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你提些要点吧。
1,假日的调整问题。首先会导致人们出行时间的变化,从而对旅游的季节性产生影响,也改变了传统的三个“黄金周”结构。但从假日时间并没有缩短来看,对旅游需求并没实质性的影响。而五一黄金周分摊到传统的节日,会导致节日旅游的成分中,民俗的比例会上升。但不管假日如何微调,对整体旅游行业来讲,影响并不大,对旅游行业真正影响大的是如果全面实行像西方一样的带薪假期制度,那样就可避免“黄金周”独木桥效应带来的负面作用。
2,这题目可以写成长篇论文了,还论述题,晕。而且题目有问题,一般社会学、旅游行业讨论的是“文化变迁”而很少有“文化项目的变迁”这种说法。文化变迁对旅游业的影响常被用来分析民族地区的旅游情况,一切社会文化现象的突发的,持续的,急剧的或缓慢的变迁,都称为社会文化变迁.比如少数民族被汉化会导致民族风情游会变味,甚至会消灭。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的方式,使得人们更愿在闲暇时间逃离城市,同时外食人口会增加。离婚率的增加,单亲家庭的增加又会对旅游行业不利等等。
3,影视业本身可以形成旅游资源。如好莱坞就吸引国际很多游客,我国也有不少影视城,如三国影视城、红楼影视城等等;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本身也是一个极佳的广告。《非诚勿扰》上演后,去北海道的中国人立刻暴涨;影视业还可起到拉动效应,如发展购物以及相关文化产业等。迪斯尼的第一桶金就是通过卡通大片来的,然后在乐园里用卡通形象做宣传,顺便卖相关的纪念品,这样就形成一条价值链。
假日调整对旅游经济的影响
袁宝虎 原创 | 2007-11-25 13:13 | 获3票 投票 投票人 本文已获编辑推荐标签: 经济 假日 旅游
2007年11月9日,经过一年多的多方研究论证比较,国家发改委公布法定节假日调整的整体方案,并在网上征求意见,民意调查将持续至15日。根据新方案,“五一”黄金周取消,五一假日减为1天,清明、端午、中秋、元旦、除夕各放假1天。如方案通过,1999年开始的三个黄金周将缩减为春节和国庆两个。
这条信息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关评论及新闻报道铺天盖地,在整个社会也是讨论声一片,有褒有贬,各持己见。从有关报道我们大概可以看出多数专家认为这种假日出现对我国的假日消费其消极作用,当然这是从消费经济学角度去理解。
我们看一下黄金周经增长回放, 2006年,春节、“五一”和“十一”三大黄金周旅游人数和收入占全年比重已经连续3年上升,分别达到23.5%和16.9%。而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上海7天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7.3%,而10家百货商厦和10家餐饮销售企业营业额则同比分别增长34.24%、20.71%,远高于旅游收入增长的本身。2007年1—5月,我国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达2153万人次,同比增长10.08%,其中外国人达812万,同比增长19.7%;旅游外汇收入148亿美元,同比增长13.08%;出境旅游人数达1603万人次,同比增长14%。国内旅游继续保持蓬勃发展,春节和“五一”两个黄金周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0.9%和23.2%。从整个数据表明假日旅游已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虽然在过去几年中,“五一”黄金周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从长远来看我认为假日的调整讲是利大于弊,会把假日经济发展引领上一个新台阶。
在过去几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及消费水平不高,又由于短期旅行运营成本高、出游人数少,所以无论旅行社还是游客都乐意选择长假旅行这种适合多数游客的产品,几年的发展旅行社也有了成熟的操作模式和盈利模式,在这一段时期黄金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游人数增加,按目前我国旅游基础设施的供给看已超过承载量,诸如假期景点票和房不正常地价成倍增长,在热点景区人紧挨着人(我们游客看见的除了人还是人,已失去了悠闲赏景完美度假超然心态)等现象我们可见一斑。
生活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促使游客对旅游服务期望的提高,最近提出的品质旅游便是一种见证。品质旅游的出现也说明了旅游发展的形式已开始从价格为主要影响因素转变为价值影响因素。在国务院节假日调整以后带薪假期和多个法定假日为品质旅游创造了条件,使消费市场的消费扩大化向前推进了一步。
从旅行社的角度来讲,这种调整将会促进旅行社短期旅游产品的开发,结束旅行社以长期旅游旅游产品为重点的单一的主要的盈利模式;从景点来讲,进一步减弱景区的超载力,提高了景区的运营年限降低了运营成本,促进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景区运营实现经济增长提供了保证;从游客角度讲,会重新阐释的价值,给游客的是一种享受一种美感一种愉悦等美好感受。这一切都会给旅游经济锦上添花!
总之,假日的调整给旅游业的是一次新的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将促使旅游经济进入创新新世纪。
是闭卷吗?我原来也考过,建议你从利弊两方面回答,分要点的列出来,不用死记硬背,得分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