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日前表示,尽管中国经济总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在吸纳就业、经济增长带动就业方面没有带来明显影响。同时,在一些地区、一些企业,经常会出现企业招工难、劳动者求职难并存的情况,这是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最突出的表现。就中小企业而言,这一矛盾表现得更为明显。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称,在温州等地中小企业整体陷入生存危机的特殊时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中小企业生存危机的根源是什么?温州中小企业凭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实现原始资本积累后,遇到了转型升级最大的瓶颈与挑战,即缺少高端研发人员与高技能人才支撑。据统计,温州36万家民营企业形成了36个国家级制造业基地,用工缺口在35万至40万之间,占浙江省用工缺口的半壁江山。温州一部分中小企业老板把实业赚来的钱转去炒房、炒煤、炒股,放高利贷,投机的高回报率掩盖了产业空心化的潜在危机,忽视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解决“招工难、用人难、留人更难”
《“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中指出,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专校院、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建立研发机构,进行联合创新。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开放研发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服务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服务。强化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继续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启动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广泛开展政策法规、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准则与资本经营、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品牌管理、绩效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曾指出,我国每年新注册的中小企业约为100万户,但净增企业只有40万户左右。对于中小企业“短命”的原因,李子彬认为内因大于外因: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招揽人才、留住人才困难,创新和抗风险能力有限,这些都决定了中小企业整体水平不高。企业内部的问题,只能靠企业自身去认识,去觉悟,去纠错。
李子彬指出,中小企业,顾名思义,规模小、实力弱。一是表现在人才弱,优秀的人才都愿意去大企业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大企业稳定,待遇高,所以中小企业招揽人才困难。二是表现在资金实力弱。这两个条件就决定了它的创新能力弱。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电子科技大学创新与创业研究中心主任鲁若愚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要科学合理,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同时,也应加强管理团队的建设,弥补自身的人力资源短板。在用人过程中,企业应该努力创造条件,使求职者有归属感,“毕竟在大城市打工的多数人群都属于外地人口,远离家乡,难免感觉孤独。”他表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想要长远发展,就应该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让企业更加有“凝聚力”。这往往也是中小企业忽略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