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物理学角度考虑,水是液体,是不可压缩的,空气是气体,是可以压缩的。所以,当导弹命中军舰舰体爆炸的时候,四周空气会被压缩,起到缓冲的作用。而水是不可压缩的,鱼雷战斗部爆炸所有的能量通过水全部作用在军舰或者潜艇的外壳上,这也就决定了,装置相同爆炸当量的炸药,但是鱼雷的威力就是比导弹要大。装药180千克的反舰导弹命中目标也就是让3000吨左右的军舰失去战斗力,而同样装药180千克的533毫米鱼雷命中舰体足以击沉50000吨级别的大舰。
2、从作战角度,导弹暴露在空气中,虽然采取超低空、超音速攻击,但是在人类目前成熟的雷达预警和电子干扰软杀伤的前提下,命中并不容易,1982年英阿马岛海战,阿根廷总计发射6枚“飞鱼”(5枚空射、1枚陆基)但是命中率仅50%而且还有一枚是臭弹。而鱼雷由于采用水声音响制导,同时配以尾流制导修正,命中率很高,而且由于雷达波不能穿透海水,而鱼雷自身声响很小,所以,非常难于防御。受军舰机动性以及防御鱼雷手段的不足,鱼雷的命中率也高于导弹。
3、鱼雷和导弹相比唯一的弱点在于射程近,由于潜艇或者水面舰艇通过声纳锁定敌方目标的能力限制,而且由于水的阻力远大于空气,所以目前鱼雷的射程一般都在30-50千米左右,而反舰导弹的射程则从50-500千米不等。相对于武器装载平台而言,自然是装载远程反舰导弹的飞机或水面舰艇更加安全。
鱼雷的爆炸威力大主要是水在帮忙.水的密度大于空气一千倍,所以爆炸能量传递也差不多大了一千倍.(空气中很多能量都在压缩爆心空气时消耗了)由此我们经常会看见一条万吨战舰也不过挨上4/5条鱼雷就彻底完蛋了.
鱼雷的优势在于它攻击的是水线一下部分,水线下爆炸造成进水,而后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舰船的电路中断,武器系统失灵,无法灭火和排水等等。一旦击中舰艇,则会有大量海水进入舰艇内部,由于水不可压缩.所以水压可以加大释放能的指向性.基本上几千吨的船会被水压直接折断,加速舰艇的沉没。
一般650mm口径的鱼雷装药在600kg左右,533鱼雷的装药在300kg左右,324mm口径的鱼雷装药在30-50kg内。不过,苏联对付美国航母的650鱼雷装药大约是900kg,接近小型核武器.国际上常见的533是400kg,轻型反潜324是150kg.
到上世纪70年代为止,鱼雷对舰艇的杀伤力还是很大的,一发可以击沉驱逐舰,可以对巡洋舰造成一定毁伤,对防护良好的战列舰打击效果一般,但如果命中薄弱部位,一样可以使其退出战斗,回船坞修理
举个例子,"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一次战斗中,右舷艏柱后方16米,水线下3米的位置被鱼雷击中,结果右舷船壳被撕开15米长,10米高的大洞,连左舷船壳也被炸出大口子,形成"象鼻山"的景象
现在舰艇上的鱼雷都是为了反潜,舰与舰的交战距离很难想象会达到鱼雷的射程:10公里
这个不好说的。举个例子吧
二战时、日本的信浓号航空母舰的标准排水量为64,800吨。1944年11月29日,信浓号在濑户内海进行试车时被美军射水鱼号潜艇击中四枚鱼雷。本来四枚鱼雷对大和级战舰不构成太大威胁,但是由于处置不当、信浓号沉没了。
但是同级的武藏号在莱特湾海战被击中二十余条鱼雷后才沉没。
情况不同、结果也不同。但是鱼雷击沉的水面舰艇数量、绝对数倍于单纯用火炮击沉的数量。
一枚直径533毫米的鱼雷在命中敌船时,爆炸的威力足以在船壳上撕开一个可以开进一辆卡车的大洞。如果鱼雷是在船底中央的龙骨处起爆,威力足可以把任何一艘万吨级的舰船拦腰炸断!所以,美国航母舰队在出海时,根本不怕来自空中和海面的攻击,真正怕的就是来自水下的潜艇的鱼雷攻击,美国航母舰队在海上前进时,都要至少四艘核潜艇在舰队一百海里内环绕护航,搜索、驱赶和消灭敌人的潜艇,绝对要保障航母水下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