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是周星驰系列喜剧电影中最为经典的一部之一。而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部电影在最初上映时,只得到了约20万人民币的市场票房。也正是这一数字,使很多励志格言常常说道:“连大话西游这么经典的电影都只得到了20万票房,你又有什么经不起的失败呢?”那么为什么这部当初市场冷淡的电影最终收获了如此多的好评和追捧呢?
第一,这部作品相对来说比较前卫,不符合当时的审美。特别是其中设计的许多笑点,在当初并没有形成潮流,但在日后又被大众审美所接受。
第二,这部喜剧具有较为深刻的精神内涵,《大话西游》对人生的探讨,实际上是较为深刻的,而这对电影市场的受众来说可能会比较不具有吸引力,而当放映期过后,人们才会更加愿意细细评味其中的深刻。
第三,当初的年轻人长大了。二十多年过去,当初那群年轻人长大了,他们对电影有了更深的理解——就像他们自己的成长一样,越发懂得了什么是真的值得回味,什么是经典,也更加理解了到底什么是人生,人生的苦乐酸甜又都是怎样的境遇,而他们都能在《大话西游》之中寻找到自己的慰藉。
当初有多少人错过了这部电影,我想他们一定会后悔,也一定会想起那句台词: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 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 一万年。”
一部好的电影也是,能珍贵到一万年。
关于这个问答的答案网上各种分析特别多,这里说几个个人的看法吧。《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是95年的片子,当时上映后在香港、台湾甚至大陆地区票房都是很惨淡的,所以个人觉得不存在内地观众能够欣赏港台不行的情况。这部片子让周星驰获得了金像奖最佳男主角,连当时被指看不懂的无厘头剧情也获得了最佳编剧一奖。所以这部片子的创新,在当时是受认专业人士认可的,不被认可的是票房。
而当时观众不太喜欢这部片子,个人觉得是大家对西游记这个IP的固有印象太深刻。周星驰在这之前的无厘头作品也很多,但是大多是现代题材或者原创古装题材,改编经典名著还是第一次。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当时观众对他的感觉是偏正剧的,87版西游记才是观众心中正确的打开方式。
而后期这部片子受认可是什么时候呢,是96年影片下线后拷贝到北京电影学院,在当时的大学中流传后才开始逐渐受到追捧的。这也印象了我之前的推测,年轻人对新式物的接受度更强,更能抛开西游记的外衣抓取其中的内核。所以说这部片子在当时太超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现晚几年,恐怕还是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他票房的失败是因为没有人先打破大家对西游记的固有思维,一旦打开了,后续的作品就很容易被认可。
《大话西游》因为片长原因分为《月光宝盒》和《大圣娶亲》上下部,但两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剧情上一脉贯通,情感必须两者连贯着看才算完整。白晶晶与紫霞其实是至尊宝人生里的红白玫瑰,两者必须对照着出现,才能够达成最后的效果。
《大话西游》作为周星驰自身电影的一个分水岭,是他青年情怀的一次总结。其意义近似于宫崎骏的《千与千寻》。 不同于之前对于小市民的梦想与现实相互冲突,最后理想照进现实,小小梦想得偿所愿的鼓励性质。《大话西游》里面,却探讨的是梦想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甚至于为了梦想断情绝爱最后得不偿失的失意。
《大话西游》表面上是一个不担责任,四下逃避的浪荡子的两段感情与一段成长。但是里面包含的意思却是包罗万象。推而广之,其实至尊宝的形象就算当下的每个人,心里藏着冲天的抱负与理想却被耗费在五行山的插科打诨和小小算计里了。好不容易遇见一个自己动心,而且可以帮助自己脱离现实生活的人,却总有强势的家长和朋友在旁边冷嘲热讽(长姐若母,春三十娘就相对于白晶晶的长辈!类似于现实层面要房要车要嫁妆还是百般看不上女婿的丈母娘!)为了心爱的人可以穿越时间却改变人生轨迹,却发觉现在的心爱仅仅是一个过客,身边喋喋不休的人将成为最让人怀念的那个入心入肺的人。而这个入心入肺的人眼看着就要和一个能力家世比你优越很多的人喜结连理,你断情绝爱去拯救那个心爱之人,闹得天翻地覆,挣得来胜利却争不来一个完美的结局!
《大话西游》将人生里那些年少懵懂而不懂,年轻气盛而错失,中年软弱而放弃,老来无力而无法挽回的人生失意浓缩进至尊宝的两段感情里。描绘着一个社会人对于整个生命与世态的无能为力,想爱不能爱,想挽留却处处错失,弄得自己段爱绝情也不能保护心爱之人的生活美满,岁月静好。弄到最后,只能是离弃了自我来成全自己心爱的人!
当时《大话西游》的制作相对粗粝,场景和化妆极端低价,显得没有卖相。而且结构古典名著《西游记》解构得有些过于天马行空,一般观众没有经历过剧情里的生死别离,所以初期票房极其有限。等到当初的观众经历了世间的种种不如意之后,再回头看剧情,才会发觉里面的种种隐喻和内涵。初听不解曲中意,再闻已是百年身。反而突然间和观众有了很大的共鸣,被观众回头奉为经典!
首先有经济的因素。当时那个年代,虽然经济已经在逐渐发展,但是大多数人却还是没有钱在电影院看电影,所以票房没有现在高是可以理解的。
而到现在还非常的火,主要是现在人们的爱情观已经与二十年前大不相同。二十年前的,大多还是包办婚姻,基本都是按部就班的相亲结婚,哪像现在,各种禁忌的刺激的恋爱都有,并且更强调自由权利,所以放到现在,不说很多人都经历过更加感同身受了,另一方面也更能理解并且接受,觉得非常的“时尚”
而且现在回过头来,才更能感受到星爷的超前,他的影片刚出的时候,很多人看不懂。无厘头和爱情故事一同表现出来,可能很多人就当搞笑片看过去了,对又哭又笑传达的含义看不懂。但如今来看的话,这种表现形式却又能够受到更多的认可。相信更多的人愿意在看《大话西游》的时候,放肆地笑,又无言地哭。当然,时至今日也仍然有人觉得两部《大话西游》都是烂片,毕竟众口难调,有的人就是会觉得这样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太过于哗众取宠,但瑕不掩瑜,从烂片到经典,这是影迷们对星爷的认可,也是看电影的人们在时间洗礼下的成长。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这部片子当年的投资是6000万,不管是在九十年代的香港还是内地,都是A级大制作,但是票房却只拿到了20万,这直接让周星驰的彩星电影公司倒闭。
但是如今它却成为了经典,这倒不是因为这部电影被当年看过的观众再次发现了好处,而是因为这部片子被现在新一代的观众发掘了妙处,这才是值得说道的地方。
也就是说《大话西游》的好是8090后这一代的年轻人所开始追捧的,其实原因便在于这一代人的审美诉求,他们已经不再相信宏大的神话叙事,也不再相信更为权威正经的神话故事,而是对于无厘头、颠覆权威的这种手法非常喜欢。这就和《大话西游》中对于唐僧、观音菩萨等各路神仙的解构,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而是和我们一样,甚至比我们还要荒唐的尘世中人。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影片对于爱情这个话题却丝毫没有消解,爱情不但比尘世中一地鸡毛的庸常爱情更加晶莹剔透,而且还更为真挚,更有生命力和永恒的触感。
这便是年轻一代人的价值观,对于上一节权威的反抗,但是在人世情爱这块,他们丝毫不会调侃,而是会像至尊宝一样,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而且更为痛心的是,自己如同一条狗,成为被人啼笑的取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