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逐级摸排梳理风险源,确定关键风险点。风险管理首先必须识别风险,风险识别是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安全产生影响,最重要的是量化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每个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程度。车间党政正职亲自上手,组织多次召开管理人员专题会,对管理人员和职工在职履责中存在安全风险和薄弱环节进行梳理、摸排,查找各自岗位必须重点预防控制和可能造成行车、人身、设备事故的安全风险项点,逐一进行归类、分析,为防控安全风险提供可靠依据。先后梳理涵盖作业标准化、人身安全、劳动纪律等方面,扳道组、作业员、司机、区长、后勤等岗位六大类安全关键15大项,安全风险控制点95个,安全风险防范措施202条,其中一级22条、二级34条、三级25条、四级14条。
二、调整检查管控重心,实施动态管理。车间管理人员认真落实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和“管理人员检查要求”,动态调整管理监控重心,坚持“十五三”对规、跟班作业写实,落实对规检查、对规写实、对规分析的要求,加强日常规章制度、作业标准的学习、演练,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和作业能力,强化岗位自控、互控、他控;同时,及时清理检查生产过程中不符合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的情况,对安全管理控制系统实时监测,随时掌握安全风险点的动态状况,及时发现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 “关键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不断强化安全风险过程控制。例如针对当前现场作业、劳动安全及职工“两违”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的现象,车间重点开展现场作业违章违纪问题大整改,及时制定车间《调车车间关于加强等工及调机外出作业期间劳动纪律的措施》,加强劳动纪律的管理,杜绝窜岗、打盹、睡觉等严重问题的发生,通过对各班组安全风险动态管理情况的督导检查,选定安全风险基础管理薄弱、严重问题较多的班组组织进行专项分析,制定强化安全风险管理的措施实施重点帮促,严起手腕整治现场作业中惯性、倾向性问题,来促进现场标准化作业的落实,强化现场作业控制,增强作业人员落实作业标准的自觉性,本月职工违章严重违纪率同比下降20%,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科学制定措施,实施分级卡控。车间严格按“由上而下、逐级负责”的原则制定防控措施,要求职工层面的风险防控措施必须由班主任指导制定、车间管理人员的风险防控措施必须由车间党政正职指导制定,确保安全风险防控措施科学有效。车间各岗位工作的紧密协作是顺利安全完成运输生产任务的基本保证,任何一个岗位、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最终导致一起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分别针对每一个岗位充分调研分析,归纳整理出各个岗位的安全风险控制点,并根据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确定风险等级,通过推进风险分级动态管理,对确定的岗位安全风险统一建立安全风险点信息库,每月末按照Ⅰ、Ⅱ、Ⅲ、Ⅳ和红、黄、橙、紫四个级别分别对次月安全风险控制项点进行预警,并依托“十五三”对规检查、“五定三率”及月度安全考核等机制,动态跟踪评估对风险项点的控制效果,实现风险闭环管理。对车间管理力量进行合理分配,于每月底制定次月《调车车间安全关键卡控值班表》,明确现场检查和调机添乘的有关要求,做到管理人员的全员参与,职工的全员覆盖,突出关键岗位、时段、环节、人员、作业的控制,车间各管理人员按照“春运”期间包保要求和车间二月份安全风险控制跟班作业检查卡控计划表,认真加强现场安全包保检查,强化车间安全风险检查和控制,尤其是突出对信号三楼、二、四场,调车组、机车乘务员、专用线等关键岗位、场所的安全检查,强化高风险岗位的安全卡控,确保了车间春运期间的安全生产稳定。
四、完善综合评估,将风险率降至最低,夯实安全基础。风险管理要着眼于风险控制,通常采用积极的措施来控制风险,通过降低其损失发生的概率,或缩小其损失程度来达到控制的目的。一方面车间强化事前风险控制,通过制定细致的措施,比如加强职工业务培训及事故案例教育、关键作业干部上岗盯控、各岗点巡视检查等,以增强干部职工安全责任意识,提高作业标准化水平,从而达到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的目的;另一方面是事中、事后风险控制,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编制多个备选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对所面临的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当风险发生后,按照预先的方案实施,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项目安全风险识别与控制,主要的意思是说对整一个项目的存在风险进行有效的鉴别,以及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