蛞(kuō)蝓(yú),蛞蝓又称水蜒蚰,俗叫鼻涕虫或黏黏虫,是一种食性复杂和食量较大的有害动物,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
两个不常用的汉字.
汉字:蛞蝓
读音:kuò
yú
笔划:
释义:软体动物,外形像去壳的蜗牛,表面多黏液,头上有长短触角各一对,眼长在长触角上。背面淡褐色或黑色,腹面白色。昼伏夜出,吃植物的叶子,危害蔬菜、果树等农作物。也叫鼻涕虫,有的地区叫蜒蚰。
扩展资料
体型特征:
成虫伸直时体长30~60毫米,体宽4~6毫米;内壳长4毫米,宽2.3毫米。长梭型,柔软、光滑而无外壳,体表暗黑色、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
触角2对,暗黑色,下边一对较短,约1毫米,称前触角,有感觉作用;上边一对长约4毫米,称后触角,端部具眼。
主要食物:
吃婆芋、面包树、雀榕、血桐、蟛蜞菊、双花蟛蜞菊、蔬菜、蘑菇球根、蘑菇等植物、真菌及其果实等。
危害特点:
1、蛞蝓取食草萄叶片成孔洞,或副食其果实,影响商品价值,是一种食性复杂和食量较大的有害动物。
2、遇见时可将食盐或白砂糖洒在蛞蝓身上,数分钟之后会因身体大量脱水而导致死亡。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蛞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