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最后的结局到底是什么?

2024-12-28 17:51:0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林黛玉的结局是:在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礼当天泪尽而死。

林黛玉十七岁那年的正月,王子腾在距离京城的二百多里处被要死,贾府一个月里面接连失去了两座靠山,再加上贾宝玉疯癫,家政又被任命为江西粮道,上任在即,贾府不得不赶紧筹办贾宝玉的婚事。

二月初二的时候,贾母为了给贾宝玉冲喜,又想起来了金玉的说法,所以和家政商量决定让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同时为了隐瞒贾宝玉,凤姐给贾母和王夫人出了一个掉包计的主意。

初四,贾宝玉和薛宝钗要结婚的消息被傻大姐不小心说漏了最,林黛玉急火攻心,去贾母的院子里找到了贾宝玉,两个人最后一次坐在一起参禅。

林黛玉问贾宝玉为何生病,贾宝玉笑了笑说是为林黛玉生的病,十一日,林黛玉焚烧了稿子,十二日也就是林黛玉生日的当天,贾宝玉和薛宝钗进行大婚典礼,林黛玉泪尽而亡。

扩展资料:

林黛玉是在《红楼梦》的第三回进入贾府的,在这一回中,主要人物集体大登场,包括贾母、王夫人、贾宝玉、王熙凤、花袭人等等,使读者透过黛玉的眼睛,看到了贾府的富贵气象,以及与众不同的生活排场。

这一回里,很细腻地铺陈了黛玉来到贾府的过程,以及整个过程的所见所闻,林黛玉始终是以贵客、宠儿的地位而备受礼遇,她之所以抛父进京都,是来自双方家长的主张,以及爱与教育这两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外祖母贾母心疼这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没有母亲照顾,所以坚持要接过来照料,而父亲林如海也非常赞成这样的做法,因此即使小黛玉万般不舍,也还是含泪登船上京。至于贾母、林如海的安排,都是基于依傍教育的考虑,也就是补充母亲所给予的母爱与母教。

这都是一个人成长时最需要的要素,也是林黛玉来到北京贾府的两个目的。黛玉动身以后,走的是京杭大运河,她从扬州出发,一到达终点站北京郊区的通州,就有贾府派来的轿子等着迎接。

轿子从明朝开始就是权力地位的象征,贾府这样的安排便显示出对黛玉的重视,至于那位跟着黛玉一起上京的贾雨村,当然就没有这样的礼遇了。当黛玉乘轿抵达贾府的时候,便依照清朝王府的规矩,从角门进荣府。

事实上,王府的正门终年紧闭,人来人往都走角门,曹雪芹也只有在第五十三回写到贾府在除夕那一天正门大开,可见这是很特殊的贵族阶级生活形态,不同于一般。

黛玉进府后,接着与贾府上下各等的人物相见,反映出她在在受到礼遇,贾家同辈的三春可以不去上学,穿上正式的隆重礼服出见,尤其是她直接坐在贾母的身边,还被搂在怀里。

这就等于与最高权威平起平坐,后来拜见两个舅母时,也都获得很亲昵的表示,例如大舅母邢夫人牵着黛玉的手,又苦苦留她留下来用饭,后来亲自送她到仪门前,还足足看着车驾远去了以后才转身回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黛玉(林黛玉之死)

回答2:

在贾府那样的封建大家族里是肯定要拆散宝玉和黛玉的,从一开始黛玉就是一副体弱多病、楚楚可怜的样子,曹雪芹早就设定好这个人物不得善终了。

况且以她的病情肯定承受不住与宝玉分开的打击,所以,高鄂续写时让她在宝钗与宝玉结婚的当晚病死在潇湘馆是比较合理的,一边是迎新嫁取的喜庆场面,另一边是孤苦、病痛的黛玉在潇湘馆煎熬,才能产生强烈的对比,突出黛玉的悲剧命运。

但是,我不太同意自杀的说法,黛玉这种病体迟早会病死的,而且以她懦弱、幽怨、寄人篱下的性格也不象会自杀徇情的样子。

回答3:

那是高鹗续书的结局,曹雪芹真正想展示的结局目前无人确知.也有很多别的猜测和续书的版本,比如说林黛玉是自杀,也有说林黛玉死后又还魂不再爱贾宝玉,还有说林黛玉东渡日本又重遇贾宝玉……我个人认为她的结局不会像是在高鹗书中所写得那么恐怖,我赞成他是在月光下投湖自尽的。

回答4:

中秋夜跳湖自杀了——中秋联诗的时候,说过的那句“冷月葬花魂”。

周汝昌在《红楼真梦》里说的。总之高鹗的不能信的。
挂了是肯定的,但是乾隆那个年代说人死的时候应该不用挂这个词吧,尤其是身为文学大家的曹雪芹。简直不能想象,那可是在形容他的女主角啊……!

回答5:

是在宝玉和宝钗礼成是含恨死于潇湘馆 由于她是绛珠草转世所以还泪之恩已报,自己继续在天上做她的神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