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与《血战钢锯岭》具有可比性么,如何评价这两部电影?

2024-12-18 21:19:0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两部都是好电影,值得一看

《血战钢锯岭》以对抗法西斯将战场设在日本冲绳为背景,写了一个致死不愿意拿枪的战中军医,徒手救回了75条生命。影片让很多人感动,甚至有人为此哭泣。

人不可无信仰。信仰让我们重拾信心。历史不可忘记,但我们同样呼唤和谐相处。或许,这就是对电影《血战钢锯岭》的最深的感悟吧!《血战钢锯岭》,有激烈精彩的战争戏,有反战和人道主义的内核,最后男主角舍命救人的场面多么触动观众的情绪。

 《血战钢锯岭》不仅是一部关于奉献和牺牲的英雄主义主旋律电影,它最核心的表达,是借用一名基督教徒通过自我救赎靠近神性光辉的故事,来印证拥有坚定信仰的力量。这是一个因敬畏上帝而内心澄明之的导演才能拍出的电影。

从内容上看,《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在赤裸裸地展现美国当下生活中的本质,而且是用极度写实又高清的方式。一个外来者,揭人家的短给人家看,从来都宣扬“英雄主义”。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不是一部典型的商业片,更像一部文艺片。它太沉闷,太冷静,太含蓄,没有套用好莱坞几分钟一冲突,十几分钟一高潮的剧本框架,没有某种价值观的输出或者情绪的引导。政治倾向上既不左也不右,也没有明确的反战主题。它太真实,太像生活本身,让观众得不到情感的寄托和宣泄。

大家觉得呢?

回答2:

  1. 血战钢锯岭,不应列为战争片,而应归为人性片。因为真正的战役根本不在钢锯岭。远离枪支,不代表没有力量,拒绝杀戮,并不意味懦弱。没有盔甲的勇士,也能手刃人生!

    2. 林恩中场战事,李安一如既往地在他的电影里探讨人性,电影试图通过一个经历了伊拉克战争,经历了战友在身边死亡,并且与极端分子贴身肉搏,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美国大兵,在他归国接受勋章,参加一场橄榄球赛事的两个小时里,所经历的喜怒哀乐。如果让我挑这部电影的错,唯一的缺点就是它的闪回太碎太多。通过在球场主角的睹物思人,不停切回到伊拉克战场,他的家庭,他的过去。由于由于迁回的次数太多,有时候正当我融入一段故事情节的时候,结果很快被抽离了。除此之外,影片是完美的,通过主角的经历,他的家庭对于战争的态度,他的姐姐和她的父亲争执,他的冲动爱情,他在军营里面和战友的友情,想靠他们走穴赚钱的经纪人,想拿他们的经历拍电影,但是又很抠门的商人,甚至包括对伊拉克极端份子的描述。都是很复杂的,没有简单的纸片人物。所以100个观众,看完一定有100种以上的思考。这部电影也创新的作用了120帧,当然了我也没机会见到,或许真的见了可能只是感官上的更真实吧。

    3. 总体来说,两部电影我更喜欢前者那种心灵上带来的震撼,都很值得一看。

回答3:

这两部电影没有可比性,完全不是一个类型。

回答4:

我想会发生两种状况,并且这两种状况会有关联性的。一种就是对士兵的感染力,看过《亮剑》的人都知道,李云龙的军事素养没的说,另一方面也归功于他的独特的个人魅力

回答5:

这两部电影都不错,但中心思想却不大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