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等发达国家的体育运作,采取的是市场体制,选拔和培养运动员的经费及其它费用由市场行为来筹集。与之相对应,世界上还存在另一种体育模式,通常人们将其称之为“举国体制”。
举国体制是指以国家利益作为最高目标,国家体育管理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调动相关资源和力量,国家负担经费来配置优秀的教练员和软硬件设施,集中选拔、培养、训练有天赋的优秀体育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等国际体育赛事,在比赛中与他国竞争,争取优异比赛成绩、打破纪录、夺取金牌的体育体制。
“举国体制”之下,体育的最高目标就是夺牌,夺牌就是夺荣誉,夺牌就是夺利益。于是,就不遗余力,每一块金牌的背后,都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投入。除了前期的巨额投资,每一次重大赛事后,还会在体育圈子里掀起新一轮的狂欢——对成绩突出的运动员进行重奖,以激励更多运动员憋足了劲儿争取夺牌。
扩展资料
英国体育运动历史悠久:
英国体育运动开展较好,历史也很悠久,曾于1908年和1948年以及2012在伦敦举行过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英国各种体育组织很多,1965年英国政府设立了 3个独立的体育组织:英格兰体育运动委员会(兼管大不列颠综合性事务),苏格兰体育运动委员会和威尔士体育运动委员会。1972年成立全国体育委员会。
1973年在北爱尔兰也设立了北爱尔兰体育运动委员会。这些委员会的成员由政府任命。政府没有单独立主管体育的部,而是在环境部里设 1名国务大臣主管体育和娱乐事务。在各郡、市地方政府中,也设主管体育的官员。全国体育委员会下设器材、体育发展、宣传和财政4个部门, 鼓励和领导各种体育运动,协助提供体育设备和器材。
1905年成立的英国奥林匹克协会是全国性的体育组织。英国各个项目一般均有单项协会。有的协会是全国性的,如足球、体操、举重、滑冰等;有的项目则无全国协会,如乒乓球、篮球、排球等。这些项目在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均有其独立的协会。
举国体制是指以国家利益作为最高目标,国家体育管理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调动相关资源和力量,国家负担经费来配置优秀的教练员和软硬件设施,集中选拔、培养、训练有天赋的优秀体育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等国际体育赛事,在比赛中与他国竞争,争取优异比赛成绩、打破记录、夺取金牌的体育体制。
英国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始对体育加大政府投入。伦敦申奥成功后,为实现英国队在伦敦奥运会金牌榜跻身前四目标,英国政府承诺在2012年之前的6年中,将投入约10亿英镑用于备战奥运。
英国体育总会对所有项目进行逐项评估,按照夺牌前景来分配这些资金,这和中国的“奥运争光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英国在本届奥运会跃居金牌榜第三位的根本原因。
积极作用
1.1举国体制的积极作用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政府以行政手段管理体育事务,以计划手段配置体育资源,在管理、训练、竞赛等各个方面形成全国一体化,形成一个由各级体委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以专业运动队为中心的训练体制、以全运会为中心的国内竞赛体制三足鼎立的刚性结构。凭借这一体制的实施,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在国力尚不强大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地崛起,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竞技体育的腾飞,确立在亚洲,乃至世界的领先地位,成为举世公认的体育强国。其产生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这一体制保证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集最有效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最大限度地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
2.这一体制为一个体育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竞技体育的迅速崛起找到了一条最简便快捷,也最具有实效性的途径。
3.满足了我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发展所需要的良好外部条件,实现了现代竞技体育所固有的政治功能,为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大贡献。
4.推动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使我国的竞技体育运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弊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举国体制”赖以生存的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举国体制”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技体育自身孕育的改革需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包办体育。
2.机构运行高度依赖于政府行政手段。
3.资金来源高度依赖于计划手段和政府财政投入。
4.体育人才难以合理流动。
5.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参加的全运会与“奥运战略”错位
6.运动员退役和再就业问题难以解决。
举国体制是指以国家利益作为最高目标,国家体育管理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调动相关资源和力量,国家负担经费来配置优秀的教练员和软硬件设施,集中选拔、培养、训练有天赋的优秀体育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等国际体育赛事,在比赛中与他国竞争,争取优异比赛成绩、打破记录、夺取金牌的体育体制。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大不列颠只带回了一枚金牌比哈萨克斯坦少两枚和一颗受伤的民族心灵。16年后,得益于一个从国家彩票基金拿到充裕资金、专门培养英国运动员的机器般精密运作的机构,英国奥运代表团已经彻底改头换面。结果就是英国队有望在自家主场实现创纪录的表现。
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这场危机促使英国政府将资金从新成立的国家彩票基金划拨给一个能够培养大批赢得奖牌的运动员以及重振民族威望的体育机构。这个机构就是“英国体育”,于1997年成立。该机构起初是重点抓英国擅长的那些项目,包括赛艇、帆船、自行车和田径,并着重培养在这些项目中有望拿到奖牌的运动员。这是一个务实的办法。“英国体育”甚至根除了“体制障碍”,也就是那些在国际上打比赛但已经过了黄金期而且不大可能赢奥运奖牌的运动员。自那时起,“英国体育”就能够为运动员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前提是他们未来有赢奖牌的希望。
英国体育的举国体制,第一步就是全英体育理事会,为运动员的体育事业投资,尤其是能在奥运会中拿奖牌的运动员。投资理念也是简单粗暴:只要一个项目有希望夺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资金。下一步就是培养运动员。首先,重点培养在赛艇、帆船、自行车和田径等英国擅长项目的运动员,尤其是有希望拿到奖牌的运动员;其次,鼓励一些高水平运动员转向更有希望在奥运会上取得成绩的项目。还到外国挖掘有潜力的运动员加入英国队;此外剔除目前正在国际上参加大赛,但到下届奥运会上时可能年龄太大的运动员。全英体育理事会还根据赢得奖牌的几率将所有项目的英国运动员进行排名,将有潜力夺得多枚奖牌的运动员排在最前面。排名表一年更新一次,决定着每位运动员能获得多少个人资助,资助跟排名成正比。除了全英体育理事会之外,还有Sport England英格兰体育理事会(Sport England) 负责将一部分政府拨款和彩票基金投入建设全民体育设施,鼓励群众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体育上的“举国体制”是指国家整个体育系统是官办官管的。英国体育组织仍然是民间组织 资金的来源除了政府的资助还有社会各种捐助 类似于彩票行业的福利等等 英国参加奥运会的有可能是专业运动员也可能是业余运动员 对于业余运动员来说 在体育上的选择和决定并不受国家的管理和控制 英国奥运崛起,靠的也是举国体制,英国目前对待体育事业采用的是职业与举国体制混合的态度。目前英国的学校中均有认真地注重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不少学校都有传统项目。这和我国校园中体育作为装饰的现象很不一样。体育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应是全民体育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