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济南市人大、政协会议上,由济南市民盟提出的“建设济南黄河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提案,引起了社会各界及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5月22日,记者采访了该提案撰写人王令光。
据王令光介绍,建设济南黄河堰最初是由省政协副主席李殿魁提出的。李殿魁同志曾担任我省黄河入海处东营市的市委书记,一直对黄河的治理非常关心,对黄河问题有较深的研究。2000年春天,他在《春秋》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建设济南堰,造福泉城,惠泽齐鲁”的设想。
其主要内容是:在济南西北部的北展治洪区的豆腐窝建设一道水闸,使黄河在这里分流;将黄河北岸做为一个中堤岛,在北展的豆腐窝至黄河铁桥附近另造一个几十公里的新黄河北岸堤堰,使黄河在这里形成外河和内河,黄河水可以漫过这条堰,缓缓注入以北的北展治洪区,形成一个面积相当于300个大明湖的大水库。
李殿魁认为,由于黄河堰既可以挡水,也可以漫水,一旦黄河遭遇特大洪水,就能保证济南市与黄河下游无虑,从而彻底解决黄河洪水对济南市的威胁。同时,由于济南市春季的风沙主要来自西北部,尤其是北展治洪区都是不毛之地,是本地春季风沙之源。引水进入这个区域,形成巨大的水面,不仅可以使本地的春季风沙得到控制,而且还能调节城市大气的湿度,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并能有效解决城市的供水问题。另外,由于小浪底工程已经将流向下游的泥沙进行拦截,再加上黄河济南段的水势较缓,黄河泥沙大都沉积,所以,黄河水在漫过堰时,不会带泥沙,这就会在其北部的北展治洪区形成一大片清澈的水面,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城市景观。
王令光说:在济南市西北部建设黄河堰,从旅游的角度看尤其有价值。首先,黄河吹沙走浪几千公里来到山东境内,早已没有了潼关壶口的气势,无险无景,难成景观。当济南堰建成后,50公里长的中堤岛和相当于300个大明湖的堰库以及分流用的上、下闸,将是国内绝无仅有的景观。济南堰的建设,还能催醒从匡山到华山迤逦十余公里的“齐烟九点”风景线,成为济南市的核心风景组团。济南堰的建设,有了黄河以北广袤的平原,能够有效地抑制城市向南的过度膨胀,保住南部山区的特色地貌,保护山林和泉水补给区,从根本上解决泉水的源头问题,四大泉群不再有停喷之忧,泉城得以名副其实。如果再想得长远一些,将来若能实现引济南堰的清水入旧城区,重开济南古航道,沟通四大泉群、小清河、工商河、环城公园和泉城广场,那时从南门码头登船,可经黑虎泉或趵突泉入大明湖,出大明湖东可达华山脚下,延及东部万亩荷塘,西可抵匡山、药山黄河楼。这是何等美景!
王令光认为,黄河一直是济南市城市发展的一块心病。济南市向南发展,会破坏城市的生态环境;向东发展,一是会破坏济南市的历史文化,二是遥墙国际机场在城市东部。往北发展,会受到黄河的威胁。在济南市西北部建设一条黄河堰将解决长期困扰济南市城市发展的问题。
济南堰能够驯服黄河,从而也能为济南市各个方面的发展开拓通衢大道。从国际上看,几乎所有的大都市作为人口聚集地,几乎都有一条河穿过市区。大河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景观。中国的上海和广州,美国的新奥尔良,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德国的柏林等等均是如此。那些开始没有河的城市在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也要造出运河来。世界著名的大城市,如美国的休斯敦和洛杉矶都有这样的运河。郑州市发挥黄河优势,引水入库进城,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
因此,黄河应该而且完全可以成为济南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建造黄河堰,使其成为省会城市的重要景观,彻底解决黄河对济南的威胁,开拓市区向西、向北发展的空间,同时也解决了北展治洪区的遗留问题,使黄河成为济南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条件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