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文样丘疹病 是怎样发生的啊 传染人吗?

2025-04-01 05:37:5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发生于男女外生殖器部位的鲍温样丘疹病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但近10余年来,随着性病、特别是尖锐湿疣发病率的大幅度上升,该病的发病有增多趋势。作者所见到的14例都是在近9年中发现的。在临床上该病常与尖锐湿疣中的丘疹型混淆,并易造成误诊。
  1.病因
  鲍温样丘疹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因素:①HPV感染:在鲍温样丘疹病患者中,尽管只有V4的病例检出了病毒颗粒,少数病例的细胞核内有乳头瘤病毒抗原存在,但用电镜检查已证明HPV的病因学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明鲍温样丘疹病与HPV感染有密切关系。在几十种HPV亚型中与该病有关的HPV亚型就有HPV6、11、16、18、31、32、33、34、35、39、42、48、49、51型和HPV54型等,但以HPVl6型最为常见,有报告达63%。因此,现在认为鲍温样丘疹病是一种主要由HPV感染引起的疾病。然而,有些病例确无HPV感染的证据。②念珠菌感染和其他感染如疱疹病毒感染等。③不同的刺激因子作用于良性原发损害继而发生本病。
  此外,由于极少数病例常伴有其他性病如尖锐湿疣等,因此该病的发病常与性接触传染相联系。在作者所见到的14例鲍温样丘疹病患者中均曾有过1~3种性病史和频繁的性活动,故认为性混乱引起HPV感染可能与本病发生有关。
  2.临床表现
  生殖器鲍温样丘疹病主要发生于30岁左右的青年男女。损害位于男性和女性外生殖器部位。原发损害为丘疹,直径2-10mm,数个或更多。丘疹顶扁平或呈半球状,散在分布,少数可融合成斑块。颜色可呈淡红色、肤色、褐色、紫罗蓝色、淡棕色或色素沉着性。表面大多尚光滑,有些可有少量细薄鳞屑或呈轻度疣状。在男性损害主要发生于阴茎、包皮、龟头和/或系带处,少数见于阴囊。在女性损害主要见于大阴唇、小阴唇、会阴部,此外,阴道口、腹股沟、耻部有毛部皮肤和肛门周围皮肤也可发生。患者多数无明显自觉症状,但有少数患者可有瘙痒。
  3.组织病理学检查
  鲍温样丘疹病在组织病理学上类似于鲍温病,其特征为表皮呈银屑病样增生,角化过度,伴灶性角化不全,明显的肉芽肿灶,细胞极性消失,非典型的核分裂,以及具有角化不良的多核、坏死、不典型的角朊细胞。真皮乳头层水肿,毛细血管弯曲扩张,周围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陈晓端等观察15例鲍温样丘疹病的病理结果表现为:镜下见表皮角化不全,棘层可见轻至重度不典型增生,表面为细胞大小不一、核染色加深、核分裂像易见,可见不对称分裂像,表层内有少数散在分布的凹空细胞,部分钉突向下延伸增宽。
  4.鉴别诊断要点
  鲍温样丘疹病与丘疹型尖锐湿疣的主要鉴别点在于:①临床表现:鲍温样丘疹病的损害多为多发性,且多单个散在发生,其表画尚平滑,颜色多为淡红色、褐色、紫罗蓝色或棕色,受磨擦后不易出血,其损害增长速度缓慢,多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停止增长,而丘疹型尖锐湿疣多趋于群集发生,仔细观察表面粗糙不平,损害呈淡红色,受磨擦后易出血,其损害增长速度较快,并不断增大。②醋酸试验:鲍温样丘疹病醋酸试验为阴性,而丘疹型尖锐湿疣则多为阳性。③组织病理学特征:见前述
  5.治疗
  鲍温样丘疹病绝大多数经过良性,一般不必进行特殊处理,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实属重要。有报道本病在青年人常于几个月或数年内可自行消退,而在老年人无自行消退倾向,可能在几年内癌变。有学者指出在40岁以上的妇女,本病发生侵袭性癌的危险性最大。陈晓端等观察的15例鲍温样丘疹病中2例在3个月内消退,4例手术切除或冷冻治疗后无复发,6例仅通过一般局部治疗后短期内损害达高峰,然后逐渐消退。在作者见到的14例中有3例经1个月至半年观察损害逐渐消退;有1例系经活检术后损害逐渐消退;5例患者因害怕癌变要求治疗,分别采用电灼或激光疗法去除后观察,其中有3例在术后3周至4个月内复发;1例用因特芬300万IU肌注,每3日注射1次,经5次治疗后损害部分消退,其余损害缩小,10次注射后经2个月随访观察,损害完全消退,继续追踪半年未见复发;其余4例观察1-3个月皮损无变化,以后失访。尽管本病可望自行清退或损害受到某些损伤等刺激后逐渐消退,但本病也可发展成为鲍温病,故对此类病人要注意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