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国者,法式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的意思是大唐是个法律完备的发达国家,是世上少有的珍稀大国,必须经常派遣人员去大唐学习。
据《日本书纪》(推古天皇)卅一年(623)记载:秋七月……是时,大唐学问者僧惠齐、惠光及医惠日、福因等并从智洗等来之。于是,惠日等共奏间曰:“留于唐国学者,皆学以成业,应唤。且其大唐国者,法式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
这些是回到日本的留学僧、留学生对大唐的政治文化有了深刻的印象,认为大唐是法律完备的发达国家,故向朝廷进言应该召回在唐已学成人员,并应经常派遣人员到大唐去学习。果然,630年,日本就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直至894年,日本共正式任命了十三次遣唐使,实际成行十二次。另外还派出一次专门迎接遣唐使回国的“迎入唐使”,三次陪唐朝赴日使节回国的“送唐客使”。
拓展资料:
604年圣德太子制定了被称为“宪法十七条”的日本首部行政成文法。这部法律以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和佛教思想为指导思想,主张以和为贵,规范官僚的行为,试图建成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圣德太子还主张积极引进佛教、中国文化和政治制度,并派出了正式使节出使隋朝,这些使节就是遣隋使。圣德太子提倡佛教,试图用佛教来统一日本国内的思想,借尊崇佛教以镇护国家,所以遣隋使带了很多和尚到中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文日本新书.千年唐诗缘
一、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唐王朝政制完备先进,属于难得的发达国家,我们必须要经常派人来这里学习。
二、这是日本遣唐使回国后上奏朝廷时说的话。
三、唐帝国建立后,政制的完备、军事的强盛、文化的发达都呈现出罕有的壮观,日本国统治者对唐文化敬慕万分,公元623年,自唐回国的留学僧惠齐、惠光等人上奏朝廷云:“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推古天皇三十一年条)朝廷接受了这一建议。630年,日本派出第一批遣唐使,在此后200多年中,日本共任命遣唐使18次。在返日的留唐学生的策动下,公元645年,日本发生著名的大化革新。正如明治维新以“西洋化”为最高理想一样,大化革新是以“中华化”亦即唐化为最高理想。在奈良朝约80年间,遣唐使达于全盛。使团组织庞大,团员常多达五六百人。使团中除大使、副使外,包括留学生、留学僧和各种技术人才,他们“虚至实归”,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将盛唐文化引入日本。
大唐这个国家,法律完备,是个珍贵的国家,应该常常去。
大唐之国制度完备,是珍贵的国度,行常之际追求通达。
合道有德者谓之达。
中日交往使得日本行将退化的语言获得文字的支持。
西人用文字碎片注音语言也避免了语言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