乡的王翦率60万大军攻楚。前224年,楚集中全国兵力抗秦。王翦坚壁不与战。楚人一再挑战,王翦置之不理。楚军不得战,引而东,王翦追击,大破楚军,杀项燕。前223年,秦虏楚王负刍,楚亡。

前222年派王贲攻辽东,虏燕王喜,燕亡。

前222年王贲攻代,虏代王嘉,代亡。

前221年王贲自燕南攻齐。秦兵入齐都临淄,民莫敢抗拒。齐王建降,齐亡。

经过10年的征战,秦王嬴政终于先后灭亡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诗句。李白用“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的诗句,来描绘嬴政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雄姿和气概。诗载《全唐诗》卷161。

郡县制

春秋后期,在楚、晋、秦的边地,出现了一些国君直属的县以及郡。到战国时期,不但各国边地,而且在中原与各国相邻的边境也设了郡。秦国陆续兼并各国土地后,每得新地,必定设郡。随着秦并六国,就把原来在秦国实行的一整套郡县制度普遍推行到了全中国。郡的长官为守、尉、监。郡守治民,郡尉典兵,监御史则为新置郡负责监督百姓及官吏的官员。郡下分设若干县。县的长官万户以上为令,不满万户为长。县令(长)以下设丞、尉,分管民政及军事。郡县的官吏都由中央任免和考核,规定俸禄,彻底改变和废除了过去的世袭制和封邑制,保证了中央政令贯彻到基层。

36郡

《史记·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都提到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把天下划为36郡。但都没有列举36郡的名目。《汉书·地理志》在各郡国下注称秦郡有36郡,包括《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所置的南海、桂林、象郡。于是长期以来对秦郡的设置过程和郡的名目存在着各种说法。1948年,谭其骧《秦郡新考》考证如下:

内史,为秦京师直辖区,体制与外郡不同,不在郡数之内。

始皇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36郡,按秦置郡先后,为上郡、巴郡、汉中、蜀郡、河东、陇西、北地、南郡、黔中、南阳、上党、三川、太原、东郡、云中、雁门、颍川、邯郸、巨鹿、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砀郡、陈郡、泗水、薛郡、九江、辽东、代郡、会稽、闽中、长沙、临淄、琅邪(yá牙)。其中,黔中、广阳、陈郡、闽中补《汉志》缺。

26年后,增设4郡:南海、桂林、象郡、九原。

后复分薛郡置东海,分邯郸置恒山,分临淄置济北,分琅邪置胶东,分河东置河内,分九江置衡山等郡。这样,自内史以外,秦郡凡得46。

统一文字

汉朝人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叙》里说,战国时期,各国“田畴异(亩,田亩大小不一样),车涂(途)异轨(车辆的宽狭不一样),律令异法(法令不一样),衣冠异制(衣服帽子的式样不一样),言语异声(说话口音不一样),文字异形(文字写法不一样)。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于是把原来的史籀大篆简化成小篆,由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这三部书既作为学童的识字课本,又是推行小篆的范本。那时候,因为“官狱职务繁”,迫切希望进一步简化文字。县吏程邈因得罪始皇,关在狱中,他经过十年的悉心钻研,造成了一种更为简便的文字。秦始皇知道以后,很赞赏这种简化的字体,免了他的罪,升了他的官,把他编造的简便文字命名为隶书。隶书到西汉初年就通行全国了。隶书书写简便,跟现在的楷书已经很接近了。

统一货币

战国时期,各国货币不统一。齐、燕通行的刀币,是从实用的刀子变化来的。韩、赵、魏通行的布币,是由古代锄草的农具演变而来。布是的同声假借字。的形状像铲,所以又称“铲币”。楚国通行的蚁鼻钱是从贝壳形的铜币演变来的。蚁鼻钱正面突起,铸有文字,笔画像只蚂蚁,两个小口像鼻孔,所以称蚁鼻钱。楚国还通行爰金,爰金是方形的,每小块一两,16块为一金(斤)。周、秦用圆形的钱。秦统一以后,规定以秦国的上币黄金(以镒为单位)和下币钱(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统一的货币,行用全国,废除了其他各种货币。

统一度量衡

秦统一后,颁布诏书,统一度量衡。后代发现的秦权上,刻有秦始皇的诏令:“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灭六国),黔首大安(人民安居乐业),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隗状)、绾(王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规定标准的度量衡器由官府负责监制。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中举行盛大宴会。博士70人上前祝寿,仆射(主管博士的长官)周青臣当面歌颂秦始皇完成统一的功德,博士淳于越(齐人)却建议效法殷周分封子弟功臣,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主张禁止诸生引证《诗》《书》和百家语,以古非今,“入则心非,出则巷议”,诽谤朝政,“惑乱黔首”,提出了“焚书”的建议,得到秦始皇的认可。当时所焚之书包括两部分:一是统一前的列国史记,二是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至于秦国的史书、博士所藏的图书和百姓家藏的医药、卜筮、种植的书不在内。所禁书籍都必须在30天内上交地方官府焚毁。为此,还制订了一系列法律,如: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凡要学习的一律以吏为师。严厉坚决地贯彻了焚书令,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由于六国史记的被焚,战国纪年至今还不能完全搞清楚。

焚书的第二年,卢生、侯生等方士、儒生诽谤秦始皇。秦始皇派御史追查,将四百六十多名为妖言以乱黔首的方士和儒生在咸阳活埋,史称“坑儒”。

蒙恬

秦代名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蒙恬将兵30万,北逐匈奴,夺取河南地(今河套以南地区),并且因河为塞,临河筑44县城,迁谪戍居住。又监修长城和直通咸阳的直道。蒙恬驻兵上郡十多年,威振匈奴。秦二世即位后,迫使蒙恬服毒自杀。

秦长城

秦统一以后,保留了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方的长城,加以修缮和连接,建成一条西起陇西郡临洮,东至辽东郡的长城,长五千多公里。秦长城北边的一段,沿阴山山脉的狼山、乌拉山、大青山往东,经滦河上游直至辽东,位置在现在明长城的北边。秦长城遗迹,至今仍有残存,如山西大同北的“紫塞”,甘肃岷县城西,开城县北均有长城的遗址。这些遗迹有的是用土掺碎石子夯筑,宽窄高厚因地形而异,一般下宽5米,高约1~4米,夯层8~10厘米;有的用石块砌成内外整齐的城墙,保存完好的地段,有的高5~6米,下宽5米,上宽3米。

越族

秦朝时候,居住在珠江流域一带的越人叫南越,因地属《禹贡》九州的扬州,也叫扬越;居住在闽江流域一带的是闽越;居住浙江瓯江流域一带的是东越,也叫瓯越、东瓯。总称百越。越,又作粤。

秦始皇统一越族地区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派屠睢率领50万大军分5路向岭南进兵。一军从越城岭突进,直下今桂林,一军从萌诸岭南下今贺县,一路越骑田岭,直下番禺(今广州),一路从大庾岭进入粤北,一路集结今江西余干。秦军的进攻,遭到了当地越人的反抗,秦军三年不解甲,不弛弩。秦始皇派史禄凿灵渠以通粮道。前214年,又派任嚣和赵佗率援军前往,征服了岭南的越人,在那里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并继续征发50万人留在那里戍守,与越人杂居。

东南沿海的越人在秦灭六国之前已降秦。秦在那里设置了会稽郡和闽中郡。

秦没有派遣军队和官吏进入闽越地区。闽越王仍然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

灵渠

位于广西兴安境内,一称湘桂运河或兴安运河。秦派兵进入越族地区时开凿。灵渠长33公里,其中4 5公里为人工开凿。它沟通湘、漓二水,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成为联络中原与岭南地区的水路通道。灵渠初名秦凿渠,或仅称渠。后因漓水上游为零水,亦称零渠、渠,唐以后始称灵渠。《淮南子·人间训》《史记·主父偃列传》《汉书·严安传》都记:“使监禄凿渠运粮”(监,御史)。秦制以御史监郡。因此监禄亦称史禄。

灵渠的渠道工程非常艰巨复杂。灵渠渠道穿行于丘陵地带,坡度大,水流急,行船困难。当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意将河道开凿得迂回曲折,以便延伸流程,杀缓流速,利于平稳行船。同时,每隔一段路程,设置一个“陡门”,又叫“斗门”,就是简单的船闸,可以启闭,以便分段拦蓄渠流,使水位逐段抬升或降下,船只节节前进,安然过山。这实际上就是现代的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我国用这个方法开凿灵渠,比美国所修的巴拿马梯级运河早两千多年,它充分说明了灵渠设计者的匠心和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才能。

附一:课本思考题答案提示

秦朝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答:①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②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小政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③在全国推行郡县制。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⑤修筑长城。⑥开凿灵渠。

附二:练习题提示

选择:B

附三:本课参考书目

林剑鸣著《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

翦伯赞著《秦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2版)第一编第1—4章。

《秦汉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第1版)秦部分。

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第二册第三编第二章。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1965年出版)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罗世烈《秦汉史话》第一章。

秦长城

秦统一以后,保留了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方的长城,加以修缮和连接,建成一条西起陇西郡临洮,东至辽东郡的长城,长五千多公里。秦长城北边的一段,沿阴山山脉的狼山、乌拉山、大青山往东,经滦河上游直至辽东,位置在现在明长城的北边。秦长城遗迹,至今仍有残存,如山西大同北的“紫塞”,甘肃岷县城西,开城县北均有长城的遗址。这些遗迹有的是用土掺碎石子夯筑,宽窄高厚因地形而异,一般下宽5米,高约1~4米,夯层8~10厘米;有的用石块砌成内外整齐的城墙,保存完好的地段,有的高5~6米,下宽5米,上宽3米。

回答3:

秦长城

秦统一以后,保留了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方的长城,加以修缮和连接,建成一条西起陇西郡临洮,东至辽东郡的长城,长五千多公里。秦长城北边的一段,沿阴山山脉的狼山、乌拉山、大青山往东,经滦河上游直至辽东,位置在现在明长城的北边。秦长城遗迹,至今仍有残存,如山西大同北的“紫塞”,甘肃岷县城西,开城县北均有长城的遗址。这些遗迹有的是用土掺碎石子夯筑,宽窄高厚因地形而异,一般下宽5米,高约1~4米,夯层8~10厘米;有的用石块砌成内外整齐的城墙,保存完好的地段,有的高5~6米,下宽5米,上宽3米。

回答4:

1.炉中煤,象征充满爱国激情的诗人自己,表达了对新中国无私奉献的精神。
年轻的女郎:象征经过“五四”洗礼后焕发青春的祖国。表达了对新中国的赞美,热爱和期望。郭沫若曾解释:“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心目中就象一位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象我的爱人一样。
2.(为)我心爱的人儿〉指“五四”后充满生气的新中国。表达了诗人对新中国的由衷热爱。
燃到了这般模样〉一是表明自己的爱国之情十分炽烈,一是表明自己有着愿为新中国献身的精神(简言之,对祖国赤诚奉献的精神)
“燃”字渗透着诗人在漫漫长夜中摸索探寻的形象。
“燃到了这般模样”是前标题“眷念祖国的情绪”的喻体,前标题是本体,即眷念祖国的情绪象炉中煤炽烈的燃烧一般,没有比喻词,是借喻。所以作者是以炉中煤比喻充满爱国激情的自己,这样的比喻,艺术效果是借助炉中煤的燃烧,发光、发热来寄托自己热爱新中国的强烈程度和愿意无私奉
献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4.反复手法的成功运用
开头一句四次反复,不仅是诗节和思想感情层次的标志,而且也使这一负载主题的呼唤句式在反复中进一步突出,它所表现的情思进一步强化。
我为……这般模样〉两次反复,结构上收到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也深化了主题,升华了诗人的情感。
5.中心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新中国的热爱,赞美和期望,及对祖国赤诚无私的奉献精神。
6.全诗结构严密,构思精巧,再较为整齐的形式中,又有逐步递进和回环往复的变化,作者巧妙地因物述怀,借物言志,比拟恰切,寓意深远,有明显的艺术特色。

回答5:

(1)麻雀象征着那些追求自由,以死捍卫尊严的人。而其他鸟类象征着那部分为了不劳而获而放下尊严,自愿抛弃自由的人。
(2)麻雀坚守的不仅仅是尊严,更是天性。任何利诱都不可能使麻雀背叛自己的天性,而物种最原始也最崇高的生存境界便是:自由。麻雀向往自由,追求自由,所以它属于天空。
(3)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麻雀和烈女一样坚贞不屈,在人类的威胁和利诱之下,许多生物都屈服于人类的淫威,而麻雀是唯一不曾向人类屈服的鸟类!它的刚烈让人类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