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汉开始,张骞开“外国道”,丝绸之路贯通欧亚大陆。当然东汉时期与古罗马来往。
西汉时,丝绸之路有南北两道,“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波河,循河、顺沿河流),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古游牧民族,分布于今咸海至里海一带,东汉时,西迁至今伏尔加河至顿河下游之间)焉”(《汉书·西域传》)。东汉迫使北匈奴西迁以后,又开辟了一条新北道,“从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辟三陇沙及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转西与中道合龟兹(qiuci,今新疆库车),为新道”(《魏略·西戎传》)。
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的西传,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铁器西传,以其优质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古罗马著名的自然科学家普林尼在他的著作中就指出,世界上没有一种钢铁制品能同中国的产品媲美。
中国的丝绸驰名世界。随着丝绸贸易的发展,西方把中国叫做“丝国”,古希腊人把中国称为“赛里斯”,其字音就是由“丝”字派生而来的。2世纪时,希腊地理学家波桑尼阿在《希腊纪事》中写道:“赛里斯人制衣服的纤维材料则不是用植物外衣制造,而是另有如下不同的方法。赛里斯人国内有一种昆虫,希腊人称为‘赛尔’,但赛里斯人自己则给它别的名称。它的大小是最大甲虫的两倍,但在别的方面,它却像树下结网的蜘蛛……这种动物的产品是一条细丝,缠绕它的脚下。”6世纪时,东罗马(拜占廷)帝国史学家普罗科皮乌斯的《战争史》记载:“某些和尚从印度来,闻悉查士丁尼皇帝素怀夙愿,欲使罗马人不再向波斯人买丝……他们说,在印度各国的北方,有一个叫塞林达的国家,他们曾在那里度过漫长岁月,确实懂得可能在罗马人国土内产丝的办法。……于是他们又一次到塞林达去,把虫卵带回拜占廷来,并照上面说过的做法,使卵蜕变成虫,这种虫就饲养在桑叶上面,从此,在罗马人的土地上就能够生产蚕丝了。”