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宗教学?
宗教学是认识宗教现象的本质,揭示宗教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宗教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社会现象的宗教。宗教与哲学、道德、法律、政治、文学、艺术一样,是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一种社会现象,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部门都应该而且可能成为人类认识和科学研究的对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各种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宗教学是以宗教为研究对象的独立学科,它不同于一般宗教观(宗教理论、宗教学说)有两点:其一是它在学科上的独立性。它以宗教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作为认识对象,对它进行学术性的考察和研究,真正的宗教学,如同哲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法律学等学科一样,应该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其二是它在内容上的系统性。宗教学,应该是在对宗教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宗教的知识体系,而不仅只是个别性的观点和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对宗教各种问题的研究形成马克思主义宗教学。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方面的传大贡献在于把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历史唯物论。唯物史观用社会 的经济基础去说明一切上层建筑的特性和本质,用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发展来说明上层建设的变化和发展,这就揭示了上层建筑各部分的本质,为我们认识宗教世界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原则。我们虽然主张科学的宗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对于非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中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一切合乎科学的因素,我们都要认真总结,加以吸收,作为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借鉴。
===================================================================
宗教学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备较全面的宗教学知识,了解世界名人宗教的历史与现状,熟悉我国宗教法规和政策,能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或政府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宗教事务管理、理论宣传、政策调研等工作的宗教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宗教学的基本理论,较全面地了解世界各大宗教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我国的宗教法规和政策,受到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社会调研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宗教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关于世界主要宗教的基本知识;
2.掌握现代宗教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了解世界宗教的发展动态和宗教研究的前沿问题;
4.了解我国的宗教法规和政策;
5. 具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
6. 掌握文献检索、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中国哲学史、外国哲学史、宗教学导论、佛教史、道教史、基督教史、伊斯兰教史、民间宗教研究、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宗教问题社会调查与方法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宗教问题社会调查,一般安排6周左右.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哲学学士
相近专业:哲学 逻辑学 宗教学 伦理学
开办院校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山东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参考资料:http://daxue.learning.sohu.com/major_detail_5.html
===================================================================
中国宗教学的研究状况
一、“九五”期间本学科建设概况
“六五”至“九五”二十年间,我国宗教学学科建设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梯队,出版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学术专著,发表了一大批优秀的学术论文,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理论体系。在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少数民族宗教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可喜成果。二十年来的进步是很大的,成绩是显著的。宗教学科研机构已成为中央和地方党政部门制定宗教政策和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咨询单位。这表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学学科在20世纪末已基本建立。
“九五”期间是我国宗教学学科建设承前启后、奠定21世纪宗教学研究方向的关键阶段,在此期间,本学科的研究状况总结起来有如下四个主要方面:
1.对各大宗教的历史、经典、教理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宗教现实问题调查研究方面亦取得了不少成果;“八五”转“九五”及“九五”的重大课题也大多结题。
2.各大宗教都不同程度的加强了与港澳台及国外的学术交流和相互的实地考察,这对我国的宗教学研究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我国的宗教和宗教学研究均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对我国宗教学研究人才的培养和学科领域的开拓,也有着重要的贡献和积极的影响。
3.宗教学研究为党政部门的政策决策提供咨询,为解决现实的宗教问题提供专业支持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4.“八五”规划中曾指出“高教系统广大从事人文学科的教师,是一支学科齐全、人数众多、地域广阔,有科研能力的重要科研力量,但多半是自发的、分散的,经费不足”,这一状况,“九五”以来有了很大改进。“九五”期间全国许多高校纷纷增设宗教学研究的系、所,宗教学的硕士点继续增多,博士点亦有所增加。特别是教育部建立了宗教学学科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如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理论研究所、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等,为21世纪我国宗教学研究腾飞创造了良好软环境。但如何围绕这些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组织、团结高教系统的同行师生齐心协力完成国家的重大课题,还有待于今后创造性地发挥高校人才辈出的优势。
参考资料:http://www.sinoss.net/commfiles/subject/730.htm
简单地说, 宗教 只是一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中国文化认为:有一个创始人、有崇拜对象为“宗”;有一群追随者,有一定的祭祀仪式为“教”;西方文化的宗教religion是从拉丁词“re”和“legere”演变来的,意思是“再”和“聚集”,就是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发展到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为了这一信仰而到了不畏生死的地步。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多数宗教是对超自然力量、宇宙创造者和控制者的相信或尊敬,它给人以 灵魂 并延续至死后的 信仰 体系。对宗教进行研究的学科是宗教学。
多数宗教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超自然的力量或实体( 上帝 、天神、鬼灵等)存在,并认为这种超自然的力量能够影响人们的命运,因而产生敬畏和崇拜的思想感情。但是宗教不同于 迷信 。宗教一般是由共同的信仰、道德规范、仪礼、教团组织等要素所构成。
宗教可以大致分为自发宗教和人为宗教两大类。自发宗教是非常原始的宗教,一般是 原始社会 时期的宗教。而现代的宗教基本上都是人为宗教。
宗教一词的来历
值得注意的是,在 中文 中,宗教这个词,与 英文 的 religous believes 的含义本来并不对等。本来在中文中的宗教,是 佛教 的术语,并不是现在的内涵和外延。比如历史上,中国的道教,即不用这个名词来称呼。宗教这个词用来泛指所有 宗教信仰 乃是由翻译造成的词义变化。宗教这个词作为佛教专门术语的含义,即 自证为宗、化他名教 反而被忘却了。这种由于文化交流而产生的词义演变(和混乱,在有些情况下),在中国近代和当代历史上,是很常见的。
宗教的起源
早在 原始社会 宗教就已经存在,它产生的根源和基础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以及原始人对自然斗争力量的软弱。那时,宗教规范往往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
宗教与信仰
宗教的基础是信仰,也有人认为是蒙昧主义。宗教只要求人们相信,不要求人们问为什么。
有些观点认为,某个 民族 只信仰某个宗教。而从 考古学 的发现上得出的结论是, 信仰 不是天生的,是可以改变的。民族、宗教和 文化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宗教的影响力量
宗教在世界上各个 国家 和 民族 中都存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哪个国家没有宗教。
宗教与政治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在历史上,宗教常常被统治阶层用来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宗教也常常被反抗者用来作为反抗压迫的工具。
现在在许多 国家 公民都有宗教信仰自由,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中世纪 的 欧洲 和 中东 许多国家盛行政教合一制度,国家政权与宗教合而为一,宗教首领就是国家首脑,直接掌握国家政权;宗教成为国教,教规就是国法,公民必须信奉和遵守,公民没有信仰宗教与否的自由。
马克思主义 的观点认为,当社会发展到 共产主义 ,宗教将会消失。
宗教学是认识宗教现象的本质,揭示宗教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宗教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社会现象的宗教。宗教与哲学、道德、法律、政治、文学、艺术一样,是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一种社会现象,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部门都应该而且可能成为人类认识和科学研究的对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各种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宗教学是以宗教为研究对象的独立学科,它不同于一般宗教观(宗教理论、宗教学说)有两点:其一是它在学科上的独立性。它以宗教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作为认识对象,对它进行学术性的考察和研究,真正的宗教学,如同哲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法律学等学科一样,应该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其二是它在内容上的系统性。宗教学,应该是在对宗教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宗教的知识体系,而不仅只是个别性的观点和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对宗教各种问题的研究形成马克思主义宗教学。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方面的传大贡献在于把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历史唯物论。唯物史观用社会 的经济基础去说明一切上层建筑的特性和本质,用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发展来说明上层建设的变化和发展,这就揭示了上层建筑各部分的本质,为我们认识宗教世界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原则。我们虽然主张科学的宗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对于非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中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一切合乎科学的因素,我们都要认真总结,加以吸收,作为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借鉴。
简单地说, 宗教 只是一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中国文化认为:有一个创始人、有崇拜对象为“宗”;有一群追随者,有一定的祭祀仪式为“教”;西方文化的宗教religion是从拉丁词“re”和“legere”演变来的,意思是“再”和“聚集”,就是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发展到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为了这一信仰而到了不畏生死的地步。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多数宗教是对超自然力量、宇宙创造者和控制者的相信或尊敬,它给人以 灵魂 并延续至死后的 信仰 体系。对宗教进行研究的学科是宗教学。
多数宗教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超自然的力量或实体( 上帝 、天神、鬼灵等)存在,并认为这种超自然的力量能够影响人们的命运,因而产生敬畏和崇拜的思想感情。但是宗教不同于 迷信 。宗教一般是由共同的信仰、道德规范、仪礼、教团组织等要素所构成。
宗教可以大致分为自发宗教和人为宗教两大类。自发宗教是非常原始的宗教,一般是 原始社会 时期的宗教。而现代的宗教基本上都是人为宗教。
宗教一词的来历
值得注意的是,在 中文 中,宗教这个词,与 英文 的 religous believes 的含义本来并不对等。本来在中文中的宗教,是 佛教 的术语,并不是现在的内涵和外延。比如历史上,中国的道教,即不用这个名词来称呼。宗教这个词用来泛指所有 宗教信仰 乃是由翻译造成的词义变化。宗教这个词作为佛教专门术语的含义,即 自证为宗、化他名教 反而被忘却了。这种由于文化交流而产生的词义演变(和混乱,在有些情况下),在中国近代和当代历史上,是很常见的。
宗教的起源
早在 原始社会 宗教就已经存在,它产生的根源和基础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以及原始人对自然斗争力量的软弱。那时,宗教规范往往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
宗教与信仰
宗教的基础是信仰,也有人认为是蒙昧主义。宗教只要求人们相信,不要求人们问为什么。
有些观点认为,某个 民族 只信仰某个宗教。而从 考古学 的发现上得出的结论是, 信仰 不是天生的,是可以改变的。民族、宗教和 文化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宗教的影响力量
宗教在世界上各个 国家 和 民族 中都存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哪个国家没有宗教。
宗教与政治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在历史上,宗教常常被统治阶层用来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宗教也常常被反抗者用来作为反抗压迫的工具。
现在在许多 国家 公民都有宗教信仰自由,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中世纪 的 欧洲 和 中东 许多国家盛行政教合一制度,国家政权与宗教合而为一,宗教首领就是国家首脑,直接掌握国家政权;宗教成为国教,教规就是国法,公民必须信奉和遵守,公民没有信仰宗教与否的自由。
马克思主义 的观点认为,当社会发展到 共产主义 ,宗教将会消失。
什么是宗教学?
宗教学是认识宗教现象的本质,揭示宗教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宗教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社会现象的宗教。宗教与哲学、道德、法律、政治、文学、艺术一样,是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一种社会现象,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部门都应该而且可能成为人类认识和科学研究的对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各种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宗教学是以宗教为研究对象的独立学科,它不同于一般宗教观(宗教理论、宗教学说)有两点:其一是它在学科上的独立性。它以宗教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作为认识对象,对它进行学术性的考察和研究,真正的宗教学,如同哲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法律学等学科一样,应该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其二是它在内容上的系统性。宗教学,应该是在对宗教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宗教的知识体系,而不仅只是个别性的观点和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对宗教各种问题的研究形成马克思主义宗教学。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方面的传大贡献在于把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历史唯物论。唯物史观用社会 的经济基础去说明一切上层建筑的特性和本质,用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发展来说明上层建设的变化和发展,这就揭示了上层建筑各部分的本质,为我们认识宗教世界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原则。我们虽然主张科学的宗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对于非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中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一切合乎科学的因素,我们都要认真总结,加以吸收,作为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借鉴。
别梦想大学里的宗教学会教你什么人生哲理,我都差点被骗了: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备较全面的宗教学知识,了解世界名人宗教的历史与现状,熟悉我国宗教法规和政策,能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或政府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宗教事务管理、理论宣传、政策调研等工作的宗教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宗教学的基本理论,较全面地了解世界各大宗教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我国的宗教法规和政策,受到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社会调研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宗教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关于世界主要宗教的基本知识;
2.掌握现代宗教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了解世界宗教的发展动态和宗教研究的前沿问题;
4.了解我国的宗教法规和政策;
5. 具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
6. 掌握文献检索、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中国哲学史、外国哲学史、宗教学导论、佛教史、道教史、基督教史、伊斯兰教史、民间宗教研究、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宗教问题社会调查与方法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宗教问题社会调查,一般安排6周左右。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哲学学士
相近专业:哲学 逻辑学 宗教学 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