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 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 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最终达到使学生学 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才能培养 学生这种合作的能力呢? 一、教师首先要培育学习小组,完善小组合作机制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 起,研究、讨论、探讨,最终圆满地完成一项工作、一项任务,同时个 人受益、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在数学课上,合作学习是一种 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使学生相互促进、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稍有难 度的学习任务。然而,引导不好,形式上的合作就会失去意义,误时、 误事,徒劳无功。因此,培育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合作。就成了小组 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 作能力极其有限,在培育学习小组时,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组间成员水平均衡”分组的原则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 常出现这种现象: 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有快有慢, 速度快的小组完成任务后, 就不能自己, 开始“乱说”、 “乱动”起来。 究其原因, 一是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 二是小组之间成员的基础不同, 水平不一。因此,在组建 3 人或 3 人以上的多人小组时,小组间成员的 水平应相对均衡搭配, 他们的研讨速度、 探索水平才可能大体保持一致。 这样组内异智保证了组内各个成员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互补, 为学生与 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大家从 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而小组间成员水平相对均衡,即组间异智,又为全 班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在同一起点和同一水平上公平、 合理的竞争创造了 条件。 2、 给小组成员编号的原则 各小组成员中的学识水平、智力能力、性格品质各不相同,老师可 以按不同的水平,给学生编号,基础强、能力高、成绩好的同学都编为 1 号,成绩中等的编为 2 号和 3 号,学习有困难、能力相对较差的编为 4 号(这些只有老师清楚,学生不须知道)。在进行小组汇报、发言之 前,教师要有目的地向全班同学表明:请每一组的某号同学代表你们组 发言,请大家齐心协力帮助他整理探究的内容,为他的发言做好准备。 那些不善思考的学生在小集体力量的支持、帮助下,在小组学习的氛围 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更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树立起集体意识,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 的力量。 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原则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作任何 安排,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就会出现只是几个好学生七嘴八舌,谁也不 理会谁, 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 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 在成立小组时指导小组成员分好工就显得十 分重要。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他们头脑中没有任何学习 的模式,这时两人小组比较合适。三、四个月后,再将班上同学分成 3 人或 4 人学习小组,并给每一个小组成员作以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 织讨论与合作; 一名操作员, 负责具体的操作; 一名记录员, 负责记录、 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 在全班做出汇报。每次合作时,同学就能各尽其责,不用担心谁在里面 无事可做,谁在里面“唯我独行” 了。 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一个周或一 个月),调换一次,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有 所了解,都会做,并明白每一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与技巧,促进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1、熟练掌握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 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 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 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 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 意见,在小组中如何开展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 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 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 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 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 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2、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个人心理优势,一节课注 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 见, 而对于同学的发言, 却不重视。 为此,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 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 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 须作思考, 并做出判断, 提出自己的见解, 提高学生反思、 评价的能力。 在这样要求下训练, 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 体会, 善于倾听同学意见, 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 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 以达到相互启迪、 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 情绪。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自己实际能力的一项重要指 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 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 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 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 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 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 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 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 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 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4、在合作中学会讨论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 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后,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这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 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 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 合作学习中,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学生讨论问题后, 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 自己的补充和见解。 最后, 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 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 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5、在合作中学会组织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组织技能就是合作学习的重要 技能。 组织技能是听、 说技能和独立思考的前提。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 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 性,可定期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 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在合作中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 其中包 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评价 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学 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每个同学的情 感表现进行评价。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 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 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通过正确地评价让学生的自尊心、 自信心和进取心得到保护,激发了发展和创新的活力。 三、教师及时参与,给予点拨与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 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 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是袖手旁观、无事可做,而应该深入 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指 导学生的探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 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高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 利完成学习任务。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及时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 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 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 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 进行监督等等。 小组合作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即使这种学习 方式的优点非常多,能够博采众家之长,汇集集体力量,充分发挥集体 智慧等等,但还是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 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