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即使最亲密的两人之间也是一样。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进去拿椅子坐在他(她)的旁边。试验进行了整整80人次。结果证明,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容忍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当心理学家坐在他们身边后,很多被试者会默默地移到别处坐下,有人甚至明确地问:“你想干什么?”
这是一个人际距离的问题,很明显这个实验给出了结论:没有人能容忍他人闯入自己的空间。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即使最亲密的两人之间也是一样。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能掌控的自我空间,这个空间就像一个充满了气的气球一样,如果两个气球靠得太近,互相挤压,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爆炸。这也就是为什么两个本来关系密切的人,越是形影不离就越容易爆发争吵。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霍尔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亲密距离(15厘米之内)
这是人际间最亲密的距离,只能存在于最亲密的人之间,彼此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和气息。就交往情境而言,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即使是关系亲密的人,也很少在大庭广众之下保持如此近的距离,否则会让人不舒服。
个人距离(46~76厘米)
这是人际间稍有分寸感的距离,较少直接的身体接触,但能够友好交谈,让彼此感到亲密的气息。一般说来只有熟人和朋友才能进入这个距离。人际交往中,个人距离通常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场合则使用社交距离。
社交距离(1.2~2.1米)
这是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人际距离,也是我们在办公室中经常见到的。这种距离给人一种安全感,处在这种距离中的两人,既不会怕受到伤害,也不会觉得太生疏,可以友好交谈。
公众距离(3.7~7.6米)
一般说来,演说者与听众之间的标准距离就是公众距离,还有明星与粉丝之间也是如此。这种距离能够让仰慕者更加喜欢偶像,既不会遥不可即,又能够保持神秘感。
了解了交往中人们所需的自我空间及适当的交往距离,就能有意识地选择与人交往的最佳距离,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对同学再主动一点,再真诚一点,再热心一点,同时再多相信自己一点点。也许,你的困惑就回少了点。但我认为,好的人际关系不需要特意的去做或者不做什么,它需要的是平时日常的“积累”,多为别人考虑一点。
保持距离
朋友不是亲人,更不是爱人,就算是亲人爱人都要保持适当距离,何况只是朋友?一定要保持好一个朋友应该有的距离,不要靠的太近。
02
不给对方拿主意
朋友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帮助,这是应该的,但是,不可以给对方拿主意,你只能给予建议或者意见,但最后的主意一定要朋友自己来决定。
03
不发生经济往来
不借钱,不借给朋友钱,这是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如果彼此发生经济往来,百分之八九十的朋友都会分道扬镳甚至成为敌人。
04
不嫉妒
朋友不好,一定要想办法帮助,朋友好了,你应该为对方感到高兴,可如果你嫉妒朋友的优秀或者成绩,你们的关系一定会戛然而止的。
如何和有过亲密接触的好友,保持朋友关系?听听过来人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