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的如何(可以吗)报考县里的高中?清中 我中考

2025-01-04 05:41:4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3月31日,张家口3所中学同时进行中考,比国家规定时间提早近3个月。它们是张家口市第一中学、宣化区第一中学和怀来县沙城中学,都是该市最好的省级示范高中。

当地一位高中校长说,由于张家口连年高考升学率在省内排名垫底,导致优质生源流向天津、衡水、唐山等省内外高中名校。因此这3所学校被“默许”提前自主招考。

当地大量优质生源被3所中学吸纳,导致没有参加提前招考的学校无法保证生源质量,高考录取率日益降低,危及学校生存。对此,张家口市教育局副局长张殿忠表示,明年将不再提前招考。

张向东(化名)是张家口某城乡中学的优秀生。他隐约觉得自己正在成为一场生源争夺战中的抢夺对象。

因成绩优异,他被当地的万全中学提前录取。学校为防止他流向外校,先收取了1200元学费。但在3月31日,他还是参加了张家口市第一中学(简称“市一中”)为期两天的招生考试。“市一中是我一直向往的。”

张家口市一中、宣化区一中、怀来县沙城中学是张家口最好的三所中学。它们同时提前招考,比国家规定的中考时间早近3个月。

“提前招考的目的是为了限制本地优秀生源外流。”张家口阳原县一中校长张培林说,为了限制优秀生源向天津、北京、石家庄、衡水、唐山流动,张家口市的这3所省级示范高中从去年开始就大规模提前招考。

由此引发的后果是,各县城的第一中学为截留优质生源,各显神通,有的学校以“助学金”的补助形式来吸引学生。

当地一位高中老师鉴于生源抢夺的混乱现状,向媒体写信举报。

4月5日,张家口市教育局下发了停止“提前招生”的紧急通知。

张家口市教育局副局长张殿忠认为发生提前招考的根源,是因为教育发展水平没实现均衡化布局,也就无法进行高中划片入学。

“不过,明年这种提前招考肯定不会再发生。”张殿忠说。

万名考生提前中考

近4000名来自各县的初中生前来报考市一中,其附近20多家小旅馆都挂上了“客满”的牌子。

今年,张家口市一中的提前中考来势汹涌。

在校门口张贴的考场分布告示上显示,这次共布置了95个考场,按一个考场44个考生计算,报考这所学校的考生总数接近了4000人。因为场地不够用,另两个考场设在了市六中和市九中。

在邻近市一中的几条巷道里,密密匝匝的20多家小旅馆都挂上了“客满”的牌子。临近下午3点,来自各县城的考生家长走出小旅馆,涌向市一中。一辆警车停在学校门前维持秩序。

宣化县一所中学的校长也站在人群中,他女儿成绩在县里可以排到前十名,这次和她同来市一中应考的近百名学生几乎都是县里的尖子生。

同时,宣化区一中、沙城中学也分别设了77个和68个考场。照此推算,该市有万余考生提前参加中考。

试卷由学校自己命题、自己阅卷、自己录取。

“4月会通知结果。按去年惯例,录取生会提前入学读‘预科班’。”一名考生说。“录取生将上交中考的准考证,意味着不再拥有中考资格。”

提前招录防生源外流

张家口市教育局要求全市一本上线1000人,并落实到各个学校,提前招考被默许。

张家口这三所中学从去开始就大规模进行提前招考。阳原县一中校长张培林说,截留优质生源是为了提高当地升学率,截住流向外省市的生源。

近几年,张家口市的一些教育指标排在河北省末位。其中高考成绩逐年下滑,连续几年在全省排名垫底,2005年更是跌入谷底。

张家口市教育局的资料显示,去年参加普通高考的24294名考生,一本上线才730人,二本2191人,“整个市的升学率才相当于其他市的一个中等县的水平”。

尽管市一中是当地名列前茅的中学,但在教育系统内部曾流传着关于该校的歌诀:教师不坐班、不认真备课、不认真讲课、不认真批改作业、不认真辅导。

低迷的升学率和教育质量,加上邻近北京、天津等高考政策倾斜地,尖子生连年南下,流入天津、石家庄、衡水、北京、廊坊、保定等地。

4月5日下午两点,临上课前,张家口市第九中学初三(6)班的班长汪春,收拾好桌上的书本离开教室。她的家人在天津买了套房子,交足50万后,她可以在天津落户并入学当地的一所重点高中。

在九中这样的张家口市内名校,几乎每个初三毕业班都有几个准备“移民”天津甚至北京的尖子生。

面对这种现状,张家口市教育局在2006年专门成立了高中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使全市普通高中教育达到全省中等以上发展水平”,要求“市直高中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强调“一中必须打好翻身仗”。

市教育局给一中提出了2007年的高考建议指标:一本300人、二本以上600人,并把全市一本上线1000人、二本上线3000人的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个学校。

当地一名高中校长说,在这样的情况下,3所中学的提前招考也就被默许了。

各县中学无生可招

当地区县中学要面临生源的三重流失,最终直接危及学校生存。

去年1月和5月,市一中和宣化区一中首次提前自主招生。市一中从近2000个考生中招收了5个预科班200多名学生。

通过提前招生这一利器,市一中在当年全市中考成绩前756名中,招收了429名学生;全市的“好学生”,一半以上集中在市一中。

这引起了各县中校长的强烈反对。

阳原县一中校长张培林说,原本城乡教育资源就有差距。2006年市一中一本上线人数是174人,阳原县一中只有1人。

“这种生源掠夺,我们县中是直接受害者。”阳原县一中校长张培林不认为这是一场平等的竞争。现在市一中甚至享有从县中直接抽调老师的权力了。

目前当地县中都在面临“三级流失”,一是初试阶段,省内的示范高中提前自主招生;二是中考之后,省内省外的好学校都来挖好学生;三是终极阶段,主要是高考移民的生源流失。

阳原县一中曾经历了最严重的招生低潮,只招收了400多人,张培林说,“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办学经费。”

该校的学费到2004年,已经从3年6000元,跌至3年3000元,为了招到足够的学生,还降低分数线30-50分录取。

一名县中校长说,县中保证不了生源质量,就不能保证高考的上线率,就会直接影响下一年生源的数量,最后危及县中的生存。

设重奖争抢尖子生

区县中学采取预交学费、提供高额奖学金的方式,试图留住优秀生,但更多学生仍愿提前中考。

初三下半学期才刚开始,万全县孔家庄二中的张向东就已经被万全中学录取。万全中学是县里唯一的省级示范高中,按照初三上半学期期末考试的排名,提前录取了全县前100名的学生,并让他们预交了一年的学费1200元。

学校规定,如果预交了学费的学生最后没有入学,这1200元将不予退还。“我们想用这个办法来留住一些好生源。”万全中学招生办主任王春晓说,去年县里的前100名,几乎全部流向了市一中和宣化区一中。

2006年7月,万全县教育局下发了《严禁外地学校入校招生的紧急通知》。

一些县一中为回应张家口3所中学的提前招考,开始想法抢先截留生源。

3月27日,怀安县的柴沟堡一中甚至抢在市一中、宣中和沙中之前就举行了选拔考试。4月4日,预招的200多名预科班学生就提前开学,一年的学费只收600元。

张北县甚至给提前录取的优秀生开出“助学金”的优惠条件:前10名学生每人补助3000元,前11-30名每人补助2000元,前31-100名每人补助1500元。

“如果可以考上市一中,那1200元我就不要了”。午饭时间,张向东和班上的几个尖子生坐在家长和班主任中间,他们都不会为了1200元的预交学费放弃就读市一中的机会。

孔家庄二中班主任张书琴也带着读初三的女儿来到了市一中考点。今年3月孔家庄二中还特意为此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大会,这也没能挡住张书琴带着女儿去市里赶考的脚步。

“县一中不好,好老师都流失到私立中学和市一中去了。”阳原二中的初三毕业生范丽丽说,她班上的50多个同学,有20多个都去了宣化一中和沙城中学参加考试。

亟待无差异教育改革

当地一位校长认为只有实施均衡教育才能解决生源争夺乱局。

在一些县中校长的反对下,张家口市教育局曾于2006年12月28日下发了《关于禁止学校擅自提前招生的紧急通知》,“严禁各普通高中在初中学生未完成学习任务,提前进行招生录取工作”,对优秀学生的破格提前录取工作“必须在学生参加完毕业考试后”。

3月6日,市教育局在全市教育办公大会上再次强调,省级示范高中允许提前招收一批特长生和文化课优秀生,但是要通过推荐的办法,各校限招100名。

禁令并未阻止今年张家口3所中学的提前招考。

万全中学招生办主任王春晓说,招生局面进一步变得混乱。各校为了竞争生源甚至花钱“买”学生,拿出三四十万做奖学金,甚至给介绍生源的初中班主任和校长一些“回扣”。

万全中学校长王俊对混乱局面也感到无奈。他说,市教育局从2006年开始把高考上线任务指标分解到各所县市高中,不能完成任务的高中,地方党委要追究校长的责任。

4月4日,河北媒体以“生源大战”为题,报道了张家口市3所示范高中提前招考的事件。第二天,市教育局以传真的形式向市各县区教育局、省级示范高中和民办高中发放“紧急通知”。

“通知”再次强调了“各校不得擅自组织考试提前招生,“具备条件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可采用推荐、保送的方法招收一定比例的特长生和优秀生。”

张家口市教育局副局长张殿忠在接受采访时称,对于本市3所示范高中提前招考的情况,他并不知情,“省里今年的中考改革,允许省级示范高中探索多样化的招生办法,但是通过推荐和保送,并没有允许通过考试来选拔。”

“录取工作一定会等到毕业考试之后才进行,”张殿忠说,“明年这种提前招生现象不会再发生了。”

对于张家口招生混乱的局面,阳原县一中校长张培林将希望寄托在无差异教育改革。他曾和市里的其他校长一起去山东寿光考察高中教育。

“那里不分重点非重点,初中毕业生一律按片区就近入学高中的做法。”这让他看到了未来张家口市整治高中招生秩序的希望。

而张殿忠则认为这种均衡化教育在当地为时过早。

“因为当地教育发展水平低,无法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布局。所以要推行这项改革还有待时日。”(记者 吴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