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都有哪些原因造成的

2024-12-31 07:19:4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便血只是一个症状,并非一种疾病。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便血都有哪些原因,一起来看看。

  便血的原因

  劳倦过度

  心主神明,神劳伤心;脾主肌肉,体劳伤脾;肾主藏精,房劳伤肾。劳倦过度会导致心、脾、肾气阴的损伤。若损伤于气,则气虚不能摄血,以致血液外溢而形成衄血、吐血、便血、紫斑;若损伤于阴,则阴盛火旺,迫血妄行而致衄血、尿血、紫斑。

  感受外邪

  外邪侵袭、损伤脉络而引起出血,其中以感受热邪所致者为多。如风、热、燥邪损伤上部脉络,则引起衄血、咳血、吐血;热邪或湿热损伤下部脉络,则引起尿血、便血。

  久病或热病之后

  久病或热病导致血证的机理主要有三个方面:久病或热病使阴精伤耗,以致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而致出血;久病或热病使正气亏损,气虚不摄,血溢脉外而致出血;久病入络,使血脉瘀阻,血行不畅,血不循经而致出血。

  饮食不节

  饮酒过多以及过食辛辣厚味,或滋生湿热,热伤脉络,引起衄血、吐血、便血;或损伤脾胃,脾胃虚衰,血失统摄,而引起吐血、便血。

  便血怎么办

  一、肠道湿热

  症状:便血伴大便秽腻不畅,腹痛不适,口黏而苦,纳谷不香。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辩证分析:恣食肥甘厚味,湿热下移大肠,热伤大肠脉络,血随便下,故见便血;湿热粘滞,故大便秽腻不畅;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气机不利故腹痛;湿热困于肠胃,运化失调,则口黏而苦,纳谷不香。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肠道有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化湿,凉血止血。

  二、脾胃虚寒

  症状:便血紫暗或黑色,脘腹隐隐作痛,喜温喜按,怯寒肢冷,纳差便溏,神疲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辩证分析:脾胃虚寒,中气不足,脾失统摄,血溢肠中,故便血紫暗或呈黑色;脾阳不足,运化无力,故脘腹隐痛,喜温喜按;脾主四肢肌肉,阳气不能温煦,故怯寒肢冷;脾胃阳虚,生化无权,则纳差便溏;阳气不足则神疲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弱,皆为脾胃虚寒之象。

  治法: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便血的鉴别

  一、与痢疾相鉴别

  痢疾初起有发热恶寒等症,其便血为脓血相兼,且有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便血无里急后重,无脓血相兼,与痢疾不同。

  二、与痔疮相鉴别

  痔疮属外科疾病,其大便下血的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作肛门直肠检查时,可发现内痔或外痔,与内科所论之便血不难鉴别。

  三、与肛裂相鉴别

  引起的便血在临床上也是较常见的,血色鲜红,滴出或手纸擦血,便后有肛门剧烈痛疼。

  四、与直肠恶变相鉴别

  此类疾病引起的便血与痔疮较为相似,便血呈鲜红色,成滴状附于大便表面。晚期伴有肛门直肠下坠和全身消瘦,大便次数增加,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五、与直肠、结肠息肉相鉴别

  引起的便血,血色鲜红、无痛、血与大便不混合,一些患者在大便的表面带沟槽。

  六、与溃疡性结肠炎相鉴别

  溃疡性结肠炎引起便血,多半混有粘液或呈脓血便,并伴有下腹痛、发热、便频及里急后重等症。

  七、便血的自身鉴别

  1)近血:为先血后便的病症,病位在肛门及大肠。

  2)远血:为先便后血的病症,病位在胃及小肠。

  3)肠风:为风热客于肠胃引起,证见便血,血清而鲜,病属实热。

  4)脏毒:为湿热留滞肠中,伤于血分引起,证见便血,血浊而暗,病属湿热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