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为什么建成“凸”字形?

为什么非要建成"凸"形而不建成"回"形呢
2025-01-06 07:38:4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因为兴建外墙时出现了财政缺口,不得不修改建筑物形态,由原来的口字形改为了凸字形。

北京城凸字形的城市形态形成于明朝嘉靖时期,嘉靖皇帝在位期间,兴建和改建了一批礼制性和宗教性的建筑,还增筑了北京城城墙,并最终将北京城的城市轮廓由原来的口字形变成了凸字形,形成了内城与外城的城市格局。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为了抵御蒙古军队的入侵,世宗决定兴建北京城外城。但是只修完南面的一道城墙后财政就亮起了红灯。和大臣们商讨之后只能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修两道南北向的连接内外城的城墙。于是北京城就由原来的口字形变成了凸字形。

扩展资料:

明清北京城的建筑变化

明皇城在宫城的外面,周围18里,有六门;正南为大明门(清改为大清门),大明门东转为长安左门,西转为长安右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北安门(清改为地安门)。承天门内东西朝房两旁,布置了“左祖右社”的太庙和社稷坛。

这样的布置改变了元朝“左祖右社”远离皇城的布局,使太庙与社程坛紧连着皇宫。承天门前有一条宽阔的御道,两旁有联榴通脊的千步廊,组成“T”字形广场。广场两侧宫墙的外面,左文右武,对称地排列着中央政府的主要官署。

从而改变了元大都城内中央衙署分散的布置。这样,宫前的中央官署和“左祖右社”,宫后的御苑,宫左的皇史宬,宫右的太液池等,都围在皇城之内。

清北京城简介:清代沿用了明代的内外城和皇城及紫禁城,位置没有变动。只是外城的广宁门与清道光的名字约宁,“宁”字犯讳,所以把广宁门改为广安门。内城分为九门,正南中央为正阳门,在其左侧为崇文门,右侧为宣武门。

城东两门为朝阳门、东直门;城西两门分别是阜成门、西直门;城的北面是德胜门、安定门。外城分为七个城门即:正南的永定门,及其两边的左安门、右安门,西为广安门,东为广渠门。和域内城联接处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城

回答2:

哈,这我知道,那天上北京旅游课的时候老师正好讲到了,难得的是那课我正好听了.
我们老师说本来大明朝的皇帝是想把北京城建成"回"字型的,外城包围内城的结构.内城建好后,建外城墙的款也已经下拨了,于是外城墙从南城的永定门开始建,结果建到广安门、广渠门的时候,建城的钱却没了。皇帝大怒。这豁口的外城墙成了天下的大笑话。这时有个人出主意说,把外城墙与内城墙连上,外城不就封闭起来了嘛。于是便有了西便门和东便门。这样,北京也就形成了“凸”字型结构了。

回答3: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建成的,但它比元大都更雄伟壮丽。

朝廷兴工修建皇宫,用了三年时间。此项工程不仅完成了紫禁城及皇城的宫殿、门阙、城池,而且完成了太庙、社稷坛、天坛、山川坛以及鼓楼、钟楼等诸多建筑。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又修建了包围京城正南面的外罗城,也就是北京外城。北京便成了凸字形的样子。元朝的城墙是土墙,明朝把城墙里外都包了砖,内城九门外面的护城河上旧有的木桥也都改为石桥。

回答4:

报纸曾经报道过.
从古代的皇帝在北京建都.风水先生就建议修成凸字.
用现在的科学来解释的话.可以避免很多自然灾害.
比如地震,凸字形状可以,一层一层减少地震的波动.
北京所处的地形也是个扇面的地形.
等等.我知道的就这些了.呵呵

回答5:

因为北京奇怪啊,所以建成凸字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